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说课稿

2016-10-31 13:25林燕岚丁淡娜刘思琪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催化剂浓度

林燕岚 丁淡娜 刘思琪 衷明华

【摘 要】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催化剂、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实时采集数据绘制曲线方程,既而对曲线线性拟合得曲线斜率,通过斜率来揭示催化剂、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直观性认识。

【关键词】 手持技术;催化剂;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2

一、教材分析

内容上,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在制取氧气这一课时中,已初步了解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途径有很多种,因此在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的内容后,引入教材《中学化学实验教科书》中的实验3《催化剂、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手持技术进行探究实验,拓展教材内容,让教科书的内容更加的充实丰满。

结构上,学习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既是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内容的延伸,又是为学习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做铺垫,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

意义上,本节课在学习了催化剂,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同时,并学会手持技术的操作,使学生充分感受现代科技在化学实验方面的成果,对学习化学更有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为了是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相应的了解,我将要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的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课时的内容,初步了解了催化剂及其作用,引入手持技术进行探究实验,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并探究除了催化剂外,浓度是否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在能力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懂得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懂得如何进行实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优势。虽然这年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动手操作能力强,不过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还不够完善,需要正确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定量描述反应速率的方法;掌握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展创新思维,领会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探究,感知实验过程,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刚接触手持技术实验,对其操作不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催化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为手持技术的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数据采集等问题的解决。

三、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境界的教学技巧所在”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而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导学、实验探究、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将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教师引导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另一方面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来完成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分别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课堂小结,总结归纳;课后作业,延伸铺垫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向学生演示H2O2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分解很慢的实验事实,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如何加快H2O2溶液分解产生O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回答:可通过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等来加快反应速率。从而引出催化剂,并通过展示马铃薯实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势讲解催化剂的种类。此时趁热打铁,抛出问题:该如何观察产生氧气的快慢呢?能否定量地来描述产生气体的快慢呢?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引入手持技术

介绍一项新技术——手持技术,是集数据采集、分析于一体,具有便携、直观、实时、定量等特点。因此,可采用手持技术来学习催化剂、浓度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和用品。通过对手持实验装置的详细讲解,由我来为学生讲解每一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实验,指出这过程中要解决、注意的地方,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2.设计实验

首先将本班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让学生们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派代表讲解各组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根据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我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第1和第2小组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实验,第3和第4小组做马铃薯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进行实验

第1组进行MnO2催化H2O2(1.0mol/L)分解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将采集的数据导入电脑完成表1,并与第2组交流讨论.

第2组进行0.04gMnO2催化不同浓度H2O2分解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将采集的数据导入电脑完成完成表2,并与第1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第3组进行马铃薯催化H2O2(1.0mol/L)分解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将采集的数据导入电脑完成表3,并与第4组学生交流讨论。

第4组进行2.0g马铃薯催化不同浓度H2O2分解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将采集的数据导入电脑完成表4,并与第3组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实验结束后,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果以及得到的结论,最后将由我将四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意见与解决方案,形成最终正确的结论。

第四环节:课后作业,延伸铺垫

对所学内容布置基础题、拓展题、思考探究题。基础题重在对知识点的练习,概念的强化。拓展题以中考题为主,使学生意识到本节课中考热点是什么,在中考题中以何种题型为主出题,了解中考动向。思考探究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另一次深化,需要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探究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主板书列举本节课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帮助梳理知识点,副板书主要记录实验过程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催化剂浓度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铝镍加氢催化剂在BDO装置运行周期的探讨
辽宁省2017年PM2.5浓度预期下降9.1%
延龄草多酚分析及其在不同硒浓度下的变化规律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掌握情欲催化剂
对改良的三种最小抑菌浓度测试方法的探讨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回收研究进展
复合固体超强酸/Fe2O3/AI2O3/ZnO/Zr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