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说课稿

2016-10-31 13:55郑志萍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郑志萍 衷明华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教学辅助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持技术这一新兴技术正不断融入到中学的实验教学中。将手持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本课探究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简易化手持技术使得课堂上的探究性实验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手持技术;温度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5大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也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而本实验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持技术设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既可以为前面章节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后面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学习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学上来说,初三的学生还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处于从直觉经验型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辩证思维还只是处在萌芽和初始状态上,因此,初中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撑。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要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本次实验课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小组探究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情况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科学探究精神。

2.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难点: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3、教法学法

3.1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讲授法——了解手持技术及使用方法。

2、讨论法——学生讨论,激发思维。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实验探究法——自主探究,增强兴趣。

3.2学法

一节成功的课,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的最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交流讨论总结、动手实验和科学探究。

4、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主要流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五个环节。

1、提出问题:学生从课本或者从生活经历中感性的认识了物质溶于水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此时,我将及时抛出问题: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究竟是放热还是吸热呢?

2、作出假设:一番讨论后,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两种回答:吸热或放热。此时,我将肯定学生作出的假设。

3、设计实验:学生进行一番发表总结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案验证假设。从一个初中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我猜想学生可能会设计让物质溶于水,通过触摸烧杯壁来感受温度的变化。这时,我将肯定学生的想法,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设计的实验存在的缺点(例如,对于一些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的物质,采用这种方法很难感受出温度的变化),最后由我针对这一缺点提出采用手持技术来弥补。然后介绍手持技术的用法。

4、进行实验:在了解了手持技术的使用方法后,让各小组成员依据他们设计的实验,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本次实验。此时,我将在黑板上给出实验所需的表格。(做三组实验,每组实验是同一种不同质量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分别是NH4NO3、NaCl和NaOH。)小组派代表根据他们实验的结果进行填写,最后将每个小组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

5、得出结论:结合学生对实验后结果的讨论,我再引导学生做最后表格的完善,验证前面实验假设的可行性。为了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对该实验的掌握,让部分学生谈谈在实验中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回顾已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认识。

5、板书设计

板书方面,我将它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左边为主板书,以表格式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表格(如下图),方便学生对实验数据和结论的记录,右边为副板书,用于辅助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请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9

[2]衷明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