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弑母案:“高飞的出钱,守巢的出力”合理吗?

2016-10-28 21:52和风
知音·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孙伟小妹养老院

和风

除夕将至本该阖家团聚,可在南京却上演人伦惨剧,退休职工孙凡英,亲手结束了85岁母亲陈志惠的生命。警方调查发现,陈志惠有足额的退休金,子女们家境良好,为母养老并无任何压力。可在这个多子女家庭,哥姐各自为家庭前程而忙碌,虽然经济上从不亏待母亲,但主要养护母亲的重担,十多年来则由孙凡英一人承担。她与母亲感情笃深,可最终她却以如此残忍的方式送走母亲,背后有何难言的苦衷呢?

家有儿女:有人高飞有人守巢

江苏南京的孙凡英,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是家中幼女。哥哥孙伟在企业工作,姐姐孙静琴在学校任教,孙凡英在一家企业做财务。

孙凡英结婚不久,父亲孙国盛就去世了。而她被查出顽症不能怀孕,忙于四处求医精神压力巨大。折腾多年,孙凡英依旧未孕,最终与丈夫协议离婚。哥哥姐姐安慰她说:“与其跟不心疼你,不爱你的人将就着过,不如离婚过得自由舒心,有我们心疼你!”母亲家成了她最后的避风港,亲人的温暖给了中年离异的孙凡英很大的安慰。此时,68岁的母亲陈志惠已经独居多年,她坚持上午买菜锻炼,下午到老年大学唱歌、练字。可随着年龄增加,早年伏案工作导致的严重颈椎病时常发作,她还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

为更好照顾母亲,孙凡英跟医院的护士,学习了糖尿病人的护理,熟记母亲服用的各种药物的剂量,早晚帮她注射胰岛素。她还向医生咨询、上网查询、看电视养生节目,手工记录了一整本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专用食谱,每天变换花样给母亲做饭。由于她工作时间固定,下班也没社交活动,所有时间都花在陪伴、照顾母亲上。

有小妹守在家里,哥嫂和姐姐也能放心地拼事业。在照顾母亲上,三兄妹默认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陈志惠平日吃药、打针有医保报销,遇上生病住院花费大时,孙静琴会与大哥分摊,孙凡英也曾提出要共同承担,不仅哥姐不干,连嫂子都说:“不行,我们孩子小事情多,你把妈照顾得那么好,不能让你出钱。”孙家和谐的家庭气氛令许多邻居都羡慕不已。

2002年,孙静琴夫妇出国做访问学者后,留在国外发展。孙伟也获得晋升机会,女儿敏敏也考取重点中学。孙凡英为亲人们感到高兴之余,偶尔也会忧虑自己老来无依后半生凄凉。哥姐劝她去相亲,找个老实的男人今后有个伴,但也提醒她:若对方有孩子,很可能辛苦半生帮人养大孩子,到头来未必会有人回报。

2003年,已经41岁的孙凡英经同事介绍,与物流公司的司机范孟超重组家庭。范孟超年长她两岁,妻子病逝,他独自带着14岁的儿子范明生活。此后,孙凡英搬去与范孟超一起生活,但她依然每天去探望母亲,给她做饭洗衣,范孟超也常来帮忙。

相处一年后,孙伟夫妇发现范孟超对小妹不错,加上范明也乖巧好学,家人才对孙凡英放下心来。两年后,他们的住房拆迁,在离岳母家近的地方买新房,便于照顾老人,这更让哥哥姐姐们欣慰不已。

养老困局,儿女各有小家各有苦衷

2005年,陈志惠在卫生间内摔倒,直到傍晚孙凡英给她送饭时才发现。她急召救护车,将母亲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抢救。很快,孙伟夫妇匆匆赶到医院,美国时间还在凌晨5点的孙静琴,也焦急万分地打来电话,为此,孙凡英自责不已。孙伟安慰她说:“这不能怪你呢!妈年纪大了,身边时刻都不能缺人啊!我家里、单位两边忙得团团转,妈这边还是要靠你多担待些!”经过全力救治,陈志惠最终缓过劲来,但脑梗后遗症导致她右侧身体半身不遂。孙静琴在电话中哽咽道:“小妹,妈成了这样,我离这么远真对不起她。家里也只能指望你了!”

