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内部差异分析

2016-10-31 10:40张怡轩
时代金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差异分析

张怡轩

【摘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账户提供了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状况以及国际收支账户中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大类间的差异关系,本文将对1991~2015年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进行具体分析,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差异分析

一、经常账户分析

虽然经常账户只是国际收支的一部分,但它总体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进出口情况和三大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经常账户顺差时,一国相应金额的外国资本净额增加,成为净贷款人;当经常账户逆差时,外国资本净额减少,成为净借款人。因此,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1991~2015年度中国的经常账户基本情况是,经常账户余额在25年间大幅增长,由1993年的最低值逐渐增长到2008年的峰值,数额涨至4206亿美元。

1990~2000年为整体盈余阶段,除1993年外,其余10年的经常账户均呈现盈余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当时推行的出口激励政策积极地促进了外贸企业进行出口贸易的业务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经常账户差额呈现较大波动。

2001~2008年为盈余扩张阶段,顺差额在这期间增加了约24倍,其中2008年的经常账户余额达到历史最高,差额为4206亿美元,这是对总量趋势和规模变化情况的分析。再从增长率方面进行考察,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即在2001年后的7年时间里,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增加十分迅猛,其增长率分别为102.41%、28.49%、50.03%、129.34%、56.01%、49.22%、13.87%。不难发现,我国的经常项目差额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呈双倍增长,又因为我国经常项目盈余基数较高的原因,所以这种增长直接使我国成为世界头号顺差国。需要说明的是,经常账户余额大幅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是因为贸易开放程度的增加会直接正向影响我国的贸易水平和进出口额,对经常账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之后呈现波浪式下降的趋势。

2009~2015年为顺差减缓阶段,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国际收支账户交易规模逐渐减少,经常账户顺差出现大幅回落。2009年经常账户差额从2008年的顶峰值回落到2433亿美元,降幅约42%。但从2013年至2015年,经常账户余额逐渐增长至2932亿美元。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分析

国际收支账户的另一个主要部分是资本与金融账户,这25年来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变动情况如下:总体来看,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在21个年份当中均为顺差,只有1992年、1998年、2012年和2015年这4个年份出现逆差,从规模上说,这4个年份的逆差中,只有2015年资本与金融账户亏损较大,剩下3个年份都较小。从变动情况上说,我国在25年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表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并在2008年前后出现剧烈波动,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波动主要是金融账户的波动,资本账户的波动则较小。

进一步分析,1991~2015年这25年中,除个别年份,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和直接投资差额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直接投资盈余基本均大于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可以说明,直接投资账户盈余是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的主要原因。

1992~1996年为巨额盈余、直接投资增速远超对外借款的阶段,与前一阶段不同的是,小额盈余转为大额盈余,这是因为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讲话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1994年我国又推行外汇体制改革,实现人名币汇率并轨,这使得我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状态变好,大量的外国投资者被吸引,从而外资流入额显著增长。

1997~2000年为盈余较小且出现严重亏损的阶段,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此次危机波及到很多亚洲国家,严重打击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以及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进而深入影响到资本与金融账户,造成大量的资本外逃。

2001年至今为除2012和2015年又一次巨额盈余的阶段。一方面,各种优惠政策拉动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给市场参与者很大信心,这是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外汇管理方面,我国自1998年逐步提高资本与金融账户下外汇的管理效率,减少了资本外逃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继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中国在2012年首次出现年度逆差,余额降至-218亿美元,逆差的原因是外国与中国的对外投资比重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由顺改逆的局面。在2015年出现资本和金融项目1611亿美元的逆差,其中仅在四季度便出现843亿美元的逆差,创下历史记录,逆差来源于当期其他投资的大额流出。因此,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自2001年波动剧烈,无规律可循,且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显著。

三、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异分析

在国际收支表上,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关数据研究两者差异。根据萨缪尔森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阶段”理论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处于年轻的和成长中债务国的“经常账户逆差+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阶段。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常年处于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态,为理清其中的成因需要具体分析这两个账户的关系。

在我国总流量结构方面,年度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流量变化幅度较经常账户更大,但就流量比重和流量增速来说,经常账户更大且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经常账户流量仍然是国际收支贷方流量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发展方面,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资本与金融账户将逐步开放,其借贷方流量占比将越来越大,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资本与金融帐户的流量涨超经常账户流量增幅。

如下图1所示,我国1991~2015年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大部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双顺差的模式,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不同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要素察赋、政策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受到国际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离市场经济的模式。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大量盈余表明我国的外债在大量增加。通常,在国内储蓄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国向外国借入大量的资金主要是用于解决进口所需的外汇支出问题,这是出口所得外汇收入不能全部相抵的办法。同时,资本的流入,必然造成贸易逆差的出现。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实际资源很多、人民币缺乏、企业人民币的国内储蓄资金逐年增加、较高利息向外举债逐年增加,人民币并未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原因在于国内储蓄资金还没有形成储蓄资金向投资转化的有效渠道,正是因为这种扭曲的信贷资源配置,迫使企业不得不在向外举债之后再将外币退换成人民币使用,进而造成资金的未充分利用和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失以及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彦懿.我国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项目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2]周婷婷.外国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张慧静.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李新.关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变动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娄伟,王富旺,李海清.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互补、替代效应及其政策意义[J].经济师,1998,01:61-62.

[6]张玉梅,潘素昆.1992年~2003年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12:103-104+166.

[7]余永定.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10:18-23.

[8]李涵硕,孙晶.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93-97.

猜你喜欢
差异分析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试论中国声乐作品的文化定位
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分析
企业职工薪酬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