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10-26 06:37鲍玉新
关键词:心肌梗死意义急性

鲍玉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VIP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鲍玉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VIP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相对常规护理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能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6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4周焦虑、抑郁、SF-36生活质量量表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所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且有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增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本病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1-3],是临床工作上的一种危急重症疾病,随着目前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的数据表明AM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AMI大多是在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长期病变的基础上,进而造成冠状动脉血流的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中断[4-5]。其发病急,病情严重,患者发病时常有剧烈且持久的心痛,并伴有烦躁、不安、恐惧感以及濒死感,以上临床症状常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6]。传统的常规护理将重点放在患者的生命抢救及生命体征检测上,忽视了对患者心理上的疏导护理,而综合护理干预则重视关注患者的心理治疗,致力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合并症等方面均衡可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相关检测,并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②年龄18周岁及以上;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②合并意识障碍患者;③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

决定受试者分组情况的随机数字由我院统计中心采用计算机软件(SAS 9.1)程序产生,将受试者分组情况密封于印有随机编号的随机信件中。

1.3.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妥善安排,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绝望以及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了解到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并向患者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宣教,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和患者换位思考,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信任、愉快的联系,使患者能够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患者的面色、皮肤温度、体温以及皮肤温度等,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等相关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需要立即报告医师,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相关物品。

(3)饮食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需要进行严格的饮食指导,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清淡以及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并告知患者需要保持少食多餐的进食规律。此外,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及时给予患者充足的维生素,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针对急性期的患者,在急性期3~5 d需要以流质饮食为主,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保持患者大便的通畅,从而帮助心脏减轻负担,避免各项并发症的发生。

(4)疼痛护理:由于患者病情的发作,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将影响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疼痛程度,给予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5)生活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若治疗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以在治疗第二周适当地进行创伤运动,帮助机体康复;治疗3~4周后,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恢复情况,可以指导患者下床进行适当轻度运动。

(6)健康教育:急性心梗发作的诱因很大一部分与情绪因素相关,而患者家属的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宣教工作十分重要。[7]要鼓励患者家属勤于探视,与患者积极沟通,沉着冷静,及时安慰鼓励患者,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绪。给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时,形式应多样化,如健康小课堂、做卡片、结合手势、语言轻柔,态度需耐心细致,避免不耐烦情绪。

(7)触摸护理:是指在尊重与了解患者个性及文化传统的前提下为患者实施触摸护理,如在为患者行刺激性操作时触摸患者的手,使其放松,减少紧张和抵触情绪,让其体会到关爱与温暖,使患者身心达到最佳的自然状态。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适当休息,减少活动量,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吸氧等护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测量时点

1.4.1 观察指标

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

1.4.2 测量方法

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

1.4.3 测量时点

基线、4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护理满意度属于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所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

组别 n SAS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75 56.35±10.58 38.46±8.37对照组 63 58.94±12.16 44.63±9.60 t值 - 1.338 4.033 P值 -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s)

组别 n SDS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75 65.42±11.63 43.65±8.37对照组 63 64.87±13.05 49.16±7.21 t值 - 0.262 4.101 P值 -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维度  观察组(n=75)  对照组(n=63)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功能48.55±9.46 63.52±9.37*# 46.39±11.42 57.32±8.41*躯体疼痛43.27±10.20 72.64±12.31*#45.37±12.28 68.32±8.94*生理功能45.80±7.34 62.76±10.55*#44.39±8.61 54.35±7.12*精神健康48.76±8.36 73.46±10.25*#49.03±9.4666.54±10.98*生命活力40.39±6.44 61.28±11.36*#41.26±6.35 55.03±9.56*情感职能37.41±7.39 54.57±8.52*# 36.74±8.32 50.46±6.62*生理职能43.37±6.54 63.60±8.47*# 44.38±7.70 58.97±8.64*总体健康39.80±9.73 54.57±6.74*# 40.17±8.52 50.35±5.7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机体冠状动脉供血的急剧降低甚至供血中断,导致部分心肌细胞出现持久性缺血损伤甚至坏死[8]。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且伴有较为明显的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检查显示患者血白细胞增多而血沉加快,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已经成为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9-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凶险,患者入院后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相对常规护理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所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护理之后,能够显著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状态。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与焦虑是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正常人群相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与焦虑程度更为明显。伴有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将诱发机体疾病,并削弱机体对于疾病的调节能力,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躯体症状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而与单纯抑郁及焦虑相比较,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具有病情慢性化、症状更加严重、预后差等特点,因此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疾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相对于常规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从而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且有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增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陈翀昊,王广燕,苏 衡,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2] 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

[3] Gupta T,Harikrishnan P,Kolte D,et al.Outcom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m J Med,2015,128(8):879-887.

[4] 赵 静,曹枫林,许玉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87-91.

[5] Lichtman JH,Leifheit-Limson EC,Watanabe E,et al.Symptom recognition and healthcare experiences of young women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2015,8(2):31-38.

[6]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52.

[7] 孙玉玲.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9):1247-1248.

[8] Dreyer RP,Ranasinghe I,Wang Y,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Rate,Timing, and Principal Diagnoses of 30-Day Readmissions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 on,2015,132(3):158-166.

[9] 李彦明,程冠昌,洪 岩,等.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90-4692.

[10] 肖 华,彭智欣,林朴卿,等.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异[J].广东医学,2013,34(10):1522-1525.

本文编辑:白 璐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06.069.03

鲍玉新(1973-),女,山西陵川人,学士,主管护理师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意义急性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生之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诗里有你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