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基本类型和解答技巧

2016-10-31 13:29王同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儒学选择题试题

王同辉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3

高考时我国最高级别的选拔考试,对学生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探索,总结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对高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导向价值。我试图从他们所学知识的应用方面进行着手,努力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体现,增强学生们兴趣,实现高效的学习与复习。另一方面,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们的高三教学工作也可以提供有效的借鉴

(I)选择题的基本类与解答技巧

一:史料型选择题

——贵在熟读

■题型特点

■史料类选择题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材料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的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进行对比选择。

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材料,抓关键词获取信息。

■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进行知识迁移。

■对材料内容和作者立场进行态度和情感交流,跟深刻的与材料和作者进行心理对话,感受意图。

例:(2015年北京卷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形式,考察学生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①秉笔直书是指写史书必须根据亊实进行记载,不隐晦,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②言必有据指说话一定要有根据;③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法和原则,指的从历史史料和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④以小见大是指通过小亊或者一小部分看出整体,抓住一点或者局部进行想象延伸和放大。材料翻译为现代文为“如果没有亊迹的话,虽然是圣人也不能写作《春秋》,如果不真实地了解史实的话,虽圣人读《春秋》,也不知道褒贬。材料可以看出,分别体现了言出有据,论从史出的原则。

二:限制型选择题

——紧扣条件

■题型特点

■限制型选择题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很强的限制性,表现为: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限定,从而确定唯一的最符合条件的答案。因此考生不仅要理解整体题意,更重要的是要看准限制条件。

解题思路

■紧扣限制性条件。

■挖掘隐含条件

■重点关注程度词

■运用阶段性特征

例:(2015年广东历史卷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A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限定在“麻耧机之事”、“耕耘、收获、桔棉之事”的范围内,是家庭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生产方式,故本题选A。虽有“明代江南地区”的时空限制,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雇佣关系”,所以不选B。C.D当然比较容易排除。

三: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突破

■题型特点

概念型选择题是以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把握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这类试题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进行阐述;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述,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解题思路

一是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历史现象、历史本质。

二是注意题干限定性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

例:(2015年福建历史卷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16、17世纪”,“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这一概念性的内涵和外延。据此排除ACD,进化论属于生物科学理论,而且由达尔文于19世纪中叶提出;量子论是关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而且由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虽然涉及对宇宙的认识,但是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因此选B,牛顿在17世纪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四:图表类选择题

——仔细观察

■题型特点

图画:要注意漫画还是宣传画;漫画大多是讽刺,意思是与画面相反。宣传画大多是鼓励提倡,意思与画面相同。图表要注意抓发展和变化的点或者趋势。同时也要注意图表的出处、阶段、注释等。

解题思路

看图片的性质,定图片的主旨,搞清核心思想。看图表,找最低点、最高点、抓拐点、把握整体趋势。

例:(2015年全国卷—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使用形象的图片承载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双眼蒙布”的内涵。图片中“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项“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和D项“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不符合“双眼蒙布”的内涵。

五:因果型选择题

——前因后果

■题型特点

■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来,在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此类题目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由原因推出结果。

■二、是由结果判断原因。

解题思路

■注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正确掌握题干和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2015年山东历史卷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试题分析:这是典型的因果型选择题,考查英国与中国关系变化的原因。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六:探究性选择题

——明确主旨

■题型特点

■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辨证的历史的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放式和探究性的特点。

解题思路

■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

■利用史实支撑法、特征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分析备考选项

例:(2015年浙江历史卷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但是并不能说是“永远难有定论”,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说“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其实B、C、D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七:评价型选择题

——深入时代

■题型特点

■主要考察对历史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是新课标能力考查的最常见的题型。这类题侧重于”为什么“和”怎么样“

解题思路

■一是推理反证法

■一是简化法

■一是史论结合法

例:(2015年天津历史卷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本题选C。

(Ⅱ)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一:非选择题审题技巧

(一)有的放矢

■审题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好多考生失分的起点就在于审题不清,审题过程因注意以下步骤:

■(1)审提示语:提示语往往是限定答案内容的关键词,是正确解释试题的关键。

■(2)审限定词: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主题等方面的限制。

■(3)审问题语:比如背景、原因、内容、影响、评价、比较、归纳等。

■(4)审赋分值:赋分实质上是答案内容多少的提示。

例:(2015年文综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例题解析:通过阅读问题,提炼出三个要点:

一:限定时间“汉代”“春秋战国”“宋代”。

二:限定内容“儒学”。

三:要求分析“不同”“发展”。

【答案】

不同之处:(春秋战国)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汉代)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宋代)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二:非选择题提取信息

(二)疏而不漏

■在新情境试题成为高考基本形式命题的背景下,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就成为考生最基本的能力,考生因注意以下方面:

■明确问题:阅读材料针对具体问题处处设问。

■抓关键词:材料的核心一般就在关键句和关键词上。

■划分层次:按层次对材料进行把握,同时按层次对问题进行回答。

■回归教材:不管材料有多新颖,都是对教材内容的再现,所以要从教材找到切入点。

例:(2015年文综全国卷40).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处?(8分)

■例题解析:阅读时注意:仔细认真,不得漏点。

■明确问题:“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处?”

■抓关键词:材料一中韩愈批评旧儒学。材料二康有为也批判汉代以来的儒学。

■划分层次:韩愈在唐代,康有为在清代。

■回归教材:韩愈在唐代,儒学遇到危机,需要儒生们改造;康有为在清代,需要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

【答案】

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三: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三)一语中的

■主观性试题作答要求语言规范、回答准确、逻辑性强、书写整齐。因此考生要注意以下步骤及原则:

■例题解析

■限定性关键词:这是考生做答的具体条件和范围。

■注意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一般问题都有好多问,考生在回答前面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后面留出回答的空间,做到既有层次又逻辑性强。

■注意应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考生作答时先用专业性的语言表述观点,然后从材料找出依据。或者相反也行。

■例:(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限定性关键词:我们在如今(温饱到小康的社会背景下)。

注意应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注意应用唯物史观,坚持两点论。

【答案】

我们应该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四:非选择题表述能力

(四)简而不单

(以2015年文综全国卷40为例)

■对历史学科而言,主观性习题占卷面的比重比较大,所以规范的预案表述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因注意以下方面:

■例题解析

■要求符合基本的常规语法:句子结构完整,标点使用规范。

■参考答案语句简练、标点正确,有助于理解

■规范使用专业语言和概念:表述概念准确,使用语言专业。

■参考答案语言规范准确“仁政”“天人感应”“精神实质”“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表述格式符合逻辑和常规:按问作答,表述条理,段落清晰。

■参考答案(1)回答区别和发展。(2)回答相同之处。(3)回答现实意义。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逐步深入。

猜你喜欢
儒学选择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儒学交流在路上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