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密送军粮救乡亲

2016-10-26 14:18张向持
百姓生活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粮许世友信阳

许世友回乡探母

1959年,信阳、河南乃至全国,粮食高征购闹得轰轰烈烈,农民交光了粮食支援国家,过起了挨饿的日子。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大河有水小河干”。

正是在这个非常的冬季,开国上将许世友休假回乡探母。此时的许世友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可谓地位显赫。而这位司令员却愁闷在胸:劝不动自己的老母跟随身边安享晚年。

夜里,久别的母子有谈不尽的话题。许母问儿子:信不信一亩地能打几万斤粮食?信不信大旱之年还能“大丰收”?知不知道家家无米、食堂无烟而上面还搞“反瞒产”?当官的总是对老百姓讲“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可眼下“大河有水小河干”,都要饿死人了,国家咋还舍不得往小河里放点水?

老母讲的情况,许世友当然都知道,所以庐山会议大批彭德怀“右倾思想”时,他一言不发。为“高产卫星”、大炼钢铁、“大跃进”等一些事,他曾对毛泽东说:下面歪嘴和尚太多,把经念歪了,胡折腾,太过头。

许母说:“前几天你几个老婶子还劝俺说,找三伢子去吧,甭像俺们,在家等着饿死。俺对她们说,饿死也不去了,陪老姊妹们一起死。儿呀,你要是能说话管用,这回就多要些粮食,给几个老婶子也分点,她们活着娘就不寂寞。”

许世友抱着老母哭起来,说:“儿听您的话,决不让几个老婶子饿死。”

第二天清早,许家院门口站满了父老乡亲。乡亲们问许世友:家家不存粮,都吃大食堂,大食堂断炊了,眼见饿死人了,上面无动于衷,这到底是咋回事?

看着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乡亲们,许世友此时心中苦涩翻腾。他当即从随行的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孙凤仪那里借款1000元,当场分发给全村的父老乡亲,大人每人20元,让大家买些食品度日,以解燃眉之急。可他哪里知道,这个时期有钱也买不到食品。

正在这时,县、社领导进院了。许世友问:“你们来看望俺,带啥礼物没有?俺只需要粮食,别的都不要。”

县、社领导面面相觑,他们反复向许世友表态说,再困难,也要保证首长的老母亲有粮吃。

许世友说:“你弄错了,俺娘的生活不麻烦你们。你们看看门口站的这些乡亲们,都饿得站不稳了,俺为他们要粮。”

县领导显得异常为难,因为的确拿不出粮食,所以不敢再搭话。许世友也知道,县、社一级不掌粮权,对他们提要粮的要求不现实。

信阳地委第一书记路宪文,很快得到了许世友回乡的消息,还有将军要粮的事。于是,他请示省委,希望能拨点粮食。但路宪文得到的答复是:粮食问题很敏感,不宜开此先例。最后,路宪文从机关食堂挤出1200斤粮食,作为“见面礼”赶赴新县,算是给了一个交代。但这点粮食无疑是杯水车薪。

请尤太忠调粮

许世友回到部队,连续几天情绪不稳定。烦躁中的许世友想到了尤太忠,吩咐秘书立刻去请。

尤太忠时任某军副军长,是许世友麾下爱将,也是同乡好友,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你找个理由,请几天假,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许世友未等尤太忠落座,就交代任务。

尤太忠接受的“重要任务”是,组织一批军粮送往许世友家乡。至于从哪儿搞粮食、如何运送,由尤太忠自己想办法。

时下到处闹粮荒,部队的粮食供应也不宽松,尤太忠对此非常清楚。尤其是私自调用军粮非同小可,搞少了不顶事,搞多了目标大,风险极大。所以面对这项“重要任务”,尤太忠暗暗叫苦。但他也明白,如果任务不重要,过程不艰巨,许司令也用不着找他去干。

许世友拿出一瓶茅台酒,对尤太忠说:“喝几口,先给你壮下胆。万一出了事,本司令兜着,你不要怕。其实也没啥大不了,为救老百姓嘛。”

尤太忠回到军事学院请好假,直奔豫皖两省交界处一个部队农场。这个农场属尤太忠所在军管辖,距离信阳地区只有几十公里。到了农场,尤太忠对场长说:“准备3辆卡车,每辆都装满粮食,盖上伪装网,待命出发。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到哪儿去,只管执行命令。”

当晚,装车、伪装全部就绪。夜幕下,尤太忠亲带车队出发。选择夜间行进,是为了避免途中暴露目标,也是为了争取时间。

运粮车队行至金寨,遇险情,第一辆卡车侧翻。当时的情景是,加上尤太忠在内的总共7名官兵无法抬起车辆,只好到附近的村庄找人帮忙。20多名村民提着工具赶来,尤太忠看到有几个人头上裹着孝布,简单询问方知对方家里饿死了老人,白天刚刚掩埋入土。尤太忠突然担心起来,心想:来的是饥饿的群众,见到车上的粮食会不会为求生而犯险?村民们若都闻讯赶来,该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尤太忠很快发现自己的担心实属多余,因为村民们把车上的粮食一袋一袋卸下来,抬正车辆后又把粮食全部装上车,任何“险情”都未发生。当村民们收拾起工具就要离开时,尤太忠对他们说:“深更半夜请乡亲们来帮忙,我得有所表示。我知道大家都没粮吃,对你们说一车感谢的话,不如给把米。这是军粮,给多了不行,每人带点回去熬几顿稀饭总不成问题。”闻听此言,村民们纷纷对着尤太忠和几个士兵鞠躬作揖。

新县饿死人全地区最少

彻夜颠簸。拂晓,尤太忠终于把粮食送到许世友的家乡。县人武部部长被招来,尤太忠吩咐:重点保证军烈属、老人和孩子,干部家庭不考虑;只管分粮,不许打听来路。

县人武部部长,连眼前给自己交代任务的人是谁都不敢打听,只判断是“大首长”,赶忙组织当地民兵执行分粮任务。

回到南京,尤太忠夜半敲开许世友宅门,见面便要求喝酒。他对许世友说,粮食送到了,却高兴不起来,老百姓太惨了,一路上心里都不痛快,想喝醉。

许世友告诉尤太忠,他给毛主席打过电话,说到一些官兵不安心,因为老家饿死亲人了,河南、山东、安徽、四川最严重。毛主席说已有所闻,很难过,还说战胜了蒋介石,却败给了阎王爷,共产党再吃败仗,老百姓就会找李自成去,他也去。

许世友和尤太忠都认为,只要毛泽东知道了实情,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只是,这个进程并没有他们期盼的那样快,饿死人的局面数月后才得到完全控制。这期间,信阳地区饿死人的情况尤为严重。所幸,许世友送给家乡的那批军粮救活了不少乡亲,新县饿死人的比例在全地区最小。

(摘自张向持所著《圣殿:1959-1961:信阳大饥荒沉思录》一书)

猜你喜欢
军粮许世友信阳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军粮的故事
许世友拒绝与第二任妻子复婚
安徽省滁州市军粮供应站 打造军粮供应配送中心
绣绣信阳八大景
支前军粮飘香的地方
绣绣信阳八大景
陕西省粮食局军供中心 构建“一站式”军粮供应保障平台
许世友五跪慈母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