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味

2016-10-29 12:19曹智勇
江苏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童心王老师

曹智勇

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文学创作要保持“童心”的观点,在我看来,“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当繁华落尽之时,再用一颗赤子之心发现世界、感悟语言、理解他人,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讲述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三次接触,听课后我的感悟是,唯有我们自己也带着一颗童心,才能发现未知世界中的美好。本节课,王慧慧老师最大的亮点就是让自己带着一颗童心,并引导学生用童心感悟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童心味”,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童心味”的课堂,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本位语文”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以儿童为本,从儿童视角发现陌生的世界,再研究它的成因规律才能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在“父亲”眼中“伟大”的爱因斯坦,为何在“小女孩”心目中是“平凡的人”呢?王老师循循善诱,和儿童一起在平等对话中讨论这种认识“反差”背后的根源。毋庸置疑,王老师是让儿童成为语文课堂中探究的主体。王老师的智慧之处是创造了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儿童在这里自由舒展,这让我想起美国思想家梭罗曾给教育下的一个充满诗意的定义,“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以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你一旦挖好池塘,大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这样种子就开始到来了。”我认为,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池塘,而且是语文教育者用智慧挖好的一方池塘。师生在充满智慧的池塘里自由生长,感受人生!

“童心味”的课堂体现了语言文字实践训练中的趣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显然,王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语言文字训练,可贵的是王老师设计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充满着童心稚趣!

王老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与儿童思想的关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索绪尔在论述语言本质时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语言中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的。王老师首先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感悟“伟大”,在玩味语言中感悟“平凡”。我认为从儿童的角度思考,学生一开始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爱因斯坦既“伟大”又“平凡”?“伟大”与“平凡”的巨大反差激发了儿童求知的欲望。这为“激励探究,思想碰撞”环节埋下了伏笔,也构成了本节课的亮点。

王老师语言文字的训练方式活泼有趣、可圈可点。她在生字教学中就关注了“裹”字,让学生理解、品读这个词的精妙,让儿童通过文字感悟人物形象。而王老师总结“裹”字“衣字包果要紧凑,果捺变点在中间,有收有放撇捺宽”,能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在解答“爱因斯坦的哪些地方是让小姑娘、让你没想到的?”这个问题时,教师让儿童阅读文本、分角色朗读、与文本进行对话,然后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重新建构爱因斯坦的形象,这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儿童发现爱因斯坦“谦逊、童心未泯、虚心好学和醉心科研”的品质的过程,就是一种自主探究、获得真知的过程,这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发现新知的乐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深层动力,能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得以真正发生、发展。

“童心味”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一颗童心,智慧地引领儿童发现、探索未知世界。“童心味”的语文课堂体现的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儿童为本。“童心味”的语文课堂需要有趣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彰显母语教学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童心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有趣的动物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