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6-10-27 05:36闫立凯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贲门癌根治性生存率

闫立凯

开封市中心医院 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闫立凯

开封市中心医院 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确诊的贲门癌患者1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给予观察组根治性全胃切除切除手术,给予对照组则进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QLQC-30、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胃管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3 d白蛋白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评分中QLQC-30问卷的各个项目以及术后1 a、3 a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相比,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贲门癌;生活质量问卷(QLQC-30);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贲门癌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老年人群中多发[1]。目前,临床治疗贲门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常用的术式包括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两种[2]。我们通过实验比较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以为贲门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确诊的贲门癌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贲门癌;②所有患者的肿瘤都局限在食管胃的交界处,齿状线下2 cm的范围内;②患者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内;③没有手术禁忌证;④所有患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疾病,而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我们的研究方案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共筛选患者1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

1.1.1观察组男44例,女27例;年龄47~72岁,平均(53.8±11.4)岁。病理分型:属于腺癌者有65例,属于腺鳞癌者有6例。肿瘤大小:肿瘤直径小于3 cm者有15例,肿瘤直径大于3 cm但小于5 cm者有40例,肿瘤直径超过5 cm者有16例。TNM分期:Ⅰ期者5例,Ⅱ期者10例,ⅢA期者36例,ⅢB期者20例。

1.1.2对照组男41例,女30例;年龄49~71岁,平均(55.1±11.2)岁。病理分型:属于腺癌者有62例,属于腺鳞癌者有9例。肿瘤大小: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有16例,肿瘤直径大于3 cm但小于5 cm者有37例,肿瘤直径超过5 cm者有18例。TNM分期:Ⅰ期者7例,Ⅱ期者9例,ⅢA期者40例,ⅢB期者15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例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比较。

1.2手术方法

①给予观察组根治性全胃切除切除手术,而对照组则进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所有患者都采用经上腹部的正中切口,清扫淋巴结到第二站称为D2手术,清扫到部分第三站则称为D2+手术。②消化道重建的方式: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采取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即将十二指肠残端闭合,于离十二指肠悬韧带长度约为10~15 cm的位置将空肠离断,再将远端肠管闭合,在离闭合残端大约3 cm的位置施以食管空肠端侧的吻合,离食管-空肠吻合口下约45~60 cm的位置施以空肠近端和空肠侧端的吻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患者则行食管残胃后壁的直接吻合术。③所有患者在术后留置一鼻胃管接负压器引流,以方便于术后测量胃管引流量。④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未接受辅助化疗,TNM分期Ⅱ期以上且年龄小于70岁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为期6个周期的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1.3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问卷采用QLQC-30量表[3]予以量化和评分。QLQC-30量表一共有30个条目及15个领域,其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5个领域采取4级评分标准;疼痛、失眠、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和食欲丧失或者不振等9个症状采取4级评分标准;整体生活质量采取7级评分标准。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胃管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7 d白蛋白值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吻合口瘘、肠梗阻、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短期内QLQC-30评分,以及术后1 a、3 a年生存率。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结果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胃管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3 d白蛋白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见表2。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吻合口瘘及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评分

如表3所示,观察组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评分中QLQC-30问卷的各个项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评分±s)

2.4比较两组患者1 a、3 a生存率

观察组术后1 a生存率与3 a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a、3 a生存率[n(%)]

3 讨论

贲门癌指的是胃和食管的恶性肿瘤,独立于食管癌和胃癌。近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外科手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贲门癌治疗最主要的手术方法,手术根治与否也成为制约疗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目前,在临床外科中采取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依旧颇受争议[4]。一般情况下,分化型癌切除的边缘至少离病灶要有3 cm,未分化型癌则要求有6 cm,而在现今临床研究中,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残胃癌、高位体癌、革囊胃及多原发癌的看法比较统一,但是是否作用此手术治疗贲门癌却争议不断[5-6]。有研究[7]提出,近端1/3的胃癌无论选用近端胃切除或者全胃切除都可以,只要切除的边缘离肿瘤病灶有一定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两者的预后接近,且复发情况及5 a的生存率也相似。但也有文献[8-9]报道,采用全胃切除术的贲门癌患者其5 a生存率明显高于采用近端胃切除术的患者,故认为贲门癌患者除早期以外应选用全胃切除术。贲门癌根治手术后的残留癌及残留淋巴结是导致手术后局部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相关临床研究[10]也表明,清扫淋巴结的程度为肿瘤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而全胃切除术既能满足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时的要求,也避免了清除淋巴结、病灶不彻底时带来的弊端。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 a生存率与3 a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治疗价值增添了更多的证据。但我们的研究因条件限制以及时间不足,对所研究患者的5 a生存率以及相应时间段无瘤生存率均未曾进行研究。