陈志惠出院后,孙凡英搬回娘家居住。哥哥安排母亲在社区医院做理疗,尽管离家只有不到两千米,但单是将体重120斤的母亲抱上轮椅,她都累一身汗。夜晚,老人睡眠很少,常要喝水、起夜,她只能躺在母亲脚头睡觉,母亲一动,她就要起身照顾。周末,孙伟夫妇会来帮忙,让她能喘口气。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调养,陈志惠逐渐可以依靠拐棍行走,这期间孙凡英瘦了近20斤,因为长期缺少睡眠头发大把地掉。

小妹的辛苦,孙伟夫妇都看在眼里,每次来探望母亲,哥嫂都会先采购许多食物,塞满冰箱免得她再辛苦去买。然而,这次之后,陈志惠的身体明显差了很多,不光走路不利索,连上马桶都颤巍巍要人搀扶。担心她再摔倒,孙伟又张罗人在卧室、客厅和洗手间,都加装了一圈扶栏。他想找靠谱的钟点工,可别人一听说是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立即拒绝。有两个人看中4000元的高薪,一个试了两天嫌累不干了;另一个把陈志惠丢在轮椅上,老人要喝水、吃饭都装没听见,最后,老人尿湿了裤子也不管,还是孙凡英晚上下班才给她换衣服。

折腾了一圈,全家人发现外人都指望不上,只有小妹是最适合照顾母亲的人。他们提出希望孙凡英能早些退休在家照顾母亲。可此时,范明临近高考,未来读大学开销很大,她内退工资很少,单靠范孟超供养孩子读书压力很大。为让她安心,孙伟与孙静琴商定,母亲居住的这套父亲留下的还建房归小妹,房产证上只写她一个人。

此后,孙凡英开始长期照顾母亲。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买早餐、买菜,再赶去伺候母亲梳洗。上午,陪她在楼下跟人聊聊天,或者到附近街边公园溜达。晚上,范孟超父子也过来一起吃晚饭,听老人念叨陈年往事,陪她拉拉家常。饭后,父子俩先回家,孙凡英则给母亲梳洗按时喂药,然后等她休息后才能回家。遇到母亲感冒或其它不适时,她就留下照顾。

接下来几年,孙伟心无旁骛地工作,他的孩子也顺利大学毕业。孙静琴的孩子也在国外的知名高中就读,考入名校指日可待。他们精彩生活的背后,是小妹的全年无休,以及她脑中时刻紧绷着的弦。为了照顾好母亲,孙凡英甚至一年都难去逛一次商场。每年逢年过节,两家人才会围坐在母亲身边。她的哥哥姐姐在忙碌之余,已经习惯由小妹来照顾母亲。

2013年,孙伟不那么忙了,不时可以来陪母亲说说话,孙静琴夫妇也常回国做科研交流,并探望母亲。不久,孙伟开始忙着家务事,还跟妹妹说:“可累了,你不知道,小孩每天吃喝拉撒都要管,夜里还睡不好!”孙凡英道:“带孩子跟照顾老人差不多,只是孩子会长大,可老人只会越来越离不开人。”哥哥说:“知道你照顾妈累,辛苦辛苦!”以前听到这些话,孙凡英还非常感动。十多年过去了,她对此早已麻木,这样的疲累和看不到尽头的生活状态令她不堪重负。此时,已经年逾五十的孙凡英,体力和身体都大不如前,一个人很难再独自照顾母亲。她与哥哥姐姐商量,想给母亲找一家全委托式的养老院生活。这样24小时有人值班,有事情也有帮手。最终,兄妹俩说服母亲住进了养老院,每月所需费用由陈志惠的退休金支付。

