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5年《体坛周报》林丹新闻报道主题分析

2016-10-26 10:02王晓晨李沛泓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林丹竞技新闻报道

王晓晨+李沛泓

当今社会,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行为会通过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对运动员个人形象、媒介环境营造、社会凝聚力具有潜意默化的影响。

一、《体坛周报》中林丹的新闻报道总体分析

纵观《体坛周报》,有关林丹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全体育的要闻或羽毛球版块,其中羽毛球版块不定期出版。本文以2005-2015年《体坛周报》中116篇有关林丹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报道主题进行分析,评价林丹职业生涯新闻报道主题特点。

二、《体坛周报》林丹新闻报道的主题分析

《体坛周报》中的林丹相关报道,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少量单纯文字报道。本文针对林丹的主要报道主题,对不同主题塑造出的林丹形象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体育赛事报道主题

本文从2005年-2015年按《体坛周报》关于林丹新闻报道内容的关注点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研究:青涩成长期(2005-2007)、成熟稳定期(2008)、巅峰辉煌期(2009-2011)、巩固地位期(2012-2013)、多栖发展期(2014-2015)[1]。

1.青涩成长期。2005年12月,林丹获得了个人第一个世界冠军。从2005-2007年的20篇报道中,竞技成绩主题的11篇、与陶菲克“对决”的4篇。这一时期的报道主要以成绩为主,但由于林丹状态的不稳定,加上年轻气盛,与印尼名将陶菲克之间总有一番较量。此期间的《体坛周报》并没有很好的正面塑造林丹作为运动员的形象,《体坛周报》处在一个观察期,不敢轻易作出引导性的报道。

2.成熟稳定期。2008奥运年对林丹来说,是历经波折有逐渐稳定的一个时期。年初一月份的韩国公开赛上的“林李冲突”事件,占据了《体坛周报》1794-1796连续三期的头版报道。8月林丹在奥运夺冠后,直至10月刊才有林丹的相关报道-《林丹:我状态很好,我还要继续》,并配以露出灿烂笑容的图片,作正面报道。这一时期对林丹的报道较为客观,对其形象的塑造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3.巅峰辉煌期。2009-2011年进入了林丹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从2009年共17篇关于林丹的报道到10年的23篇,可以看出《体坛周报》对林丹重视程度的增加,有关竞技比赛主题的也由12篇增至17篇。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对林丹的形象塑造主要以正面形象为主,这一时期的报道,以塑造林丹为中国羽毛球队“中流砥柱”作用的正面形象为主。

4.巩固地位期。2012-2013年,是林丹再造辉煌的两年。伦敦奥运参赛夺冠实现卫冕后,在2012年8月6日报道中,A08、A09两版报道分别为《让李导流泪》和配以四组图形式补充的《给她一个特别的婚礼》;A11又是一整版关于林丹的报道-《林丹眼中的林丹》,全文引用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在A25中,以整版中国红配色又再一次的肯定了林丹奥运卫冕的意义,2013年,4篇报道均是对林丹竞技水平的赞美。

5.多栖发展期。随着2014年四月常州羽毛球大师赛的复出,拉开了《体坛周报》对于林丹的报道序幕。2014年共有8篇有关林丹赛事主题的报道,多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对林丹进行报道,对林丹和李宗伟、谌龙三人比较也做了相关报道。2015年根据林丹的参赛减少的情况,适当减少了竞技赛事的主题报道,而增加了林丹参加羽毛球相关活动的报道。

(二)感情生活主题

林丹与谢杏芳的感情生活是主体内容。自2004年,林丹公布与谢杏芳相恋以来,《体坛周报》大多以祝福的立场去进行报道。两人共同出现的报道都配以单图或组图,报道语言生活化且朴实化,其塑造的情侣形象,更为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拉近距离感。如06年的《苏杯小儿女,羞涩》和09年2月《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三)财富收入主题

鉴于羽毛球项目在全球的推广情况,林丹初期的收入是依靠比赛奖金。但随着08年伦敦奥运会成功卫冕,为自己赢得不少国外品牌商家的青睐;另一方面,林丹也颇具自己的商业头脑,凭借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创办自己的内裤品牌,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办咖啡店等,经济收入也随之上涨。

(四)他人评价主题

此类主题对林丹的报道多采用评论员报道、外媒报道等形式,内容涉及竞技成绩的并不多,如2012年3月《柔和“超级丹”》。后期的评价多轻娱乐化倾向,如2010年3月的《法国人只关心林丹一年挣多少》,用较为轻松语言风格评价了林丹。

(五)娱乐活动主题

此类主题的相关报道较少,大多出现在2010年之后与羽毛球相关的活动,如林丹出席业余羽毛球比赛开幕式、《跨界林丹,放歌羽林争霸》。而对于林丹在场外参加的各种活动并没有提及,着重点落在林丹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这一本质属性上。

三、《体坛周报》林丹新闻报道主题的总体评价

通过对2005-2015年《体坛周报》林丹新闻报道主题进行分析,得出体育赛事主题占据最大比例,2008年之前客观偏负面报道较多,正面较少;2008年之后正面形象报道为主,以客观的语言色彩并多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总体而言,《体坛周报》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林丹的正面形象,但有“英雄主义”报道倾向;并在人物的娱乐活动报道不全面,仅是从与其运动成绩相关的角度进行报道,对于林丹整体的形象塑造缺乏系统性。本文建议对运动员的报道主题均衡,呈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运动动员形象[2],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蔡瑶.体育期刊中国羽毛球队媒介形象塑造研究[D].辽宁:沈阳体育学院,2014.

[2]祖迪.我国体育明星媒介形象塑造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猜你喜欢
林丹竞技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竞种植记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E生命力
林丹 承认出轨
林丹 最后的战役
花与竞技少女
爱哭的奥运冠军——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