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10-26 06:38宋荣芹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满意度

宋荣芹

(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妇幼信息上报室,山东 滨州 256800)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宋荣芹

(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妇幼信息上报室,山东 滨州 256800)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肺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积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科、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的满意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促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支气管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肺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与细菌、病毒等感染而密切相关[1]。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应用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给予患者整体的护理模式,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国内外研究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提高疗效、缓解症状、预防病情复发、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范围为27.2~68.5岁、平均年龄(57.2±3.7)岁;病因:细菌感染29例、病毒感染16例;其它病原体感染8例;观察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范围为26.5~67.4岁、平均年龄(55.3±3.5)岁;病因:细菌感染28例、病毒感染15例;其它病原体感染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研究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采取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重遵守医嘱给药;必要时,采取供氧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护理评估,通过系统性观察、交谈、护理排查及查阅记录,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护理诊断、护理计划、评估护理效果提供依据;护理诊断,明确诊断名称、定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根据诊断标准结合相关因素,作出与疾病相关的诊断,重点以体温过高或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无效作为诊断重点;护理目标,在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过程中,旨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感染病灶、改善预后;护理措施,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措施以休息与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在发病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整洁及适量运动;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水分,增强食欲;根据患者的咳嗽程度、咳痰性质、喘症状及诱发因素,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重点评估病情的临床分型、分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以疏导、鼓励、劝告、暗示等形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对支气管肺炎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的认知薄弱点,对患者进行整体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护理评价,通过评价患者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的改善程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的满意程度,并作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积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科、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的满意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积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P<0.05

组别  咳嗽  咳痰  喘息  气促  肺部湿罗音护理前 3.61±0.83 4.16±0.48 4.23±0.59 4.33±0.61 4.22±0.19护理后 3.06±0.13 2.78±0.29 3.03±0.44 2.67±0.45 1.89±0.13观察组  护理前 3.66±0.89# 4.18±0.49# 4.23±0.59# 4.33±0.61# 4.22±0.19#护理后 1.17±0.23* 1.11±031* 1.16±0.33* 1.12±0.19* 0.15±0.09*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对比 [n(%)]

3 讨 论

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原则为协同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整体改善患者的预后,协同延缓病情的进展。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旨在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消除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促进病情的转归。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全新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护理方案,给予个体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护理干预[2]。通过本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肺部湿罗音积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具有可行性,可缓解支气管肺炎的症状,促进病情的转归。在临床护理路径中,通过护理评估,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和措施而提供依据[3。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了解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生命过程反应,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健康教育及护理评价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4]。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水科、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的满意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促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1] 何晓霞,龙燕玲,石碧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03-104,107.

[2] 朱慧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68-169.

[3] 许琳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32):122-123,126.

[4] 梁凤仪.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110-111.

本文编辑:白 璐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6.06.160.02

猜你喜欢
支气管肺炎满意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