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

2016-10-27 13:53孙圣音
2016年28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反思日本

孙圣音

摘 要: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近代先后经历了三次崛起,而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正是促使日本自逆境崛起的无形而又强大的推力。危机意识因日本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而产生,而其在促进日本不断发展的同时,却又使日本民族孤傲而富有侵略性。如今,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危机意识并使其为我们所用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崭新课题。

关键词:日本;危机意识;反思

一、 日本近代三次崛起的历史演进

在1863年面对强大的美国选择不战开国之后,日本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日本的力量。而二战中的日本却在对外征战的同时也对内进行残酷剥削,战争结束之后的经济一度面临崩溃。但日本却马上出台了《和平宪法》,在美国扶持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的破裂再次导致经济的长期衰退。但日本人在一片废墟中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反危机政策以及体制改革,终于在21世纪初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直至今日。纵观日本近代三次崛起,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拥有的独特而又深刻的危机意识是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在逆境中崛起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 日本民族危机意识的由来

“所谓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注视或警惕不利于自己或危及自己生存事态发生的自觉,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做出反应,以此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即便是无力阻止事态的发生,也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伤害的精神活动。”①由古至今,拥有危机意识的民族并不止日本一个,但却并没有哪一个像日本的那样深刻而长久;即便日本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不能消除已经根植于其民族深处的危机意识。而日本民族之所以拥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意识,其实与他们的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周边的地缘政治是分不开的。

(一)地理环境的恶劣

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恶劣的岛国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日本长期封闭。国土狭长而窄小的国土使得日本任何一块陆地离海洋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60公里,缺乏相应的战略纵深。而其身为岛国四面环海,在工业未发达之前对外也几乎处于封闭状态。岛国带来的支离破碎的地形与日本本身少平原的地势又使得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②。而这样的地形导致日本割据势力林立,国内长期得不到团结,在对外封闭的同时内部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分离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国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

其次,狭小的国土,破碎的地形导致了日本自然资源的乏善可陈。除了少数几种资源,如林木、水电等能够自给自足外,日本其他大多数资源都不得不从外部调入,甚至包括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而这种情况也随着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与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愈发严重。

再次,特殊的地理位置带还使日本频发天灾。日本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的同时又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样的巧合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遭受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而除了地震之外,台风、火山以及暴雨(雪)等自然灾害也在无时无刻侵害着日本。

(二)地缘政治的压力

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自古以来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也大有关联。

首先,在文化形成早期,日本与其周围发达文明的交往和比较使其倍感压力。当时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这三个强大的古文明国度,而日本本身的文明又因本国所处的不利地形发展缓慢,完全无法与这些强国相比,由此也带给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也使其在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与他国的直接战争也加剧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大和时代,日本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国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这次战役被称为白村江战役,而日本的惨败迫使其退守本土,900 余年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③之后,忽必烈率领元军于13世纪后期对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虽均因遭遇飓风损失惨重而以失败收场,但野蛮而残忍的蒙古人仍给日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心理阴影。而在日本1853年在欧美列强的强迫下被迫打开国门后,更是先后签订了涉及将近20个国家包括通商、关税、领事裁判权等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周边国家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注定使得日本民族具有与众不同的方面——强烈的危机意识。

三、 危机意识对日本的影响

“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采取自我保护行动,这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反映。”④纵观日本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我们可看出日本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坎坷起伏,而深植于日本国民意识中的危机意识,无疑刺激了日本民族为自身强大而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和抉择,进而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危机意识化为了日本民族发展的动力

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富有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日本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化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动力。日本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重大改革, 即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而这些改革无一不是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的。前两次改革都是以中国隋唐两朝的律令为蓝本,使日本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转变。而近代的明治维新则是日本政府派遣岩仓使节团遍访欧美12国,求知识于世界, 终使日本从一个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的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所有的这些改革都为日本国力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危机意识加深了日本孤傲的民族性格

日本地域的狭小、资源的匮乏以及与邻国充满恩怨的关系,使日本民族在拥有强烈民族感的同时又深刻意识到其民族的脆弱性。这种矛盾不仅形成了日本民族个人对集体极端负责的民族心理,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反过来也促使了日本人产生了一种过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即把人类分为“我们”和“他们”两类,除了日本人就是非日本人。⑤虽然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有利于催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发挥到极致却也养成日本人孤傲、冷漠和自私的民族性格。因此,日本的经济成就虽然被世界所羡慕,但日本民族却很难获得其他民族的爱戴和尊敬,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影响力。

(三)危机意识催化了日本民族的侵略性

恶劣的岛国地理环境,频发的天灾与匮乏的资源使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在积极向外国学习的同时却又对邻国广阔的大陆、丰富的资源与财富充满渴望,在借鉴了同为岛国的英国的经验后,日本人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但出于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人更害怕被人入侵本国领土。不管是德川幕府时代,还是近代,日本人对外侵略总有“自卫”的理由,声称“进入”邻国是保卫日本的安全⑥。今天日本右翼为战争史翻案提出“自卫战争史观”也是如此。这不得不说是日本人在强烈危机意识下的一种应激表现,但也凸显出日本民族在危机意识刺激下滋生的侵略属性。甚至这样的危机意识还使得今天的日本对邻国中国的快速发展忧心忡忡,在渲染“中国威胁”的同时还构筑“对华包围圈”,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友好发展。

四、 反思

古语有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日本可谓是真正生于忧患并长于忧患之中,居安思危几乎成为日本民族的本能。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在推动日本崛起的同时,却又对其产生了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而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在面对危机意识时,却有着不同的表现。

与日本人的“神经质”相比,中国人可以说是一个缺少忧患意识的民族。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乏关于危机的思想理念,比如老子《道德经》关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以及唐代《贞观政要》指出的:“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等等,都表达了古人超前的危机防范意识。⑦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还是缺乏忧患意识。反观历史,传统的危机意识并没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也未在中国的思维习惯扎根。历经诸多战争与灾难的中国人对于种种危机几乎已经熟视无睹,近乎麻木,因此才有近代以来诸多深感忧患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奔走呼号,力图唤醒民众。究其缘由,还是因为我国“自秦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被高山峻岭和大漠海洋阻隔在欧亚大陆的东端, 因地理条件限制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 意识不到世界多种异质变化与中原文明并存的客观现实, 因此缺乏历史紧迫感;同时由于内陆农业文明所具有的高度稳定性与凝聚性, 故缺乏向外发展的内在动力。”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要居安思危,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完善社会保障以及伸张社会正义等等。当然仅仅正视矛盾还不够,适时制定出应对的策略,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以史为鉴,我们应当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在新时代下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改变,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创新,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国际社会之中。(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注释:

① 高富. 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

② 贾志明. 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 沈阳大学学报, 2010(10).

③ 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遣唐使”.宋丞策[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

④ 高富. 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

⑤ 周兴旺. 日本人凭什么[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⑥ 百度文库. 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 8. 7

⑦ 陈桂蓉. 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7(6).

⑧ 陈奉林. 近代日中民族危机意识的比较与思索[J]. 外国问题研究, 1993(3).

参考文献:

[1] 贾志明. 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 2010(10).

[2] 陈桂蓉. 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7(6).[3]贾志明. 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 沈阳大学学报, 2010(10).

[4] 孟晓旭. 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J].当代世界, 2012(6).

[5] 应俊.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其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1).

[6] 周兴旺. 日本人凭什么[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7] [日]森岛通夫. 透视日本:兴与衰的怪圈[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9-20.

[8] 百度文库. 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

[9] 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遣唐使”. 宋丞策[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反思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