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之探微

2016-10-31 15:05刘立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职工制度学校

刘立新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时代的迅猛发展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学校面临着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1.学校要发展,理念需先行

以前在写材料时也经常写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方向,但觉得这些是空洞的说教,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必做的功课而已,现在想来是何等的幼稚。两所学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名校,最根本原因就是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方向。涿州双语学校的成功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在探究中扬起自信的风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第一要素。两所学校都把学生摆在了第一位,学校的管理是为了发展学生,教学更是为了发展学生,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素质最终还是为了发展学生。学校领导的心中有学生,所以,校园环境布置有主题,有内涵,体现了“处处皆教育”的思想;老师的心中有学生,所以,就会有一支敬业爱生、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教师干得有劲,学生学得带劲,一切都会是良性循环。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常学常新,与时俱进,提高理论修养;再次重温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加深印象,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落实。

2.建立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

在一个组织机构稳定的学校里,往往组织机构的程序和规则很多,很具体且常常是成文的、正规的,但也有一些非正规的、不成文的规则在发挥作用。有些人说:"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僚体制的,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成员的行为。结构是等级性的,而且有各种角色相一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它所描述的官僚体制,仍然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局面,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全体教师能从严格的他律逐渐转向自律,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和理论。"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做保证。科学性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3.加强领导班子、教师和学生队伍管理

学校的管理重点是对人的管理,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教师和学生队伍的管理。

3.1构筑一支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要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知识、学校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单靠校长一个人工作,即便是忙得焦头烂额,也未必能把工作做好。校长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协调和统筹各方面的力量,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对班子成员要做到坦诚相待,用其所长,不过多地干涉他们的工作,并能充分理解、信任、尊重他们,使每一位同志的聪明才智得到最为出色的发挥。校长要教育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使班子的整体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2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为任何一所学校的目标、质量、效益都是通过教职工实现的,校长要千方百计地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要为每一位教职工知识与才能的发挥提供机会与条件。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奖励的办法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小学教育实际上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教育,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总之,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4.要坚持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吃零食。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校长必须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汁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5.制度管理,培养教师的自觉性

创建和谐校园,坚持以人为本,但不能降低工作要求。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学校有自己的制度,“没有规矩如何成方圆”,人文管理同样要靠制度。不但要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还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作为保障。形成以制度为准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养成自觉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学校才能做到“有制度可依”,教师才有行动的准绳。

5.1.制度的制定要合理化。

制度制度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综合考虑,既不偏袒,也不冷漠的中性制度。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参与学校制度的制订是他们正当权利,所以,在学校一些重大制度制定之前,一定要集思广益,征求教师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学校管理的一员,自己在学校管理中是有用的,不是局外人,体会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校长要根据教职员工合理的建议,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照顾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拿出制度草案。在教职工大会上,学校制度的起草人应讲清相关制度制定的目的意义,对相关条款进行解释说明,然后,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充分讨论,再由学校对制度进行修改、调整,力求科学、合理、公平,最后递交教代会审议、通过。这样,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制度程序规范,广大教职员工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支持、拥护学校的规章制度。

5.2.制度内容要合理,执行要公平。

对学校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到“合情合理”。合情是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合情是指符合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生活规律、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既要体现“刚性”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在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时,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要做好制度外的“法外功夫”。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落实有偏差,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执行、落实学校制度既要“严格”,又要“谨慎”,做到一视同仁,力求公正、公平。在推进学校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只要程序规范,内容合理,落实公平。就能让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结束语

总之管理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一种技能,是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展示一种灵活的美,是管理方法巧妙而卓越的运用。学校管理是一项既辛苦,又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奉献精神,但当学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时,又会乐在其中,给人以成功之感,因此,对于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学校管理也是人生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当代中学管理者要不断学习现代学校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善于研究人与人、人与事物的运动规律,善于协调主客观运动的关系,掌握信息,不断丰富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才能带领广大师生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猜你喜欢
教职工制度学校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学校推介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