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有效课堂的奠基石

2016-10-31 12:33王海嫣杨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效率课文

王海嫣 杨洋

【摘 要】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这一理念。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首先,教师要备好导学稿,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然后通过读、想、查、记这四个步骤即可做好课文的预习工作。

【关键词】 读;想;查;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预习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就要给予一定的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得到理解,当课堂上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会进一步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我觉得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一、读

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

二、想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的良好思维习惯。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导学稿上的思考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批注。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以《穷人》为例:学生可以把描写渔夫的语言、神态、动作、和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划出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并在书旁注上自己的体会。这样,再经老师课上的点拨,领会起来就更快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应该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在进行预习思考时一定要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如在预习说明文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个主要特征进行细致说明的?在这个说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什么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查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在又忘记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放在音、形上,而对高年级则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的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四、记

记就是把自己预习的收获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我要求学生在导学稿上把预习的内容写下来,但是发现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上课时一旦忘记了,还要翻导学稿,耽误时间。于是,从这学期开始,我要求学生把预习到的要点记在书上,就像一些重点词语,上课时老师提出来学生就能很快的解释出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总之,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预习,对课堂知识有了基本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存有疑问,这样在听课时就有所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克服盲目与被动,把被动接受教学转化为主动求知的过程。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班级内的后进生并不能及时完成预习,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名师最能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秘诀》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效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