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发展

2016-10-26 08:54李丹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

摘 要:从早期的集市贸易到当代的购物中心,人们的经济活动都是与集聚现象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活动最终体现在产业上。产业集聚带来了一系列经济便利,如形成技术创新的源泉、大量信息和人才的积累、专业密集的互相供应体系,长短期的竞争与合作等。白沟,素有“中国箱包之都”的美誉。从作坊起家,到区域性专业集聚,再到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箱包交易中心,白沟铺就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产业集聚市场崛起之路。

关键词:白沟箱包;产业集聚;集聚效应

一、白沟箱包产业聚集的崛起之路

白沟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交通十分便利。从1976年开始,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土地经营中脱离出来,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家庭式专业作坊。后来,箱包相关产业的专业化及集聚,使白沟形成了集原辅料生产、箱包设计、加工、制作、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庞大产业链。2014年,白沟箱包市场销售额达260亿元,出口额超过4.8亿元。白沟电商在淘宝、天猫的销售额达40亿元。白沟现已成为一个辐射周边11个县市、55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二、白沟箱包产业的集聚效应

(一)分工与专业化效应

分工和专业化使劳动者将箱包生产的某一环节集中于专一的部门,如有的专门剪裁原材料、有的专门缝制材料,而有的专门安装五金配件,这样劳动者积累了操作经验,提高了操作的熟练程度。同时,由于操作越来越简单和重复,为生产流水线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它用自动传送装置将不同的工作和机器联接起来,使流水线下工作的工人的分工更为细。

(二)资源集聚效应

箱包产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包括上游的箱包原材料、五金配件等专门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快递运输供应商和在各地贩运货物的商人;以及专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供应者等资源的聚集,能够使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更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等。

(三)空间交易成本节约效应

白沟箱包集聚区内企业邻近,通过长期的亲密接触,建立了信任感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了寻找成本和合约的谈判成本。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也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集聚区内有大量的有关箱包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网络,使信息流动很快,能够节省制造成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等空间交易成本。

三、白沟箱包产业聚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导致出口量不足

我国箱包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其中广东占据中心地位。下图为2013年我国箱包出口各省市比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箱包出口广东省一枝独秀,占43%。第二位是浙江,占13%。河北省白沟位居前六位,比率低于6%。白沟箱包大多数的本土品牌仍走在薄利多销的道路上,虽然好多物美价廉,但有的箱包使用的原材料和化学物品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国际安全标准,使得箱包出口受阻。(见图1)

白沟生产的箱包与国际接轨是必经之路。白沟必须加强与其他大区箱包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提高出口箱包的质量和竞争力。立足白沟箱包行业,收集并发布最新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和商情信息,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箱包新款开发设计、先进生产工艺等讲座等其他活动,推动箱包产业向着集约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箱包产业集群。

(二)营销手段和模式需要完善和创新

近年来白沟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目前已有电商经营者1.26万家,是国内有名的淘宝村之一。但随着箱包行业的竞争加剧,营销手段和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使白沟箱包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白沟箱包可以利用互联网做一个专门关于白沟箱包的知名网站或者是APP,可以通过网络介绍白沟本土的各个品牌和各个产品的情况,也可以进行预订、批发销售等。在网上进行产品的宣传,避免了传统方式下做广告、发印刷品等大量费用,买卖双方可以及时沟通供需信息,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销售成为可能。

(三)产业集群缺乏创新的动力

由于创新投资风险大,为了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白沟产业聚集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的思想,不愿意自主创新,产业聚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应组建白沟箱包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的创新平台,打造出白沟聚集产业的科技研发优势。还可以定期通过箱包协会多举办箱包设计大赛、皮具设计大奖赛等,让设计成为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在研发、品牌、组织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使聚集区内的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马珊珊.中国箱包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白沟为例[J].经济论坛,2011(7).

[2]边策,王娟,姚爱科.白沟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

[3]陆巍.白沟——百年商镇产业集群风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5).

作者简介:李丹(1993—),女,河北省承德市人,硕士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浙江省金融集聚现状与形成因素研究
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地缘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