陈志惠入院后,吃不惯养老院的饭菜,孙凡英就做好三餐送去。担心卫生问题,她将母亲每天换洗的衣物带回家清洗晾晒。每天上午、下午她都会去探视陪伴,遇到过节放假,孙凡英还将母亲从养老院接回家,邀请哥哥全家来团聚。为了帮母亲打发时间,她教母亲学会了用平板电脑上网,在线听戏曲,还能随时随地与姐姐视频聊天。养老院的老人们,都对陈志惠羡慕不已。

悲苦难言:好好的亲情零落了

2015年4月,在征得母亲同意后,孙凡英将她名下闲置了近两年的住房,挂牌卖了一百五十万。准备用来支付母亲的医疗费和养老院的费用。可孙伟和孙静琴对妹妹卖房颇有微词,认为她不该独得这笔钱。他俩拟定了一份分配协议与妹妹谈判,要求将房款分为两个部分:一半用于母亲医疗养老,另一半三个子女平分。

哥哥姐姐认为当初约定,由小妹来照顾母亲养老,房子才写在她名下。现在,母亲进了养老院,她用退休金在养自己,房子的分配就另当别论了。孙凡英十多年的辛苦,就一笔勾销了。亲情竟被如此金钱化!她愤怒地拒绝了这个分配协议,姐姐孙静琴生气地说:“这些年妈的大事小事我们都出钱。知道你经济条件不好,我们没意见,如果说我们对老人不闻不问,那是你该得的。可我们也没少为妈付出啊!”当天,三人吵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之后三四个月,孙伟都没去养老院探望母亲,需要交纳养老院费用,负责保管母亲工资卡的他也不出现。而孙静琴更是整个暑假待在国内,居然也没去探望过母亲,甚至一个电话也没打。陈志惠非常生气,甚至要去挂失自己的工资卡。

这几个月,孙凡英心里非常难受。回忆起多年来,哥嫂每次回家,象征性地照顾母亲一天,交代一大堆他们自己都没做到的事,要她履行。甚至每次见面,记忆力减退的母亲重复讲那些陈年往事,他们都说:“妈,听你讲了几百遍了,我都会背了。”可每天陪着母亲的她,对这些天天重复的故事,早就百听不厌了。想到这些她就伤心落泪,情绪越发低落。甚至想一走了之,可看到母亲像个可怜的婴孩,不仅生活需要照顾,情感上更对她万分依赖,孙凡英不敢想如果没了她,母亲的余生会有多凄凉。而每天看着养老院的一些失能老人,只能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倒数,这一切都让她的心里堵得狠。母亲有子女尚且如此,联想到她没有亲生儿女,将来的人生也没什么希望。

不忍母亲如此高龄还为儿女操心,加上担心她今后有任何闪失,自己无法独自拿主意,孙凡英最终还是作出了妥协,她给母亲留下大部分房款,其余的少部分与哥姐做了划分。这场长达半年的财产之争才算画上了句号。

国庆节后,孙凡英在给母亲洗澡时,发现她身体不适。由于陈志惠常年便秘,她并未在意,仍旧将母亲的衣物带回家清洗。然而一周后,陈志惠仍有出血,孙凡英带她到医院检查,被怀疑患病。她赶紧向养老院反映情况,陈志惠的病究竟从因何得来,都无从追查。

