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浓、稀硝酸微型实验一体化改进装置

2016-10-31 14:00方洪妹郝桂霞衷明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红棕色蒸馏水注射器

方洪妹 郝桂霞 衷明华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改进目的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或者与选修二《化学与技术》相结合在选做题36题中进行考察,而且对学生来说硝酸的强氧化性较难以理解。因此,我觉得课本仅仅给出两道反应方程式是不全面的,应该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性质。笔者猜想了教编者不把这个实验编入教材的原因是:

(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

(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无色NO气体极易被试管中的空气氧化成红棕色NO2气体,从而影响学生对NO颜色的观察,同时也无法演示NO转化为NO2的过程。

(3)分别使用浓、稀硝酸溶液,没有将浓硝酸转化为稀硝酸重复利用,造成不必要的药品浪费。

基于以上猜想,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以消除以上顾虑,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二、实验仪器:

微型仪器一套、注射器一支、铜片、浓硝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三、改进实验装置

1.按实验装置图连接好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铜与浓硝酸反应:将铜片放在具支管1中,用注射器1吸取适量浓硝酸,将注射器1的活塞推至底部,并将右端的支管口用止水夹夹住,此时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溶液刚开始呈绿色,渐渐地变为蓝色。这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与生成的蓝色硫酸铜混合在一起导致的。随着NO2的减少,颜色逐渐恢复为硫酸铜的颜色。

3.铜与稀硝酸反应

具支管1中反应产生的NO2气体通入到具支管2的蒸馏水中,与蒸馏水反应生成稀硝酸,进而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无色NO气体,具支试管内呈无色。打开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发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2由五色变为红棕色,说明有NO2产生

4.NO气体的性质检验:打开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发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2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说明有NO2产生。

5.尾气吸收:关闭止水夹,反应停止,将注射器中的废气全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振荡,使废气被充分吸收。

四、改进后的优、缺点

优点:

1.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直接通入蒸馏水中,从而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装置一体化,简化实验步骤,现象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通过控制注射器打入的浓硝酸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

3.反应装置中,通过对比两具支试管内的气体颜色(前者为红棕色,后者为无色),可以区分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体产物。

4.注射器作为NO与空气的反应容器,可以检验生成的NO,又保证NO2气体不外漏,最后将废气通入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保证实验绿色无污染。

猜你喜欢
红棕色蒸馏水注射器
龟裂
自由的探索
Analysis of Wastewater Membrane Pollutants in Joint Station and Research on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肉桂的鉴别
按摩注射器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用于蒸馏水机高温测量的DPI系列智能测量仪表
多效蒸馏水机冷凝水的热能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