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

2016-10-31 12:26Chase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术馆华人

Chase

Time Test——International Video Art Research Exhibition, jointly held by the Art Museum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AFA) and the Eli and Edythe Broad Art Museum, kicked off in Beijing on September 22, 2016. In the axis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video art, the exhibition presents various excellent masterpieces creat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artists in the past 50 years which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estern video art .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于2016年9月2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共同策划,以录像艺术发展脉络为轴,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对西方影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影像的作品。

近年,关于“录像艺术”(Video Art)的研究、历史整理和专题展览,不断在西方或非西方国家的大型美术馆举行,2006年ZKM举办的“德国录像艺术40年”(Video Art in Germany From 1963 to The Present)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案例。“录像艺术”在当下备受关注的局面与当代艺术整体发展趋向紧密相关:一方面,当代艺术的格局正向着均质的、互为影响与关联的“全球性事件”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在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更为迫切地寻求不断重构和书写自身历史的新方式。“录像艺术”——或用近年更流行的说法——“影像艺术”(Moving Image)的研究重镇,虽然仍旧集中在欧美那些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发生源头及演变发展的核心国家和区域,但这一艺术形式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力也一直在不断增强。

本次展览以录像艺术发展脉络为轴,以互为呼应的两个部分共同呈现中外60余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

第一部分,“移动的时间:影像艺术50年,1965-2015”,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对影像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展览追溯不同艺术家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影响——从1960年代录像艺术诞生之际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白南准(Nam June Paik),到像琼·乔纳斯(Joan Jonas)这样有影响力的女艺术家的行为作品,再到如今国际上涌现出的一批新媒体艺术家,尽管他们的作品不那么为人所知,但也推动这一媒介不断向前。

第二部分,“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30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活动影像艺术作品,包括三个单元。“录像初生”介绍“录像艺术”是如何在华人区域中发生,以及如何形成一种自主的艺术媒介与文化命题的;“媒介实验”,介绍“录像艺术”的演进,同时伴随着1990年代个人电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包括中国的“独立电影运动”(Independent Film Movement)和实验电影潮流的影响,使“录像艺术”在中国大陆呈现一种不断扩展中的美学实验;“电影转向”,展现艺术家拍摄电影作品或电影导演制作以空间表现为形式的“电影装置”(Film Installation),日益成为当下“影像艺术”(Moving Image)发展的主题。电影不仅是一种当代艺术的媒介,更表现为一种强调见证与记录、具有社会参与和行动力的重要方法论。

展览还涵括了香港录像艺术特别放映项目《同时性——重构香港II》,该项目提出(历史地)重新阅读香港艺术家创作的移动影像。通过对1989至2014年间香港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艺术、动画片和纪录片进行筛选,审视那些可能被排除或者被遗忘的香港形象,该艺术项目得以对此时此地的体验进行重新阐释。

展览将展示录像艺术历史、社会背景大事记,以及提供现场语音导览、展览作品册等资料供观众延伸阅读研究。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组织一系列公共项目,邀请曹斐、凯特琳·多尔蒂、陈侗、冯梦波、李振华、梁学彬、王春辰、王功新等艺术家和学者参加公教活动。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美术馆华人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何为“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去美术馆游荡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美术馆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