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016-10-31 14:29李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养成小班幼儿良好习惯

李蕙

【摘 要】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惯都要靠学习。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身体和心理发育还不完善,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要抓住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较快地适应集体的生活,提高个人生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美国教育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系到孩子的未来。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惯都要靠学习。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身体和心理发育还不完善,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时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要抓住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较快地适应集体的生活,提高个人生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班幼儿应形成怎样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依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洗脸;刷牙、漱口;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削,不随地大小便等文明卫生习惯。

2、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吃汤泡饭,安静用餐,吃东西细嚼慢咽,赃物不入口等。

3、遵守时间,按时作息的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早晚活动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上幼儿园,几点睡觉等,并坚持执行,久而久之,能使幼儿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生活自理习惯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强的人,他的自信心也高。

5、睡眠习惯要养成独自上床,起床,按时睡,按时醒安静入睡,早睡早起等好习惯。

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沉淀而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养成、不断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长久的耐性、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幼儿园要形成良好的环境,帮助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教师可以利用墙饰向幼儿宣传、暗示、讲解好的习惯,孩子们在与墙饰的交互作用中加快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盥洗室布置了小朋友洗手的步骤图,提醒孩子们怎样正确洗手。自饮水机旁布置《给小汽车加油》鼓励幼儿多喝水。在活动室布置《萝卜青菜真好吃》的墙饰,向孩子们讲解蔬菜有营养,教育幼儿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2、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3、用故事、儿歌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幼儿教师可以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说《小猪变干净了》,起初有些孩子并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因故事里小猪因为不爱干净而失去了许多的好朋友让孩子们有所感触,从而有了饭前洗手做个爱干净的宝宝的意识。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幼儿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编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和儿歌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各项活动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每个环节都贯穿着行为习惯教育。饭菜掉满桌,争抢玩具,便后不洗手,不遵守游戏规则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利情况。例如:饭前洗手,随机性较强,老师亲自示范,和幼儿一起洗手,边洗手边念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慢慢的,就会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又如在区域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提醒轻拿轻放,以拟人化的口吻“抱小椅子”等。游戏进行中,既有交往习惯的培养(娃娃家等),又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美工区等),游戏结束后,教育幼儿把玩具送回家等,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总之,老师一定要抓住有效的时机,机智、灵活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5、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源地,又有大家共同沟通,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知识与方法,让家长明白其中的意义,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愿意配合老师,在家也创设环境,老师还为家长提供一些儿歌、故事,为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同时,还可以把家庭、社区资源引进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年4月出版。

[2]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

猜你喜欢
养成小班幼儿良好习惯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