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观察

2016-10-26 06:37陈亚璞
关键词:低血糖肾病胰岛素

陈亚璞

(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观察

陈亚璞

(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流程进行防治低血压,观察组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进行防治低血糖。两组患者均完成350次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的血糖水平与血液透析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明显,可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糖;持续质量改进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由于糖尿病促使自身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1-2]。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是在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贫血等症状时病情才被发现[3-4]。临床控制糖尿病肾病常使用血液透析,但血液透析常出现低血糖,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造成肾损伤。本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13±5.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使用OBERS-3000透析仪器,4 h/次,3次/周。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流程进行防治低血压,患者在透析前注射常规剂量的胰岛素,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其症状,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低血压,测量值若低于3.9 mmol/L,立即静脉注射50 ml的50%葡糖糖溶液,并协助医生处理,20 min后再测量患者血糖,血液透析中为患者准备营养餐。观察组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进行防治低血糖,具体如下:发现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组成质量改进小组,组内包括医生、营养医师、护士,了解常规流程,并分析其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例如患者对低血糖不够了解、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中禁食及用餐情况不关注、血液透析前减停胰岛素等。选择改进方案,对于有可能在透析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减停其胰岛素,透析前一餐停止注射餐前胰岛素;患者常在透析2~3 h间发生低血糖,透析2.5 h时,对于血糖较低的患者,嘱咐其适量进食,无法进食的患者静脉注射20~60 ml50%葡萄糖溶液;透析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对于低血糖患者给予处理,并于透析结束前1 h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了解透析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医护人员关注患者在透析时进食情况,预防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水平及透析中低血糖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透析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对照组透析前后血糖分别为(8.93±2.81)mmol/L、(4.75±1.53)mmol/L,观察组分别为(8.79±2.92)mmol/L、(7.01±2.74)mmol/L,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常使用血液透析来控制病情发展,但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受营养不良、胰岛素使用剂量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血液透析中血糖保持在6.0~7.1 mmol/L,可以预防低血糖发生[5]。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于透析中适当给予进食,针对血糖较低患者,实施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发生情况,减少患者因低血糖出现的不良事件。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后血糖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血糖水平管理效果优于常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稳定患者血糖水平。观察组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柴剑丽[6]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发生,但本研究样本较小,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方面效果明显,减少患者低血压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1] 杜仲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6):16-17.

[2] 毕素凤,周 玟,龙 刚.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天津护理,2013,21(06):555-556.

[3] 王 芳.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糖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8):77-79,82.

[4] 梁超凤.糖尿病肾病维持胰岛素治疗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94-96.

[5] 黎小燕,杨 光,钟树妹.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使用含糖透析液对低血糖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8-19.

[6] 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2):170-17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81.6+3

B

ISSN.2096-2479.2016.06.052.02

猜你喜欢
低血糖肾病胰岛素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重女轻男”的肾病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