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烟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2016-10-27 11:55孙凯敏吴丹张菁旭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烟草商业企业十三五

孙凯敏+吴丹+张菁旭

【摘 要】管理创新是烟草商业企业当代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管理创新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竞争优势的获得,因此烟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不容忽视。然而,开展创新体系研究的难题在于,创新体系的内容与成效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对应关系。同时,现有烟草企业创新体系相对封闭,以归纳和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没有对烟草企业创新体系的架构和成效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陕西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现有创新体系的架构,设计并在现有创新体系的理论成果基础上,从创新项目、微创新、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可纳入创新体系创新的对象、主体、内容、方式、过程等层面,设计出项目众筹库、创新工作室、创意创客群的创新理念,并且从审查管理、经费保障、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及人才保障等方面,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探讨烟草企业在创新体系建设上的新方式,以期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陕西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针对“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科研需求,围绕“如何通过创新提高效益,如何通过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进创新驱动实践应用,针对创新中出现的新动态、新情况,不断拓展企业创新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上水平,科技增效上水平”。

一、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1.创新方法

(1)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强化技术挖潜,促进降本增效。一是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技改进程,实现技术装备升级与物流综合管控平台的有效衔接,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再树全省系统物流新标杆。二是大力推进烟叶适用技术。持续深化烟叶移栽、培育、采烤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着力解决烟株发育过度、上部烟叶占比过高等问题,破解烟叶生产发展瓶颈,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实现科技减害。

(2)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为载体,深挖管理潜能,实现创新突破。把精益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完善创新体系,健全创新平台,狠抓项目规划和管理,依托精益工具,带动项目创新,建立单位部门员工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深入推进对标工作充分发挥目标引领作用。

(3)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活力。一是建立健全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创设新的、更有效的激励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有序落实烟草类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清理意见,构建起层次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的标准体系,重点完善烟叶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与企业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2.创新形式。

(1)科技创新项目。围绕市场需求、生产经营实际、烟草企业的社会责任,突出项目选题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注重“研究与推广、创新与适用、分工与合作”三个结合,重点在现代烟草农业、现代卷烟物流、现代卷烟销售、现代烟草专卖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要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突出解决企业发展难点,致力于推动企业规范有序运行。

(2)微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作为部门内部或跨部门的小组活动,具有“小、实、活、新”的特点,由小组成员通过活动程序,寻找问题根源,并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从源头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活动目标。六西格玛项目。围绕公司级目标要求确定改善方向与课题,并采用六西格玛的DMAIC五个阶段实施改善,管理关注过程和价值核心过程,确保提升企业管理能力,节约企业成本,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改善提案。通过系统性引导各级岗位员工通过精益管理理念和IE手法,持续改善“人—人”、“物—物”和“人—物”关系,使员工立足工作实际,从公司经营、发展、制度、标准等方面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本岗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创新工作室实施改善,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和效益。一卡式改善。各岗位围绕本岗位相关的业务,主动识别“六源”,运用简单的精益工具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进行改善,培养员工“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精益理念,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员工立足自身岗位持续改善,提高工作质量。小改小革。鼓励全员以“小改小革”作为创新活动的载体,即有了想法,马上动手,立刻就改,不做过多的分析和根源的追寻,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动员,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思考创新、人人能够创新的氛围。

(3)标准化项目。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二、“十三五”创新体系建设探究

1.体系架构

(1)创新工作室:在全市系统范围内聘请在专业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为负责人,以优秀员工和创新达人为主要成员,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含省研、市研)、精益改善课题(含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改善提案)、标准化项目等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及市公司指定的相关项目研发,成立创新工作室。

(2)项目众筹库:鼓励员工申报QC课题、六西格玛项目、改善提案等相关创新方案与课题,经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形成《创新项目需求目录》并发布,根据《需求目录》征集项目研发人员,项目发起者为项目带头人,承担相关科技创新项目、精益改善课题等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3)创意创客群:创意创客群是由创新骨干员工及创新活跃员工组成的自由讨论和活动的网络空间,创意创客群成员可承担小改小革、一卡式改善等由个人发起的创新项目,形成个人的论文、专利等成果亦可计入创新评价积分,享受创新奖励。

