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教学设计

2016-10-31 13:41吴静纯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分液溶质溶解度

吴静纯 衷明华

【摘 要】 萃取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该教案通过展示了分液漏斗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操作步骤,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通过实验观察更深入理解萃取的定义与萃取剂的选择。

【关键词】 萃取;分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是学生进入高一年级新接触的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其原理主要依据是物质溶解度、密度、沸点的差异,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仪器,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2、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3、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合作探究精神,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萃取、分液的原理

难点:萃取、分液的操作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

本课时所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提问启示法,实验探究法。

1、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实验探究法类比引入的事例体验碘水的萃取。

(二)学法

1、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以实验来获取新知,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2、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实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萃取

一、分液漏斗的组成与检验装置气密性方法

二、萃取定义:利用溶质在不同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三、萃取剂的选择:

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液中的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反应。

四、分液定义: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五、萃取与分液的步骤: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

c、静置分层

d、分液

猜你喜欢
分液溶质溶解度
基于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的便携式分液漏斗振荡装置
滴水成“冰”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加氢装置分液罐泄漏失效原因分析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干式真空泵分液罐排液操作研究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要注意的六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