有部分研究[11-12]指出,贲门癌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所导致的创伤大、手术式较复杂、术后的营养较差、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且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主张选用近端胃切除手术以保留患者的部分胃,从而让患者保留较佳的消化功能,同时也可避免行全胃切除术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但从我们研究的结果可看出,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吻合口瘘及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反流性食管炎、术后吻合口狭窄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表明全胃切除术有一定的优势。这其中也可能是因为麻醉技术、手术操作、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等的不断进步,以及手术器械如吻合器、闭合器、能量平台和超声刀等的发展带动了全胃切除术的发展,使得全胃切除术在达到与近端胃切除术相同疗效的同时,又能整体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白蛋白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具有维持恒定血浆胶体渗透压及运输药物和营养物质的作用。白蛋白的降低可直接反应患者较差的营养状况。临床实践中大部分胃癌患者术后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而手术的损伤刺激和术后患者高代谢的消耗状态是导致其发生的一部分原因。我们的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 d白蛋白值差异不明显,这表明虽然全胃切除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性刺激比近端胃切除术大,但改变术式未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概率。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胃管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3 d白蛋白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柴军辉[13]的研究结果相近,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对病患的损伤程度相近。QLQC-30生活质量评分问卷在研究两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评估分析中被使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疼痛、失眠、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和食欲丧失或者不振及其整体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与杜海峰[14]的研究结果相近,表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较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对病患术后身心状况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短期内的生活质量。这对于贲门癌患者来说,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对病患的损伤,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同时其还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1 a、3 a总体生存率,临床价值显著。

[1] 王瑞,韩小勇,王智超,等.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393-396.

[2] 张玉龙,朱宪明,高旭东,等. 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25例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20(2):217-218.

[3] 李林浩,马雷,肖永来,等. 胃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观察 [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61-962.

[4] Bondar V G, Baker I, Zaika A N. Subcardial res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J]. Klin Khir, 2005,7(7):5-8.

[5] Wang Z, Zhang X, Hu J,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with signet ring cell histology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surgical strategy: analysis of single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J]. J Surg Res, 2014,191(1):130-133.

[6] 姬社青,张斌,花亚伟,等. 改良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0(1):13-15.

[7] Harrison L E, Karpeh M S, Brennan M F, et al. Total gastrectomy is not necessary for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J]. Surgrey, 1998,123(2):127-130.

[8] 陈余. 贲门癌患者经全胃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7):95-96.

[9] 马明善. 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31-33.

[10] Ren G, Chen Y W, Cai R, et 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rdic adenocarcinoma in male patient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19(37):6245-6257.

[11] 徐果,张逖. 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分析[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5):318-320.

[12] Karanicolas P J, Graham D, Gonen M, et al. Quality of life after gastrectomy for adenocarcinoma: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nn Surg, 2013,257(6):1039-1046.

[13] 柴军辉. 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比较性研究[D]. 郑州大学:2014.

[14] 杜海峰. 贲门癌患者经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4,30(1):112-114.

[责任编辑李武营]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with 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 cancer

YAN Likai

Department of Surgery, Central hospital of Kaifeng, Henan Kaifeng 4750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study and compare the cardia cancer 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Methods〕There were 142 cases of patients confirmed with cardia cancer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2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1 cases in each group. Give observer group radical total gastric resection surgery,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e QLQC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30,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dex.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group 3 d stomach tube flow,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postoperative 3 d albumin values no obvious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stenosis and reflux esophagitis, and general complications situation clear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short term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QLQC-30 questionnaire of each project and postoperative 1, 3 year survival rate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The radical gastrectomy compared with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afe and effective, has the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Cardia cancer; Th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QLQC-30); 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1672-7606(2016)03-0203-04

2016-8-17

开封市科技攻关项目。

闫立凯(1968-),河南开封人,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R656.61

A

猜你喜欢
贲门癌根治性生存率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研究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贲门癌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个体化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