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2016-10-29 21:51孙仁利
关键词:工务安全管理

孙仁利

摘 要:对于搞好工务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工务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铁路的迫切需要。笔者从人、物及管理的角度,对工务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务;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U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33-2

0 引言

全面推行、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铁道部党组为进一步促进铁路科学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发展做出的重大举措。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顺利进行的基础,通过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有效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可控性。

1 安全生产管理

1.1 安全生产

《辞海》里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和设备事故,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一般意义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料、环境的协调运行,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下,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

1.2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这些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利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的智慧,通过人的努力,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实现人与机器设备的生产过程,材料、环境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损失。

1.3 工务安全生产管理

工务部门作为铁路线路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单位,其维修与养护的质量、施工的效率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顺利进行。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的努力,进行有关制度的制定、施工的组织计划和完成、安全质量的卡控等活动,实现工务线路设备质量的安全稳定以及人员的人身安全。通常工务安全管理,分为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行车安全,是指通过对线路设备几何尺寸的检查、调整,对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维修更换、对各种常规和突发性病害的整治和抢修,来保证工务设备质量持续稳定,保证列车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人身安全,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安全生产过程中,在工务部门的各项施工工作中,要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笔者认为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从三点出发,进行管理防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2.1 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强调的是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在美国发生的75000起事故中,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是不可预防的。而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全部事故总数的88%。从统计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人的原因引起的。

2.2 人的行为

在工务安全管理中,人的行为主要为执行管理制度,简而言之就是遵章办事。相反,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违章蛮干。管理上经常说,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由血淋淋的事故教训换来的;每一起事故都是由违章引起的。工务部门的生产目标与职工的劳动付出,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为了追求效益和效率,经常违规违章作业。与此同时,工务部门安全生产任务多、任务重、人员少的现状,使得规章制度的执行性、标准化作业的落实性以及安全检查的及时性、有效性有所欠缺,这些都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工务的安全生产,不管是行车安全还是人身安全,全靠职工通过按章执行来实现,就是遵章办事,就是执行作业标准化。只有切实地规范了职工的作业行为,消灭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才能真正落实安全管理,保证工务的行车和人身安全。

3 物的不安全状态

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指受环境、结构或者人为原因影响,导致生产活动中的物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有可能诱发事故出现,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状态。

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几何尺寸的超限、设备结构的病害以及突发性的险情。几何尺寸的超限主要是指轨道结构的轨距、水平、轨向、高低、三角坑等尺寸的超限,对列车运行构成隐患。设备结构的病害主要指钢轨、道床、路基、桥梁的病害,危及行车安全。突发性的险情主要是指断轨、洪涝等突发性的设备险情。

随着铁路运输向着高速、重载的方向不断发展,对工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高速还是重载,都会增加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冲击,加速了轨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速度,对轨道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高速、重载的情况下,列车运行对轨道结构的病害也变得非常敏感,稍有缺陷就可能导致车毁人亡。

这就要求工务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的设备检查,不断完善设备尺寸、病害和突发重大灾害的自动检测系统,时刻了解轨道结构状态,及时发现超限处所、及时发现老化、失效设备、及时发现设备病害、及时发现突发设备险情。

4 管理的缺陷

4.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构成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4.2 安全管理

4.2.1 动态变化

安全管理具有动态相关性,即所谓安全是相对的安全。因为在整个安全生产系统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安全管理也是随之动态变化的。如果系统中影响安全的因素相对静止,就不会发生事故,但现实生产中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安全管理,要根据影响安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就是常说的管理要跟上,要切合实际,适应安全形势变化来保障安全生产。

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各种行车设备连续运行,职工日夜不间断工作,安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具有不确定性。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不深入细致检查很难发现。

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蝴蝶效应”。发生在纽约的一场风暴,起因是东京有一只蝴蝶拍动翅膀。翅膀的振动波,正好每一次都被外界不断放大,不断被放大的振动波越过大洋,结果引发了纽约的一场风暴。影响安全的因素每一次变化,都会构成安全隐患。如果我们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填补漏洞、消除隐患,也许就会在特殊的环境和状态下,不断放大,最终酿成事故。

4.2.2 整分合管理

高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在总体规划中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即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生产环节的安全责任,既是专业分工,又是交叉监督。通常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到,主要是为了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区分安全管理责任界面,解决“谁、什么、如何和为什么、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和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基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各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生产安全责任人员;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我管理;落实责任追究。

5 结语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无小事,安全管理工作来不得半点麻痹和松懈。相信在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基础、加强过程控制、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从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弥补管理的缺陷等方面入手,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会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和有效,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陈宝智,等.安全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 毛海峰.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 冯赵瑞.安全系统工程(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4] 吴穹.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 韩展初.现代管理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工务安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谈铁路工务防洪工作
浅谈时速200公里动货混跑线路工务维修
工务材料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及实践
上海局工务系统标准化线路科创建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