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方法

2016-10-31 12:40薛伟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情境

薛伟明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教学情景就是指在一定的情景或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置好课堂教学情景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创设课堂情景。

一、把问题故事化来创设情境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化的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来创设情景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再现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里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利用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来创设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去积极的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例如,在“能追上吗?”的教学中,我创造这样的一个情景: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了吧!今天,龟兔又要赛跑了,其中乌龟的速度每秒0.5米,兔子的速度为每秒4米。路程为4200米,不过这次比赛兔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睡觉了,并且让乌龟先跑2小时,你能猜猜这次比赛兔子能追上乌龟而获胜吗?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猜测,并要求都有自己的结论。通过猜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并努力证明自己的结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层次性来创设情景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较为清晰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并随之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冲动。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出一张纸对学生说“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现在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我给出: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我接着说,想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学生的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我乘热打铁,乘机揭示了课题,展开新颗,这一问题情景,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愉快心理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

五、利用学生实验活动来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果每天让学生面对枯燥的数据进行操作,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的多姿多彩。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情景:①把课前剪好的三角形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③在拼图中你受到那些启发?(指如何添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手、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生活实际背景来创设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所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平行线”概念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下列实例: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手扶式电梯的左右扶手,操场上锻炼身体用的双杠,滑雪运动时运动员用的两只雪橇板,黑板的上下边缘线等,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属性?”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后,引出“平行线”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要制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又有新意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才能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情境
情景交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