2.运行机制

(1)项目审查机制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应按照文件要求按年度推进,创新项目应在每年的11-12月将当年创新项目选题方向提交至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管理部门审核后提交科委会办公室,经科委会办公室审核通过,QC小组活动和六西格玛即可按要求进行小组组建推进项目进程;科技创新项目在选题方向通过评审以后,还应于每年的3月,将《科技项目立项申报书》和《经费预算表》编撰完毕,提交科委会办公室审核。改善提案、一卡式改善、标准化项目、小改小革等比较灵活的创新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个人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及时提交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评审,通过评审后方可实施。未及时登记、评审自行实施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成果认定。

(2)项目管理机制科技创新项目、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标准化项目等集体项目,每月集体讨论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改善提案、一卡式改善、小改小革等以个人为主要活动方式的项目,项目提报人也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资料整理及申报。取得成效的创新项目,应填写成果申报表,并附成果材料,报科委会办公室。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的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创新平台涵盖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获奖成果(科技创新、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结题成果、申报终止的项目、形成的标准、获得受理或授权的专利、发表的论文、按创新成绩评选的创新带头人,以及以创新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的创新工作室。

(3)经费保障机制。市公司财务预算列支专项支出,给予创新项目经费的保障,其中与科技项目相关的费用支出(科技项目有关的论文、专利、印制、评审等)计入企业研发费;与科技项目无关的论文发表费用计入职工教育经费;其他QC小组活动、专利申请、标准化项目等产生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4)创新评价机制。市公司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布《创新评价管理办法》,将创新过程、创新成果、成果推广进行数据化管理,对创新项目立项、成果评审根据项目难易程度进行积分。对已形成的成果,进行引用及推广的,按照二八比例,将20%的积分计入成果持有人或成果持有团队,项目实施人或实施团队得该项目积分的80%。项目众筹库主导的创新项目分配方案需参加项目三分之二人签署同意分配方案方可实施,创新工作室主导的创新项目由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负责签署分配方案,以各区县分公司、各部门主导的创新项目,由行政管理负责人(项目第一完成人)签署分配方案。创新评价采取积分及星级并行的方式,积分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计分,并按照管理、烟叶、专卖、营销四个类别建立员工个人创新积分档案(年度和累计),对当年创新评价总积分占所属类别有创新积分的员工人数前10%(含)的员工给予两星评价,前10%~40%(含)给予一星评价,40%~90%的员工不予星级评定,对排名最后10%(不含)的员工,给予降一星处理(当前无星级的员工,不做处理)。因工作调整等其他原因跨类别积分的,当年积分按实际工作区间分段计分,并将原类别积分按当年类别平均分与新类别平均分之间的比例折扣计入新积分,得到总分后进行星级评定。

(5)项目激励机制。市公司创新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将按年度对创新平台涵盖的项目进行评选和奖励,全市系统进行征集、评选、奖励。奖励20名优秀一卡式改善优秀岗位;20名优秀创意改善提案;六西格玛项目评选一等奖项目2个、二等奖项目3个、三等奖项目6个;QC小组活动项目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7个、三等奖项目10个;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各等级标准化项目评选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7个,三等奖项目10个。以上项目获得其他等级(省公司、国家局等)奖项的,根据高级奖励内容市公司1比1配套奖励,市公司已经给予奖励的,以最高奖励金额的差额补齐奖励。

对科技创新项目市公司不予评奖,参加省公司以上项目获奖的市公司1比1配套奖励,获得优秀奖等奖项无奖励金额的,市公司奖励10000元。

对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根据期刊等级给予2000-5000元奖励。对获得受理、授权的专利(含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等)根据专利内容给予2000-5000元奖励。

参考文献:

[1]凌成兴. 贯彻发展新理念 再上卷烟新水平 努力实现烟草行业“十三五”良好开局-在2016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的报告(摘登)[N].东方烟草报,2016-1-15.

[2]王洪海.浅谈科技创新在烟草行业中的实施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

[3]周晓.创新是烟草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6):353-354.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烟草商业企业十三五
精益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系统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体系的建构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