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与成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中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

2016-10-29 17:17张波
重庆行政 2016年4期
关键词:群团区县团组织

张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群团工作基层基础关乎党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做好群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群团工作基层基础是群团工作的基本支撑,是群团改革的重中之重,关乎群团改革的整体成效。重庆作为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城市之一,始终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始终将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作为改革主线,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改革创新,将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作为群团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扎实推进。

一、各方参与、合力推进,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的良好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已纳入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

党的领导是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的根本保证。按照中央部署,市委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了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11月20日,市委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全市群团改革试点进行安排部署。孙政才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在加强基层基础上,要坚持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夯实群团工作的基础。重庆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三家市级群团机关以及万州、江北、渝北、铜梁、开县、秀山6个区县先行试点,直指群团基层组织薄弱的症结,突出了试点的基层取向。各个区县党委第一时间召开群团工作专题会议,贯彻中央和重庆群团改革精神,认真研读学习《重庆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并结合基层群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群团改革实施方案。

(二)试点群团组织和区县高度重视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工作

各个试点都组建了党的群团改革专项小组或者群团改革办公室,从政府、基层群团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群团改革,统一统筹安排群团改革的步骤,为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试点群团组织和区县将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作为群团改革的重中之重,认真调研,组织座谈,明确基层群团组织问题清单,并列出改革清单,各个试点认真制定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将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进行了专章论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且各具特色的改革实施方案。

(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群团改革实现“群社”发展共振

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理念,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群团改革,建立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伙伴协作关系,为基层群团组织赋权增能,使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功能走向深度整合,重构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在基层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图景,实现“群社”发展共振,使群团组织专注主业,拓展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例如,万州就提出立足群团组织职能定位,重点联系和引导文化体育、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经济技术等社会组织。采取“打楔子”的方式,在工作场所固定、人员相对稳定、具备建会条件的社会组织中单独或联合建立相应群团组织;采取“引导好”的方式,将人员场所不固定、开展活动分散灵活的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吸收进各级群团组织中;探索选派兼职的形式,支持群团干部到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联系群众较多的社会组织领导层兼职(不兼薪)。

二、健全制度、创新载体,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的机制体制日趋完善

(一)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落实到基层

试点区县党委建立和完善研究决定群团工作重大事项制度。试点区县明确党委在每届任期内召开专门的群团工作会议;党委常委会应该定期听取各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每年都要专题研究群团工作。一般由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群团工作。试点区县党委有关工作会议明确邀请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县级以下共青团组织主要负责人按党章规定列席同级党组织有关会议。试点乡镇(街道)的工会、妇联组织主要负责人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党员负责人应该考虑作为同级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试点区县把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把党建带群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群团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群团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的核心举措,让群团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真正体现了群团组织的群众特色和组织根本诉求。市妇联要求市、区县妇联干部下基层时间分别不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建立村(社区)联系点制度,每名市和区县妇联干部定点联系1个村(社区)、1名留守妇女、1名留守儿童;定期参加所联系村(社区)“妇女之家”活动。市总工会市、区县工会机关干部将普遍推行联系1个非公经济组织、联系1名一线职工、联系1名农民工、帮扶1名困难职工的“四个一”联系结对活动。团市委要求建立健全团市委机关干部和区县团委机关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分别联系联系点内1个非公社会组织、1个困难青少年或不良行为青少年。通过网络、微信群建立网络联系普通青年制度。

(三)建立群众需求调查制度精准服务基层群众

重庆市在群团改革中建立群众需求调查制度,制定“群众提出、群团主导、社会承办、群众参与”的群团服务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在推进群团改革试点中,万州区总工会为更好服务职工、助力职工技能提升,探索推行了“菜单式”的精准培训计划,除了将培训阵地下沉、前移,还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讲什么课不再由主办方想当然地“包办”,而是由求职者说了算。江北区团委直接深入青年,向青年征集需求,建立“青年‘点单+社工服务+招标购买”的服务方式,将青年的诉求纳入工作决策议程,是群团服务站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基层群团组织社会化服务机制逐步完善

基层群团改革试点积极探索谈社会服务模式,补齐基层群团组织服务能力短板,利用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群众需求。在改革试点中,基层群团组织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群团改革,实现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在基层服务中联手服务,共享资源,共用活动场所。渝北区探索将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进行优化整合,设立渝北区群团服务中心,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行社会化运作,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打造品牌。同时,创新社会化动员机制,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强化基层群团组织服务能力。开州区采取建设“组织化+社会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实体化+网络化”工作平台、建立“项目化+制度化”保障机制,全力提升群团组织社会动员水平。

(五)确立“互联网+群团”基层服务模式

针对基层覆盖面广、服务需求半径大的特点,在群团改革试点过程中,基层群团组织积极探索“互联网+群团”基层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广泛联系群众,在网上建组织、建阵地,有活动、有影响,通过虚拟网络载体为所联系群众提供即时服务,形成群团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群众需求推动的服务群众工作新格局。开县实施“上网、互动、北极星”三项计划,将群团组织“上网计划”、线上线下“互动计划”和网络文明“北极星计划”有效结合,探索建立群团全媒体平台,实现群团组织与网络平台互联互通。铜梁区紧贴群众需求,探索出线上宣传、发动、报名,线下开展活动的O2O服务模式。

