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幻想世界的高二男生

2016-10-27 09:37晓林
现代家长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篮球心理

晓林

演出戏给自己看

晓旭今年16岁,是上海市松江区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因近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异常行为,在其班主任宋老师和爷爷董先生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单独与宋老师和董先生交流时,宋老师介绍说,晓旭是学校里的明星,尽管他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因为篮球打得好,模样又英俊,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课外活动时,只要他上场比赛,围观的人总是特别多,只要他上篮得分,女生们总是用尖叫为他喝彩。半年前,晓旭在一场比赛中受了重伤,被医生诊断为左脚踝应力性骨折。医生要求晓旭静养,两年内不得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可以想象,这样的打击对晓旭来说太残酷了。”宋老师说,“那段时间,他情绪相当低落。傍晚时分,经常有人看到他独自在静悄悄的篮球场上徘徊,或者望着篮筐发呆。上课时,他也心不在焉,课后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考试成绩更是出现明显下滑。”

董先生补充道:“那次受伤以后,晓旭在家偷偷哭了几次,还经常抱着自己的篮球睡觉。我看着心疼,就把他的篮球藏起来。他找不到篮球就发疯似的找,还冲我发脾气,好像我夺走了他的魂似的。这孩子可怜,4岁时妈妈被派到香港工作,每年只能见妈妈一面。前年,他爸妈离婚了,他就一直跟我和老伴一起生活,我们相处得还算融洽。他爸爸是做地质勘探工作的,一年到头不着家。我想教育好孩子,可是有心无力啊!”

宋老师接着说:“两个月前,有同学向我反映,晓旭变得很奇怪,经常说大话,一听就是编的,可他说得很正经。比如,晓旭说自己的伤马上就好了,可以重新打篮球,还要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联赛。后来晓旭又说,自己马上就不上学了,要去美国参加青训,然后进军NBA。我开始没当一回事,男孩子嘛,说说大话很正常,过一段就好了。可是没想到,晓旭好像对说大话着了迷,满嘴跑火车,一下课就跟说评书似的,编得活灵活现。有女生信以为真,还请他向美国篮球明星科比索要签名,他也爽快答应。昨天,有同学告诉我,晓旭居然在打听国际航班托运行李的尺寸范围,好像他马上要出国了。我感觉不对劲儿,这孩子别有什么心理问题啊,所以鼓动董大爷赶快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单独与晓旭交谈时,他说自己向同学描绘美好的生活前景不属于欺骗。“正如某体育品牌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为什么我没有去美国打球的可能?即使希望渺茫,但是不努力争取的话,生活就像死水一潭,还有什么意思?”说这些话时,他目光炯炯,脸部肌肉抽搐着,手势格外用力,“我同桌是学霸,想上北大,不也是整天向我描述在未名湖畔散步的愿景吗?人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去美国NBA打球,与科比同场竞技,如果他等不及我,早早退役了,那我就是第二个科比,然后代表中国打奥运会比赛,拿冠军,做最有价值球员!”

“如果你成为NBA最有价值球员,领奖的时候你会首先感谢谁?”我索性进入他的梦,探寻他的心理秘密。

晓旭面露微笑,仿佛陶醉在兴奋和满足之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教练,还有旭之队的美国队医和康复师。我还要感谢爷爷奶奶,他们是世界上最疼我的人。然后我要感谢科比,是他鼓励我一路前行。最后我要感谢广大观众,尤其是不遗余力支持我的粉丝。”

我问:“为什么不感谢爸爸妈妈?”

痛苦在晓旭的眼里一闪而过。他沉吟几秒钟,用平静的语气吐出一句惊人的话:“我跟他们不熟。”

不得不佩服晓旭丰富的想象力,他能把子虚乌有的事描述得神龙活现,就像演员演戏那样,甚至不需要斟酌剧本情节。与演员不同的是,他只愿意入戏,不愿意出戏;也就是说,他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却不愿意面对现实。职业经验告诉我,这是精神分裂症典型的前期症状。

交流中我了解到,因为总爱说大话,同学们渐渐疏远了晓旭,晓旭也越来越看不起同学,认为同学都是没有梦想、不敢为梦想努力的庸俗之辈。更令他失落的是,原来在球场边为他欢呼的其他班的球迷们也开始用异样的眼神看他,有意躲避他。“不做我的粉丝是他们的损失,等我出名了,他们连我的签名都要不到。”晓旭愤愤地说,“这样也好,在成名之前,我不想有绯闻传出。”

人格障碍的种子

根据晓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测试量表的结果,我诊断他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晓旭不在场时,我把结果告诉董先生和宋老师。

董先生顿时紧张起来,声音颤抖地问:“表演型?人格障碍?您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解释道,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孩子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在各种思想束缚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这种畸形的人格使患者不能妥善地适应环境,社会功能明显被干扰,导致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人格障碍是广义的心理学概念,分为很多类型,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宋老师问:“表演型人格障碍又是什么意思?表演欲太强了是吧?”

