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融资

2016-10-29 15:05李虹萱
2016年29期
关键词: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

李虹萱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模型构造,通过对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缺乏经理与股东相互制约而产生的资金安全问题的具体分析,得出了银行在考虑放贷时受上述问题影响会明显减少对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比例的结论,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治理结构;债务人保护机制

自2008年呼啸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使金融巨头们纷纷倒下之后,这股金融风潮使国内的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倒闭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来是受国际经济形势衰退导致出口受阻,但在背后却隐含着中小企业融资难所导致的应对危机时缺乏抵抗和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企业中当前资金吃紧的企业占到42.9%。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深化,对其进行研究并找出合理的缓解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对融资问题的分析

(一)股东与经理人融资决策差异分析

本文的分析是在曹郡建立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博弈模型的基础上行的。该模型以中小企业融资成功为最终目标,其应该满足的条件为:R(m)≥(A+B)·i。其中,R(m)表示企业未来盈利能力,A表示企业原有资金额,B为企业拟融资金额,i为投资者基准投资回报,m为企业向银行传递的信息。

银行收集到企业的信息中主要体现两个因素:一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二是企业会选择何种资金使用方式,该方式的风险程度。第二点对是否借贷成功的影响更为突出,也是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体现方面。中小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两权合二为一的,是“企业家的企业”;这种形式差异造成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资金安全程度差异。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更易受到信贷配给制影响的主要原因。

在实行两权分离的大企业,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约束股东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有内在激励,主要体现在股东和经理人对风险偏好不同。具体表现为:

1、企业剩余的分配方式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是不同的。前者享有企业剩余收入的分配权,而后者绝大多数是以提供人力资本来获取固定报酬,这就造成了相对于股东对公司收益的强烈追求而言,经理人对收益的追求程度相对较低。

2、经理人行为受经理人市场约束。当经理人在选择投资决策时,更注重资金的安全问题,这是因为经理职业生涯维系在他所经营的单个业绩表现上,如果企业破产,经理就会背上不良经营记录。当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其考察信息的环节中去时,会对信贷的配给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二)缺乏合理公司治理结构情况比较

中小企业在融资投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现在我们来考察有无治理结构两种情况下的对比。在图1中,点(B2,A2)代表中小企业初始时的财富和人力资本,能够生产的最大产量为d1,现在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扩大产量到d3(d1

1、由于中小企业家投资决策的失误和缺乏治理结构的约束,中小企业家融资(B3-B2),这时要达到d3的产量,只需要投入人力A1(A1

2、在中小企业家正确的投资决策和治理结构的约束下,中小企业家只须融资(B4-B2),这时要达到d3的产量,就须投入人力A4(A4>A2),虽然人力比初期投资得多,但这时的成本为C2(C2

另一方面,即使中小企业能够最大融资(B3-B2)单位的资金,当融资完成后,要完成相同的产量d1只需要付出A3的人力资本(A3C1。由于资金对中小企业是稀缺资源,从成本的角度上说,由于融资后企业可用资金增加其应该更多采用人力资本,以充分利用这些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家投资决策失误和缺乏企治理结构的约束,往往使用的人力资本小于A2,而企业的产量d小于d2。

二、进一步分析: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一)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是从单人业主制开始起家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两权合一式公司产权结构,资本的所有人直接控制、经营和管理着企业,并独自承担相应的风险。这种产权结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即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了业主个人资源的有限性,业主个人决定了整个公司资金的分配方向,具有明显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征,从而忽视了对风险的准确判断。除了单人业主制之外,中国的不少中小企业还以合伙企业的形式存在着。合伙制的中小企业不像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那样有专门的法人机关,同时,经营权和所有权只是分散在几个人的手中,但并未实现真正的分离。

无论是以单一业主制还是合伙制企业,一般都不存在委托——代理结构,造成权责不明确,缺乏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从而使理性的银行在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之后,在分配贷款时更倾向于大企业。数情况下是两权合二为一的。

(二)缺乏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

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机制的缺乏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中都普遍存在,但在多数实行股东唯一制和单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小企业这种缺陷表现得更为明显。传统的公司有限责任制度是以公司的经营权和财产权分离原则建立的,但单一业主制的企业的所有者直接对企业经营做出决策,破坏了“分离原则”,使得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将公司的资产流失于公司之外,从而使公司的债权人承担极不公平的风险。

三、小结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障碍,我国以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为源产生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从两方面寻求解决措施:一是缓解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矛盾,引进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企业治理结构,并对企业所有者的决策进行有效制约:二是完善企业对债权人的权利保护机制,同时加强法律对企业所有人的责任的监控力度。(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2]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两权分.

猜你喜欢
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