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整合

2016-10-31 18:42范明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量角器长方体多媒体教学

范明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本身不仅代表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知识。由于小学教材的呈现形式比较抽象,加上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将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想象力的发展。如果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功能,就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的易于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几何知识教学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我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整合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把枯燥无味的几何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首先出现森林中的小动物小猪、小狗、小兔、小熊分别骑着装有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精彩的画面,一下把学生吸引住了。比赛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谁先到达终点。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猜小狗会得第一。比赛开始了,音乐声中,小狗骑得又稳又快,得了第一,小猪、小兔、小熊虽奋力拼搏,但仍落在后面。学生们情绪高涨,事实果然与猜想一致。这时老师提出问题:“小狗为什么能得第一?”“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为什么要装在圆心上才能跑得又稳又快?”这一连串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探求知识奥妙的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关圆的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化静为动,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几何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正确理解观念,是形成初步空间观念的基础。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概念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展示,让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学生就能较容易的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例如,教学“角的概念”时,先在屏幕声显示一个亮点,并从这一点引出两条不同颜色的射线,同时闪烁这一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时学生马上就能悟出什么是角,角是怎样形成的。接着分别闪烁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将角的两边无限拉长、缩短,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在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绕着顶点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通过这样的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性质。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化静态为动态的演示,可以将角的概念和性质展示得非常清楚,从而帮助学生分清正误,正确的理解概念。

三、移位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屏幕上使几何形体的不同部位根据观察的需要随心所欲地移转位置,进行比较,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实效性,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例如,用传统方法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或者教具在演示过程中被手挡住等原因,使学生看不清长方体的某些特征。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原来不易展示特征的事物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学时,先在屏幕上展示长方体的面、梭、顶点,使学生观察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梭、8个顶点,然后有通过展示长方体框架中三组棱的运行情况,使学生感知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最后在理解长方体6个面的大小关系时,通过观察屏幕上演示的上下、左右、前后面进行重叠的画面,学生们很容易得出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结论。

四、扩展时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思想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几何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象力丰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模拟学生的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需要通过“等积变形”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公式。教具由于制作上的局限,难以较好地完成“由曲变直”、“由圆变方”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对公式的推导产生疑问,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圆等分成若干份,而且分的快捷、形象、清晰,很好的解决了“由曲变直”、“由圆变方”的演变过程,同时渗透了极限思想。

五、模拟演示,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操作过程,有时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清楚,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将大量角器放在黑板上,讲解“两点一边”要对齐,内外刻度如何读,学生往往因为看不清楚而掌握不好,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先在屏幕上将量角器放大,然后用闪烁、着色、移动等方法介绍量角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学生可清楚的看到应该把哪两个点和哪一条边对齐,内外刻度应怎样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轻松的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六、借助网络,拓展知识提高效率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存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宝藏。在实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现代化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使学生从习题库或网络中自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对几何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强大交互功能,通过人机对话,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在局域网上交流切磋解答几何题目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及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都很有好处。

总之,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效的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素质教育。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猜你喜欢
量角器长方体多媒体教学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残缺的量角器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