我进一步解释,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情感性,即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夸张。患者的精神活动渲染着十分浓厚的情绪色彩,而且情感鲜明、强烈、变化多端,使周围的人感到患者的表现是过分夸张的,似乎是表演性的,故意惹人注意的。

第二,情感肤浅,易变,极不稳定。患者的情绪往往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外一种状态,甚至转变成相反的状态,比如从羡慕、崇拜转变为敌对,由顺从转变为对抗。患者的判断推理逻辑也是易变的,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思维活动受情绪影响,如认为某人好即把该人说得完美无缺,但是可能由于一点小事引起患者的不满,又把该人说得一无是处。

第三,暗示性强烈。患者感情上的好恶决定了暗示性,如感情是正面的,即易于接受这样的暗示,如感情是负面的,就难以接受暗示。

第四,刻意追求关注。患者偏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如果不能如愿就会感到很痛苦。患者对自己的外表非常在意,行为上刻意吸引人关注,希望得到人们的赞扬,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招摇过市或者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第五,以自我为中心。患者沉溺于自我,只考虑自己,很少顾及别人,不只是常常夸耀自己的才能、智慧,而且还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如果不如意,就当即表示强烈不满。

第六,沉浸于幻想。患者思考或讲话时常常掺杂丰富的想象,讲话时夸大其词,有时甚至把假想的事情和现实的事情掺杂在一起,难以区别,从而给人一种说大话、撒谎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病理性谎言。

第七,喜欢寻求刺激,情绪不稳定。患者渴求新奇和满意的活动,常发脾气,易受伤害,还易于故意自我伤害或自杀。

第八,人际关系差。患者自负、任性、自我放纵,常想支配或操纵别人,又喜怒无常,难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常常触怒周围人,遭到周围人的厌烦。

听我解释时,董先生不住地点头,又不住地摇头。点头,是因为这些症状符合晓旭的日常表现;摇头,则是不愿相信、不能接受的意思。

宋老师用同情的目光安慰董先生,问我:“您说的这些症状,晓旭好像都符合。请问,表演型人格障碍发展下去会变成什么?”

我回答:“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现象,女性患者居多,正常人多少也有这样的倾向,只要能面对现实,通常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就有可能恶化成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如果再发展下去,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董先生问:“不就是打球受伤嘛,会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我说:“不,打球受伤只是导火索,晓旭出现人格障碍,是多年来心理不健康的结果。幼年与爸爸妈妈聚少离多,缺少母爱的滋养,缺少父爱又使他安全感不足,隔代抚养可能也让他缺少理解和感情支持,加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异常,都给晓旭的心理埋下了人格障碍的种子。至于打球受伤,有可能告别自己喜欢的篮球运动,只是晓旭理想破灭的‘剧情而已。他不能接受这种巨大变化,于是用幻想来弥补心理缺憾,出现明显的表演性行为。如果这只是偶尔的行为,不值得大惊小怪,谁都有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心理平衡的时候,但可怕的是,晓旭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不愿回归现实。他这样的状态根本无法投入学习,更不可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董先生含着眼泪说:“谁说不是呢!请您想想办法,救救孩子吧!”

像姚明那样转身

针对晓旭的情况,我制订了为期三个月的心理辅导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交谈,帮助晓旭宣泄负面情绪。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晓旭不知不觉与我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他向我倾诉自己童年的孤苦以及对父母的思念。

晓旭回忆说:“记忆中,我经常抱着妈妈的照片睡觉,跟妈妈说话,然后流着泪睡着。有时候,我跟妈妈的照片对话,奶奶看着有趣,就逗我,‘妈妈刚才说你该洗澡了‘妈妈看你闹人,都不高兴了,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等等,我都信以为真。我想,妈妈打电话来就是妈妈在身边,那么有妈妈的照片在怀里,妈妈岂不是也在身边?我就是这样学会编故事的。”

接下来,我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晓旭面对一张空椅子,想象上面分别坐着妈妈、爸爸,然后表达对他们的不满。这项技术对晓旭非常适合,因为他的想象力真是太好了。过程中,晓旭几次痛哭失声,但结束时他明显感到轻松了许多。可见,多年来的心理负担正在慢慢减轻。

第二,通过思想碰撞,重建晓旭的思维逻辑。意识偏执、逻辑混乱是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也是引发他异常行为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制订了详细的辅导方案,一步步引导他认知正确的逻辑。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个性上的缺陷,都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树立信心,改造自己的性格,重建自己健全的行为模式。交谈中,只要他出现偏执的意识,我就像篮球比赛那样“叫暂停”,指导他应该怎样想、怎样说、怎样顾及别人的感受。晓旭对这种方式挺适应,因为太像他喜欢的篮球比赛了。三次辅导以后,我感觉他的思维逻辑开始有了积极的变化,他自己也认为流畅的沟通更有意思。但是,改变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三,在老师的配合下,帮助晓旭融入集体。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对环境的依赖非常重要,就像演员依赖观众,所以,我请求宋老师与我联手,共同为晓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宋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不久,晓旭告诉我,班里进行班干部换届选举,同学们推举他竞选体育委员。“老师说,尽管我不能上场比赛,但可以当同学们的教练。还说打球未必要取得什么好成绩,只要能锻炼身体就行。”晓旭说,“看来,大家还是认可我的。”过了没几天,晓旭又告诉我,他升职了,变成了学生会的体育干事。因为他以前是学校的篮球明星,认识的人多,组织比赛很方便。他说:“学校篮球队的教练还夸我呢,说我不打球是个损失,但可以像姚明那样转身,继续从事与篮球有关的工作。他邀请我当他的助手,为大家服务,忙的时候还可以兼职当教练。重新回到篮球队,我感觉棒极了。”

第四,家校配合,引导晓旭自我调适。我电话联系晓旭的爸爸和妈妈,请他们多给晓旭打电话,有机会多相聚,交流思想,尽可能抚平他幼年的心灵创伤。同时,我请宋老师帮助晓旭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逐步提升学习成绩。在随后的考试中,晓旭不断取得进步,在进步中,他一点点找回了自信心。

我对晓旭的心理辅导持续了半年多,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基本上可以面对现实了,但要完全恢复健康人格,他还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祝福他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篮球心理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快乐篮球进山乡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拍篮球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
刻板的强迫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