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教学设计

2016-10-31 13:37唐寅桐刘艺颜冬微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酸碱设置变化

唐寅桐 刘艺 颜冬微 衷明华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使学生在学习观念上从定性转变成定量的重要过程,是高中化学教材中四大定量实验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是对之前学生所学习的物质的量浓度、酸碱指示剂相关知识的巩固,也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和内在原理深入学习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知识。

2、学生在高中对基本化学有一定的涉及,在知识点上对酸碱指示剂、物质的量浓度有基本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定量测定方法,熟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手持技术演示实验和设置问题链的方法了解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规范操作。

难点: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特点。

五、教学方法

整体思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新课推进—介绍药品和仪器—演示实验—设置问题链—讨论与升华

在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法与设置问题链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用源于生活又联系学生实际的的例子引入新课:人体胃中有一定pH范围,当人胃酸过多时,如何用药物控制其pH值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从而引出新课,激发学生讨论。

(新课推进)

在创设情景后,进行新课推进,在医学和工业生产中,溶液PH的控制是关键因素,用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酸碱中和滴定来判断溶液PH的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而今天的课程就来探索进行酸碱滴定时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

(介绍药品及仪器)

药品:1mol/L HCL溶液、1mol/L 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试剂等。

仪器:铁架台、烧杯、磁力搅拌器、碱式滴定管、pH传感器、万能数据采集器等。

主要介绍药品作用及万能数据采集器的操作方法。

(演示实验)

教师规范操作仪器,进行演示实验,并给学生观看数据图。

主要实验步骤:连接实验仪器,在烧杯中加入10mL 1mol/L HCL溶液及30mL蒸馏水;在碱式滴定管中加入20mL 1mol/L NaOH溶液;开启磁力搅拌器与万能数据采集器;以5滴/min的速度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设置问题链)

1.为什么刚开始溶液无颜色?

2.为什么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颜色会变红?

3.为什么会形成pH值突越?

4.为什么在pH值突跃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值变化放缓?

5.为什么无法控制溶液pH值为7,即溶液显中性?

6.若想得到中性溶液应该如何操作?

7.结合本次情景设置与实验现象,如何治疗人体胃酸过多疾病?

(讨论与升华)

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探究实验中化学基本理论,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猜想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理论,最后教师解析问题答案:

1.酚酞试剂在溶液pH值小于8.2时显无色。

2.因溶液中pH值上升,当溶液pH值大于8.2时显红色。

3.在酸碱滴定接近等当点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化很大,一滴滴定液的加入,对整个溶液的PH值有非常大的影响。

4.在接近中性时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浓度变化很小导致pH值变化缓慢。

5.无限减小每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6.食用抗酸药物,如含碳酸氢钠的药物。

通过解决问题链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节课应学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进行高效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升华。

因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与设置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因此不做板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教师演示实验与设置问题链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标准实验演示,得到标准的实验数据表,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pH变化曲线。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条理清晰,逐步掌握实验中应学知识点,更方便学生记忆,同时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有效学习的习惯,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也让学生养成了实验探究的意识。

猜你喜欢
酸碱设置变化
自制酸碱指示剂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酸碱环境对TiO2吸附替硝唑的影响
从9到3的变化
Ni-W-Fe-P四元合金镀层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