更令孙凡英崩溃的是,因为她将母亲的贴身衣物带回家清洗,导致继子感觉不适。曾经精神抖擞的小伙子被折磨得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了。儿子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彻底激怒了范孟超,他指责孙凡英:“都是你干的好事,心里就只有你妈!为了她,你把我儿子的未来都毁了!”不管她怎样道歉,怎样解释这是个意外,范孟超都不接受,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陈志惠的病情不能延误,为了不影响给他人,她不能住在养老院。孙凡英向哥哥姐姐求助,反被他们责怪怎么让母亲染病,最后让她在外租个房子。孙凡英的心凉透了!她搬到了出租屋照顾母亲,范孟超怒道:“你就这怂样,一辈子保姆的命!出这么大事,咱家都被连累了,你哥姐也没见帮你的忙。要钱的时候就都出来了!”范明也因为父亲与孙凡英大吵。那天,孙凡英伤心至极。范明曾说过:“将来你老了,我会对你好,给你养老!”这些年自己曾带他去旅游、照顾他生活、给他买车,如今的范明却像对仇人,共同生活十多年的范孟超也这样冷漠,幸福晚年已成泡影。难道照顾母亲多年只能换来家庭离散、亲人反目的悲惨下场吗?

孙凡英为不让母亲担心,在陈志惠面前,她依然强颜欢笑,绝口不提家中的变故。入冬后,陈志惠的病情得到控制,临近春节,陈志惠多次问她:“你什么时候接我回家过年?”面对母亲她心如刀绞,只能低声下气地求范孟超,仍耿耿于怀的他明确表示:“让她去你哥家过年!”孙凡英联系哥哥,他说:“妈年纪大了别乱跑,她习惯跟着你,别给她又折腾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母亲却无处安放。她手里有钱,可以租房子,可是买不来亲情啊!孙凡英觉得心累极了,她对人生充满了绝望,并萌生出了自杀的念头。

2月初,南京街头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陈志惠又问女儿:“啥时候回家过年?”每次,她都强忍着泪说:“快了,我在做准备。”空寂寒酸的出租屋里没有一点家的样子。除夕前夜,孙凡英将母亲接到一家温馨的宾馆,给她洗澡、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带她在餐厅吃了最后的晚餐。街头张灯结彩更衬托着母女俩的凄凉。孙凡英无法对她说出残酷的真相,她竭力压抑自己的情绪,狠下心来给母亲服下了安眠药,又用毛巾捂住昏睡后的母亲。尔后,孙凡英也服下大量安眠药和半瓶白酒。次日中午,酒店的服务员发现异常后报警,此时陈志惠已经身亡,孙凡英经过医院抢救生还。这起惨烈的家庭悲剧发生后,孙伟和孙静琴看到妹妹留下的遗书,才真正了解到妹妹多年来竟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随着警方的调查深入,两个家庭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他们将人生的精力,大多放在事业、孩子身上,忽略了母亲晚年的精神抚慰。妹妹带着母亲走上绝路,他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6年7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开庭审理本案,孙伟和孙静琴主动向主审法官王国茂,提交了刑事谅解书。孙凡英的同事及邻居也向法院递交了联名信,证实她多年来对母亲的悉心照顾,希望法院酌情轻判。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本文中法官为实名)

[小编发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退休老人逐渐迈入到失能老人的行列。在中国传统的多子女家庭养老模式里,大多是富裕子女出钱,没钱的子女在老人身边出力。而照顾失能老人是一件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的状态,平日无事就好,一旦老人出现状况,全世界的电话都来了。出钱的子女永远都有优越感,出力的人永远不讨好。这种状况,导致多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尤其难以平衡,容易爆发家庭矛盾。也直接导致老人晚年失能后,很难获得有尊严的生活。通过这起具有社会普遍性的养老案例,也希望能引发更多家庭的思考,做子女不能以追求事业的成功、培养孩子的任务重大,而放松对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更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放慢自己的脚步更多倾听、理解老人的世界。在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也应互相体谅,平衡彼此关系,为失能父母的晚年创造更多有尊严的生活常态,这也是每个为人子女者所应该努力做到的。

猜你喜欢
孙伟小妹养老院
孙伟美术作品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法眼看平等教学设计
艺术百家
我的“鼠小妹”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狗小妹去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