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中语文资源,让中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6-10-31 12:34牟顶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中学语文

牟顶坤

【摘 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才能焕发出灼人光彩。要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变得活跃,变得有趣,必须运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才能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更精彩,为学生的语文养成教育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学语文;生活资源;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采,最有情趣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语文,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最大限度的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和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生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活动构思的能力、调查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意表现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养成教育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体会语文的丰富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到街头看一看,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田园。例如先看街头的招牌,有没有使用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规范的字。目前,中考试卷常常出现广告试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你们从这则广告中了解到了什么?这则广告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如果是你,你会拟什么样的广告词。这些训练能使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形象、精练、朗朗上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商家出谋划策,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拟广告语、宣传广告语:为交通安全写的警示语是“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校门口的广告语为:“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等等。春节到了,则组织学生撰写对联。先个人创作对联,然后集体修改,最后书写。当同学们看到自家门上的对联,那高兴劲、自豪感就油然生起了。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巨大魅力。

2.用好网络资源,让语文课课更富吸引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也要用好网络资源。例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适当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课外读物,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力求避免对照教参照本宣科。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要求学生收集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结合教学实际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结合制作Flash朗读影片,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随着课文朗读,适时展示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和池沼的配合、在花草树木上映衬的特点、以及层次多和景致深的艺术美。学生仿佛置身苏州园林,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环境下,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读课文,而且能够主动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妙。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制作展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PowerPoint课件,从布局、映衬、层次多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并与北京、西安、曲阜等地的园林进行比较,使抽象的事理直观可感。学生情绪高涨,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这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课下我让学生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的精髓,为课文查找最合适的背景音乐,放入最恰当的地方。经过实践,大家都感受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而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有吸引力。

3.利用好电视资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与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利用好电视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收看这类节目,我们可以向主持人学习,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都是十分令人叹服的。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常常借鉴电视节目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的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当众发表意见,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鼓励学生学习“焦点访谈”的形式,推荐学生当记者,采访其他同学,由于形式新颖,学生都能踊跃参加,课堂效果良好。阅读教学也可利用电视资源,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时,先放相应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接着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赏电视剧主题歌录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在前不久收看“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要求学生走上讲台,用一句准确、流畅、优美的语言概括他们的动人事迹,并以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对他说说你的心里话(祝辞、箴言、颂歌等)。在学习新闻时,我建议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特点,并组织学生交流“我最喜爱的新闻”,说明喜爱的原因。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又可以渗透口语交际。

总之,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发现、学习身边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我们的教学要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之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语文教育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资料: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教师教学用书》(7——9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中学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