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的文字符号发展

2016-10-31 18:21李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设计发展

李珺

摘 要 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单一的信息接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图像成为了人们信息主要来源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比文字,人们更愿意读图,“读图时代”这一说法被提出来。本文从读图时代本身的产生与发展出发,与文字符号设计的发展相结合,来审视、探讨读图时代下的文字符号设计与发展。

关键词 读图时代 文字符号 设计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1读图时代的产生与特征

1.1读图时代的产生

随着媒体技术多样化、新技术运用与普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如何在短时间内吸收最多信息成为了人们选择阅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图像常被喻为世界通读的语言,其直观、信息量大、震撼力强等优势让人们更愿意去读图而不是读字,这个变化促使了“读图时代”这个说法的产生。

“读图时代” 的概念最早于1998年出现,此年出版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的编辑钟洁玲邀请了作家杨小彦、钟健夫做序,由三人共同提出。后来朱德庸、几米等漫画家的书籍、以及《老照片》、《老房子》、《黑镜头》丛书的热销都体现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汇,在商人、知识分子乃至普通大众之中广泛流传。

1.2读图时代的特征

相对于以文字为主体而传播的传统手段,读图时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文字时代被阅读的只有内容,读图时代让“读”的行为具有多维特征,被读者关注的不仅仅是内容本身,在电子互联网的推动下,空间和时间共同作用于图像传播形式和价值意义,二者甚至超越了内容的价值;(2)文化传播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了,相对阅读文字而言,读图对于读者的文化要求更低,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阅读”中来,读图时代的受众数量大大增加,使得阅读变成更具有实用性信息交流的行为;(3)读图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促进了快餐式浅阅读的产生与发展。相比文字,图像给人更为直接、更生动、信息量更集中的感受,文字需要更长时间去学习、阅读、理解。在读图时代中,快捷、直观、形象的图像消费更为主流。

2中国文字符号设计的发展

2.1汉字的发展

汉字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在岩壁上刻画、在器皿上作画,这些艺术品即是汉字的起源。到了夏商周时代已经是有文字纪录可考察的时期,出土的这时期的文物中有大量甲骨文存在。而后汉字经历了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春秋战国的金文字体、秦汉及以后的篆书字体、宋元明清的宋体印版字及现代的简化字等多个阶段,到了近代,印刷要求所需而产生了黑体、美术字等印刷字体。总体来说汉字经历由图像化到笔画化、由繁到简的演变但没有丧失象形文字的基本特征,至今还是表意文字,是唯一保有象形文字演化的文字系统。古文字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珍贵的社会实践文明产物,而象形文字则是当中最瑰丽的宝物。汉字既作为文字亦作为符号把我们想要表达与流传的东西一直保存下来,是中国人民智慧的重要体现之一。

2.2汉字在设计的应用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汉字的图形符号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非常好的继承与表现,其最大特征是形意结合、以形表意的形式,以其文字结构和图像结合。从汉字本身结构出发,将其形和其意进行合理的结合,做适合的空间布局,借用图像化、符号化的表达来传达设计者想要表达的特定涵义或者特定信息。以此,一个汉字可以同时完成标识、记志、状物、抒情、审美等直接的文化功能。而汉字结构与图像结合的设计形式使即使是不能读懂汉字的观赏者,也可以从其符号化、图像化的表达中领会其意思。

3读图时代下的文字符号设计

读图时代中,艺术设计方法更为丰富多样并呈现多元化,人们对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了更高的审美与速度要求。跨越地域、文化界限的“图形”成了人们传递信息的首选媒介,但它不能完全取代文字的存在。文字可以更好、更准确地诠释话语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文字符号设计则是在宣扬了文字本身形态与意向的前提下,对其含蓄、缓慢传达信息的劣势进行了弥补。由此看来,文字与图像在表达、设计中分别都有独特的作用,两者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当下文字符号设计即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保留文字表意完整性的同时更加符号化、图像化。外观简单鲜明是汉字的一大特点,字体外形容易辨别,特征突出,祖先在创立汉字时候充分考虑和运用当今我们所说的图像的对称美、平衡法则等艺术手法和规律,令每一个汉字的结构和编排就是一个图像。文字本身所具有的象形特征、字形结构、情感是我们设计师所要保留的。

4总结

总而言之,读图时代下的文字符号设计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向前发展,所谓的“读图时代”并不是文字与图像对立的时代,汉字的文字符号设计应当在保留文字本身象形特征、字形结构、情感等优势时候汲取图像设计的直观、信息量大、震撼力强的特点,赋予文字新的视觉表现形式,设计者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尝试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中更多的表现手法,不断挖掘文字内涵的艺术表现力,来推动文字符号设计向前发展。在读图时代下,汉字设计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大更直接的冲击力,在这个时代下继续继承与发扬汉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梁伟.读图时代下,文字与图像的博弈[J].理论界,2011(08):214-215.

[2] 曹建召,要彦梅.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J].江西教育科研,2006(09):68-70.

[3] 杨小彦.话说读图时代[J].天涯,2001(1).

[4] 阎志芬.汉字与读图时代[J].汉字文化,2004(03):10-12.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设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