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引导中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2016-10-31 10:53熊灿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

熊灿宇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研究数学现象,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发挥其潜能的机会,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观察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实质上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重视直接经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呢?

1 重视活动,引导促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所在,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合作、学习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资源共享、智力互补、集思广益,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作用在于能创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实验和敢于怀疑求真的格物致知精神,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革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讨论、查寻资料等多种方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只是起主导作用的客体。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准确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情感变化、价值观的取向等,都应该是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结果的内容。为了使评价结果真实有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分析。

2 创设环境,自觉渗透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渠道。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质疑、悬念、讨论、争辩等多种途径,创设探讨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如在讲授“线性规划”时,就有意设计华罗庚先生的“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中实现最优化目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并介绍它在自然科学、建筑艺术、生物科学、信息工程科学等方面的奇特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威力无比,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积极主动探索掌握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无数实践证明,采用新颖活泼、富有启发性和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数学与生活关系的重要途径。

3 参与实践,自主探究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关注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实践性、实用性与工具性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主旋律。通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获取知识经验。

以下问题均可作为中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背景和素材,通过研究性学习去探究解决:

(1)购房购车、贷款按揭决策问题(通过调查银行利率、利税及房价、车价的数据分析,决定选什么方式购买更合算)。

(2)根据国家或当地近几年来人口增长变化的数据调查,预测今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的特点,如何搞好教育布局调整,如何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等问题给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可行性议案。

(3)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温度、湿度、空气污染指数、大气臭氧层的数据变化对我们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4)根据国家或当地耕地面积的数字变化,预测今后人类生活、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就是关注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理念,将环保问题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字化统计,警示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考察市场情况与市场营销中的边际收益问题,利用数学决策选择最优化目标和方案。

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处处留心皆数学。中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能否营造适合他们主动探究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更好地发挥其潜能的机会,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对于我们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的健康和谐与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春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03).

[2]沈永飞.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渡[J].数学教学研究,2008(06).

[3]方明.新编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简介[J].数学通报,2009(08).

[4]黄翔.数学课程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8(04).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