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制备和性质一体化实验改进

2016-10-31 13:22李粉敏纪淡意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通气管烧瓶气瓶

李粉敏 纪淡意 衷明华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教材实验中的缺陷

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实验之一,其涉及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以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做好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的演示实验,对学生能否掌握氯化氢相关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高中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HCl的实验制法:2NaCl+H2SO4(浓)=Na2SO4+2HCl↑(在500℃~600℃),制取HCl气体,使用的是NaCl固体与浓H2SO4反应,而若反应时给予的温度不够高,就可能会出现在NaCl固体表面形成一个NaHSO4硬壳的现象,阻碍了浓H2SO4进一步与硬壳内部的NaCl反应。

2、HCl气体有毒,若其制备和性质的验证分开进行的话,会使更多的HCl气体逃逸到空气中,污染了环境,操作也显得更加麻烦,不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的演示实验。

二、实验改进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对本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

1、实验原理:NH4Cl+H2SO4(浓)=(NH4)2SO4+2HCl↑

2、实验药品及仪器

(1)药品:氯化铵固体、98%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氨水。

(2)仪器:烧杯2个、注射器1个、三口烧瓶1个、圆底烧瓶1个、分液漏斗1个、洗气瓶1个、漏斗1个、尖嘴直形通气管1支、直角形通气管3支、直形通气管4支、橡胶管和橡胶塞(若干)。

3、实验装置图

图1 实验装置(略去铁架台和铁夹)

a、b、c、d、e—橡胶管

A—装有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B—吸入浓氨水的注射器

C—装有氯化铵固体的三口烧瓶

D—装有浓硫酸的分液漏斗

E—装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

F—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以上实验装置图组装仪器,用酒精灯微烤三口烧瓶,若烧杯A和洗气瓶E中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在三口烧瓶C中加入15g氯化铵固体,在分液漏斗D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在洗气瓶E中加入AgNO3溶液,在烧杯A、F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并烧杯A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用注射器B吸浓氨水。

3、进行实验:(1)将分液漏斗D的活塞打开,让浓H2SO4滴入到三口烧瓶C中,与NH4Cl固体接触,并进行反应。

(2)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后,就可以观察到装有AgNO3溶液的洗气瓶E中有白色的AgCl沉淀生成,检验了Cl-的存在。烧杯F可进行尾气处理。

(3)经过一定时间后,就有气体会从尖嘴直形通气管逸出,当烧杯中蓝色的溶液变浅(或变为无色)时,圆底烧瓶中就集了较多的HCl气体,此时,将注射器中的浓氨水压入圆底烧瓶中,HCl气体遇到浓氨水,会发生反应,产生NH4Cl颗粒,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待白烟小消失后,圆底烧瓶的瓶壁就附着有白色的NH4Cl固体颗粒。

(4)待一小段时间后,由于HCl气体溶于水和与浓氨水反应,被大量地消耗,导致圆底烧瓶中的压强急剧减小,大气压便会将烧杯A中的溶液压入圆底烧瓶中,溶液经过尖嘴直形通气管,会以喷泉的形式被喷出来,溶液的颜色也会从浅蓝色变为无色,最后变为红色(或从无色变为红色)。

(5)待反应结束后,将装置拆卸,清洗仪器,实验结束。

四、实验改进后优点

1、更换实验所用的药品,即将NaCl固体改为NH4Cl固体,可以使实验持续的进行,也省去了加热这一操作。

2、将制备和性质的验证一体化,可以省去较多的操作步骤,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既节省了时间,也尽可能减少HCl气体逃到空气中污染环境,适合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

3、将HCl气体的几个性质放在一个装置中进行验证,方便快捷。如在圆底烧瓶中,可以验证HCl气体与浓氨水反应时,生成NH4Cl颗粒,有白烟产生,也可以进行喷泉实验,验证HCl气体溶于水后的水溶液呈酸性。

4、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换成浓氨水,可以更快地消耗HCl气体,增加喷泉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喷泉实验喷出的溶液有颜色变化,更加有趣。

猜你喜欢
通气管烧瓶气瓶
改良移动式氧气湿化瓶通气管清洗架的设计与应用
Worthington公司宣布推出全回收复合材料气瓶
钢化玻璃的来历
两种通气管道在全麻术后舌后坠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舌后坠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口咽通气管在困难气道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时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