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基于1998-2013年的纵向调查数据

2016-10-26 03:22苟兴才
中国卫生统计 2016年4期
关键词:卫生统计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张 冲 童 峰 苟兴才



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基于1998-2013年的纵向调查数据

张冲1△童峰2苟兴才3

【提要】目的探讨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有关指标的计算及比较。结果中国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始终高于农村,且差距逐渐拉大;从性别来看,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均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且都有上升的趋势;从年龄组来看,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低龄组和高龄组偏高的现象,高龄组上升趋势明显;从学历层次来看,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低学历高,高学历低的现象,且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医疗保障形式来看,有医疗保障的居民两周患病率较高,并进一步上升;而无医疗保障的两周患病率较低,且略有下降。从就业状况来看,离退休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最高,学生最低。在岗、失业、离退休、无业四类人群的两周患病率均在上升,学生的两周患病率在下降。结论中国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国家和社会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研究两周患病率上升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变化趋势词首字母大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度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12年中国的预期寿命到达了75岁,在过去的22年里增加了6岁。但是,诸多数据和研究均显示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处于不容乐观的趋势,中国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相对下降[1-3]。两周患病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为我们展现中国居民的身体健康现状。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该调查数据从1993年到2013年,每五年调查一次,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每次抽取的样本数在20万左右。五次调查均按城市、农村分类。该调查数据基本能反映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真实情况。

2.方法

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及比较研究。数据的录入及运算,采用Excel软件完成。

结果与分析

1.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的总体概述

根据1993-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1993年为140‰,2013年上升至241‰。从城乡来看,趋势也是基本一致。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比农村更严重。1993年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75‰,比当年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高出47个千分点;2013年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上升至282‰,比当年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高出80%(见图1所示)。

图1 1993-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变化趋势图(‰)

2.不同性别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状况

从性别来看,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均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的现象。从历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村男性的两周患病率皆最低,城市女性的两周患病率均最高。城市男女之间的两周患病率差距先增加,后缩小;而农村男女之间的两周患病率差距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1993年,城市男性的两周患病率为158‰,比城市女性低34‰;2013年城市男性的两周患病率上升至268‰,比城市女性低28‰。而在农村,1993年、2013年男性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19‰、183‰,分别比当年女性的两周患病率低19‰、39‰。因此,要重点关注城乡女性的两周患病率。

3.不同年龄组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状况

从不同年龄组来看,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低龄组和高龄组偏高的现象,尤其是高龄组。从城市不同年龄组来看,0~4岁婴儿组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1993年为217‰,2013年下降至115‰;5~14岁儿童组的两周患病率下降幅度更明显,从1993年的158‰下降至2013年的57‰。15~24岁组和25~34岁青年劳动力的两周患病率也均有所下降,分别从1993年的104‰和86‰,下降至2013年的42‰和59‰。35~44岁中年劳动力的两周患病率变化不大,1993年为126‰,2013年为129‰。45~54岁组和55~64岁组的老年劳动力的两周患病率均有所上升,分别从1993年的189‰和264‰,上升至2013年的263‰和470‰。65岁及以上老年组的两周患病率上升明显,1993年为310‰,2013年上升至736‰。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组来看,也呈现类似的趋势。

4.不同学历层次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状况

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总体呈现低学历高,高学历低的现象。从城市居民的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文盲(包括半文盲)的两周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98年为286‰,2013年上升至524‰;小学的两周患病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1998年的248‰上升至2013年的460‰。初中、高中(包括技校)、中专的两周患病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从1998年的181‰、149‰、189‰上升到2013年的310‰、250‰、285‰。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两周患病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从1998年的168‰、219‰下降至2013年的190‰、163‰。从农村居民不同学历层次来看,也呈现类似的趋势。

5.不同医疗保障形式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状况

从2008年到2013年,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均有所上升,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从286‰和266‰,上升至389‰和330‰;拥有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也有所上升,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从142‰和167‰,上升至229‰和262‰;拥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也略有上升,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从212‰和177‰,上升至220‰和188‰。无社会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均略有下降,分别从2008年的144‰和153‰,下降至133‰和124‰。

6.不同就业状况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状况

从1998年到2013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离退休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最高,学生最低。城市在岗、失业、离退休、无业四类人群的两周患病率均在上升,分别从1998年的139‰、155‰、353‰、206‰,上升至2013年的173‰、274‰、644‰、407‰。失业、离退休以及无业人员的两周患病率上升幅度都很高,学生的两周患病率有所下降,从1998年的84.8‰下降至2013年的39‰,农村也呈现类似的趋势。

讨  论

本文基于1993-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现状及变动趋势从不同性别、年龄组、学历层次、医疗保障形式、就业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始终高于农村,且差距逐渐拉大。

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高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城市居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4];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城乡居民男女之间的两周患病率差异也较大,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女性的两周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城市女性的两周患病率最高。女性两周患病率高,这可能与女性有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机体免疫力弱有关,这也反应了女性对卫生服务需求较男性大。不同学历层次的居民两周患病率也有较大差异,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学历越低者两周患病率越高,学历越高者两周患病率越低。可能是由于学历较高的人,对医学知识掌握的更多,平时越注重保养,所以患病率较低。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形式的不同,其两周患病率也不一样,有医疗保障的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更高,无医疗保障的两周患病率更低。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身体素质较差者越容易参加医保,而无医保者身体素质较好;二是无医保者即使有病可能也不去医治,因为自费费用较高,长期下去,自报疾病率可能会降低,导致统计的两周患病率较低。城乡居民就业状况的不同,其两周患病率也不同,离退休以及无业人员的两周患病率较高,学生的两周患病率最低。离退休或者无业人员多数是老年人,因此患病率较高;而学生年纪较轻,身体相对健康,所以患病率低。

国家和社会要高度重视中国居民两周患病率不断上升的问题,而且要具体研究哪些因素导致不同群体的患病率差异,以及上升幅度的不同。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1]高向阳,康晓平.基于多状态生命表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期望寿命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0,27(5):455-458.

[2]艾斌,王硕,星旦二.老年人主观健康感觉与生存时间关系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875-877.

[3]王学义,张冲.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统计研究,2013,30(3):59-63.

[4]马立国,洪倩,王德斌,等.中国居民四项健康指标地区差异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20(1):27-29.

(责任编辑:张悦)

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一般项目(scxf201506);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w15243212)

张冲,E-mail:chongzhang1@163.com

1.西华大学西部城乡社会服务研究中心(610039)

2.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

3.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猜你喜欢
卫生统计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医疗保障
浅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新医疗背景下卫生统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浅谈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作用及措施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