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后的火柴厂

2016-10-27 20:03白石❘摄影报道
南方周末 2016-10-27
关键词:延边火柴吉林省

(吉林)白石❘摄影报道

走进车间,机械的轰鸣声中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木头在被一截一截地变成细小的火柴梗,火柴梗在轰鸣的机器上走过就戴上了“小红帽”,一群女工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制成的火柴装入盒子,然后手工包装、装箱。2016年9月28日,笔者来到了位于敦化市大石头镇的延边吉星火柴厂(原延边火柴厂)。老旧的车间里仍然是传统的设备,厂房内还留有1970年代的标语,工人还延续着传统的制作工序……

很早以前,我国市场上的火柴主要以进口的“洋火”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前,吉林省只有一家名叫“太丰九金华”的火柴厂,是个日伪时期留下的私人作坊。吉林市解放后,火柴厂进行了公私合营,厂名也变更为吉林省火柴厂。从此,吉林省火柴厂拥有了完整的火柴生产设备,开始了规模化生产。

火柴曾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受到国家的重视。吉林省委决定在延边地区再建造一家火柴厂。于是,延边火柴厂于1965年破土动工,厂址坐落于敦化市大石头镇,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1967年2月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60万件,工人近400人。延边火柴厂有着辉煌的历史,1980年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吉林省可谓家喻户晓。如今,火柴已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城市里只有少部分地方如酒店、餐馆还有可能见到它的踪影。用火柴生火做饭,节庆时分用火柴点香、放鞭炮已成为人们的成长记忆。

自1998年起,国内火柴企业开始全线萎缩,各大火柴厂相继破产或倒闭,火柴市场极度低迷,延边火柴厂也处于半停产的状态。2006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延边火柴厂也彻底地进行了改制,更名为延边吉星火柴厂。回想起这些,51岁的火柴厂老工人楚俊美一声叹息……

楚俊美1995年结婚,丈夫是该厂的工人,早些年家境尚可。现在丈夫在镇里某单位当保安,自己还在工厂里“坚守阵地”,生活水平较原来有很大差别。

97岁的火柴厂退休工人刘振鹏是1967年来火柴厂第一批工人,一干就是30年。自己退休后每天无事可做,就和老邻居们凑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他的两个儿子子承父业,之前也都在火柴厂工作。改制后,在外面打零工。

从1968年3月到延边火柴厂上班的第一天起,卢广顺就有了一份让当地人羡慕的职业。今年73岁的他,依然记得1987年到1997年这十年间火柴厂的辉煌历史,包括自己的老伴全家共8人先后在火柴厂工作。如今,他47岁的女儿卢英还在火柴厂做操作工。

从火柴厂退休前,唐玉珍在厂里做工会主席。16岁进厂的她,把青春都留在了这里。今年68岁的她正在搜集整理材料,准备写火柴厂的回忆录。

走进火柴厂的家属区,还听到了很多关于老火柴厂的感人故事。社会在发展,人民生活在提高,火柴已经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延边火柴厂的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在厂里工作,对火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火柴厂现厂长楚俊平面对原材料和人工费用的上涨,克服资金紧缺等困难,带领着14名下岗工人,仍在每年5月至10月进行阶段性生产。他说这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大家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舍不得火柴这个行业。为了保证整套生产设备的运作,厂里还保留了老火柴厂的技术人员,确保设备得到正常的维护。

延边吉星火柴厂作为东北三省仅存的火柴厂,火柴产量由原来的每天1800件,锐减到现在每天100件左右。火柴已成为夕阳产品,火柴厂也面临破产的可能。楚俊平说,“1998年以前火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计划经济下,材料、产品都是由国家分配包销。如今,城市居民已很少用火柴,火柴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尽管火柴的利润非常薄,但普通火柴的市场主要在农村,由于农民还延续着用火柴取火的传统习惯,大家有信心坚守在一起,将这个传统的行业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延边火柴吉林省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延边州组织“V游延边 发现精彩”活动
反腐
延边啊,延边!
火柴变变变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