(六)创新服务群众品牌联手打造机制

在改革试点中,群团组织立足自身优势,实行一方牵头,多方参与的方式联手打造服务群众品牌,实现群团资源在基层整合,集中力量,调动各种因素,培育一批服务效果好、名誉度高、群众口碑好的群团服务品牌。由市妇联牵头,联合工会、团委、科协共同打造的“爱心童享筑梦行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品牌,是群团联手打造四大服务品牌之一,群团组织立足“儿童所需、群团所能”,以“互联网 ”运行模式为突破口,搭建起一个留守儿童需求与社会关爱服务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开州区团委牵头打造“志愿大接力·汇聚正能量”的品牌项目,招募1000名具有一定服务能力、相对固定的骨干志愿者,依托县群团活动中心和8个基层群团服务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充实基层群团工作力量。

(七)建立“群众说了算”的基层群团评估机制

探索建立“让群众说了算”的基层群团评估机制,旨在让群众当主角,把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充分发挥评测结果的“倒逼”作用,让群团组织和干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补齐工作的“短板”上,以此“倒逼”群团组织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实效,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同时,在改革试点中,群团组织积极引入第三方民调机构,直接开展群团组织基层服务调查,客观而公正的反应基层群团组织服务情况。团市委委托第三方独立民调机构——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对所有社区市民学校,采取“地理围栏”技术,按照所在城乡社区(小区)的居民实际户数1%的有效样本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要求民调机构对所有电话调查进行全程录音备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客观。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扎实有效

(一)“减上补下”凸显基层群团组织力量

首先,在群团改革试点中,市级群团机关精简人员编制,按照“减上补下”的原则将精简下来的250名编制全部划拨到区县,把群团机关中的力量充实到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岗位。其次,采取兼职、挂职、购买社工服务、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充实基层群团工作力量,如开县群团活动中心向社会招聘社工10名,招募专业化志愿者200名。再次,市和区县群团组织常委、委员(执委)、代表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一般不低于20%、40%、80%。目前,市工青妇分别召开了全体委员(执委)会议,增补(增选)常委、委员(执委),基层一线人员比例均已达到相应要求。市总工会常委、委员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达到了23%、44%,增加了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行业协会代表、劳模、一线职工和农民工等方面的代表;团市委常委、委员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达到了24%、41%,增加了优秀青年员工、青年道德模范等方面的代表;市妇联执委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达到了56%,增加了村妇代会主席、农村致富带头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方面的代表。改革后,3家市级群团常委、委员(执委)中基层一线人员的比例均有较大提高,更多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物和代表能够直接参与到群团工作的议事决策中来。

(二)整合与强化群团基层工作阵地

首先,试点区县坚持党群资源统筹、功能整合,在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党群服务窗口或群团服务窗口,实现群团工作进服务中心全覆盖。6个试点区县设置群团工作综合岗的方式不尽相同。例如万州区将党建办改为党群办并明确1~2名工作人员,专职履行群团工作职责;江北区在一些乡镇(街道)党政办公室调整设置群团工作综合岗位;铜梁区在乡镇(街道)党政办(党建办)增设群团工作综合岗位,人口2万人以下镇至少明确1~2名,2万人以上镇街明确2~3名专职群团干事。其次,试点区县设立基层群团(党群)服务站。试点区县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的工业园区、创客园区、孵化园、专业市场、商圈、楼宇、重大项目工地等区域,按照“党建带群建”的要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一批基层群团服务站,紧贴群众需求,服务内容实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再次,整合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区域内共享活动场所,实现基层服务供给互补。

(三)村妇代会改为妇联,增强基层妇联工作力量

群团改革试点区县探索在全市行政村妇代会改建妇联。村妇联设主席1人,兼职副主席1至2人,执委15人左右,由妇女小组长、妇女代表、驻村女大学生村官、农村女经纪人、女大户、巾帼志愿者骨干等热心妇女群众代表构成。相比村妇代会,村妇联的服务对象拓宽至辖区内包括流动妇女、外来务工妇女等在内的妇女群众,贯彻执行上级妇联组织及同级妇代会的决议,全面开展妇女工作,增强了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

四、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群团工作基层组织稳步增长

按照“自己建、联合建、引导好、打楔子”的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立体化、多层面扩大组织覆盖。首先,群团组织实现基层联手,提升影响力,扩大覆盖面。渝北区是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区县,此次群团改革将主要围绕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功能定位,改变以往妇联、团区委、总工会三方各自为政的服务机制,围绕资源整合,通过群众心声联手倾听、品牌活动联手打造、群众评价联手推动的“三联手”方式,实现群团工作覆盖面达到100%,群团阵地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其次,借助互联网提升群团组织的覆盖面。针对青年群体“网络化、自主化、小众化”的特点,重庆团市委探索“互联网+”群团工作的新模式,以支部为单位,依托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建立“网上团支部”,让青年在网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目前全市已建立“网上团支部”3万余个,覆盖率为52.52%。再次,为了解决群团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领域新阶层没有有效覆盖、联系服务群众“手臂”不长、“触角”不够等问题,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在建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步建立群团组织。如江北区在816个建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步建立了群团组织。二是建立区域化党群组织体系。在工业园区、商圈、楼宇、专业市场、孵化园等重点领域,依托区域党组织,同步建立区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区域群团组织。三是群团组织依法依规推进组织延伸和覆盖。如市总工会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普遍建立工会,25人以上的单独建立工会委员会,25人以下的建立联合基层工会。四是推进群团工作覆盖。在不具备单独建群团基层组织条件的区域,搭建基层群团服务站等联系服务群众的一线窗口和工作平台,在组织覆盖不到的地方先实现工作进驻,消除服务盲区。五是一些试点区县探索实行群建工作激励机制,鼓励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建立群团组织。

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研究”(2014YBSH044);重庆市科委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项目“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研究”(cstc2016jccxA0128);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校级课题“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研究”(CQDX2014A-009)

作 者:本刊编辑部编辑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群团区县团组织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
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有探索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关于构建大群团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服务的思考
略论中国梦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