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病变中的作用和影响

2016-11-01 03:22温先勇李宝林
重庆医学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免疫性肝炎

温先勇,邓 剑,李宝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



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病变中的作用和影响

温先勇,邓剑,李宝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129例丙型肝炎、2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肝抗原抗体进行检测;观察丙型肝炎病变及治疗前后的自身抗体的变化;探讨自身抗体与HCV-RNA、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44.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但低于自身免疫肝炎患者(P<0.01);自身抗体以单项和双项阳性、<1∶160的低滴度抗体为主。(2)丙型肝炎患者中,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按照急性、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组依次升高,慢性丙型肝炎明显高于急性肝炎(P<0.05);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两组均高于慢性丙型肝炎(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自身抗体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肝功能损害指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4)HCV-RNA阳性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71例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生化和血清学完全应答的患者其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发生显著下降(P<0.01);而应答不良患者,其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自身免疫反应;自身抗体

近年来,自身免疫现象在丙型肝炎中的发现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1-3]。为了解自身免疫反应与丙型肝炎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129例不同临床类型的HCV患者病变及治疗过程中自身抗体的变化,旨在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病变中的作用和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门诊及感染科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共14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4],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129例,男70例,女59例,年龄15~76岁,平均(48.48±12.46)岁。其中包括:急性丙型肝炎23例,慢性病型肝炎7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2例,丙型肝炎原发肝癌1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3~75岁,平均(45.12±9.37)岁。AIH诊断依据国际AIH小组于2002修订的AIH 诊断标准[5]。健康对照组: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3~72岁,平均(49.56±8.84)岁。排除标准,丙型肝炎组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排除其他型别的肝炎、肝胆及免疫性疾病;健康对照组:排除肝胆、免疫、血液系统疾病;所有对象排除肿瘤和病毒(非研究病毒)感染,3个月内未使用免疫制剂。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与丙型肝炎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仪器为间接免疫荧光样本前处理仪IF Sprinter(德国欧蒙公司),试剂购自德国欧蒙公司。

1.2.2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4种ENA:nRNP/Sm、Sm、SSA、Ro-52、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Nucleosomes、Histones、Rib.P-Prot抗体;抗肝抗原抗体谱(AMA-M2、抗SLA抗体、抗LKM-1抗体和抗LC-1抗体)。仪器为全自动蛋白印迹仪EUROBlotmaster(德国欧蒙公司),试剂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

1.2.3HCV-R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CV-RNA,仪器为ABI7500 Fast 基因扩增仪(美国),试剂由深圳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4肝功能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在AVDIA 2400生化分析仪(德国 Siemens公司)上测定。

2 结 果

2.1129例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总阳性以自身抗体≥1项阳性计算。丙型肝炎组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低于自AIH组(P<0.01);同时,丙型肝炎组患者自身抗体以单项和双项阳性(52/57,92.98%)和低滴度(<1∶160)为主(45/57,78.95%),仅有2例滴度大于1∶640,均为ANA,见表1。

2.2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丙型肝炎患者中,自身抗体总阳性率按照急性、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组依次升高,慢性丙型肝炎明显高于急性肝炎(P<0.05),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两组均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HCV-RNA阴性和阳性患者组之间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以5.00×102IU作为判断标准,将129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HCV-RNA阴性和阳性组,HCV-RNA阳性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51.65%明显高于HCV-RN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129例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结果[n(%)]

a:χ2=13.28,P<0.01,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比较;b:χ2=17.53,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表2 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n(%)]

a:χ2=5.98,P<0.05,与急性丙型肝炎组比较;b:χ2=5.04、5.75,P<0.05,与慢性丙型肝炎组比较;c:χ2=0.31,P>0.05,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比较。

表3 丙型肝炎患者HCV-RNA与自身抗体的关系[n(%)]

a:χ2=6.98,P<0.01,与 HCV-RNA阴性组比较。

表4 肝功能指标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比较±s,μ/L)

a:t=7.17、3.20、4.99、7.32,P<0.01,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

表5 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抗体变化比较[n(%)]

a:χ2=8.75,P<0.01,与完全应答组治疗前比较;b:χ2=0.05,P>0.05,与应答不良组治疗前比较。

2.4129例未经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自身抗体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其ALT、AST、ALP、GGT等多项肝功能损害指标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见表4。

2.5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抗体的变化比较71例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的丙型肝炎患者,结束后依据疗效将其分为完全应答组:治疗结束时,生化指标(ALT、AST、ALP、GGT)恢复正常和血中HCV-RNA<5.00×102IU;应答不良组:治疗结束时生化指标(ALT、AST、ALP、GGT)仍高于参考值和(或)HCV- RNA仍然≥5.00×102U,两组患者血中自身抗体变化见表5。

3 讨 论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关系密切,通过观察自身抗体变化可了解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状态。

HCV感染机体后,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是导致丙型肝炎致病的主要原因,其病理过程一般经过急性期、慢性期、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的演变过程;但近年的文献报道,约1/3的HC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类型的自身抗,对机体造成自身免疫损伤[1-3,6]。本研究显示,44.19%的丙型肝炎患者至少检测出一项或一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病(P<0.01);且自身抗体以单项阳性和低滴度为主,仅有2例滴度大1∶640,以ANA的阳性率最高,而AIH患者血清中A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丙型肝炎患者,且ANA以高滴度为主与文献报道相似[7-8]。提示HCV感染可诱发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产生。在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中,按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顺序,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也从13.04%、46.48%、68.18%、69.23%依次升高,慢性丙型肝炎明显高于急性丙型肝炎(P<0.05);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原发性肝癌两组总阳性率均高于慢性丙型肝炎(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V可能通过以下方式激活了人体自身免疫系统:(1)HCV与细胞或者细胞之外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激发人体对病毒的应答导致攻击人体正常细胞。(2)通过使宿主细胞抗原暴露、释放、改变或插入等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3)HCV将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中,使肝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把自身的肝细胞误认为异物或自身抗原。(4)HCV将肝细胞膜抗原掺入其包膜中,诱导肝细胞膜抗原的反应。以上因素导致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被激活和放大,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机体全身性自身免疫损伤:在肝内加重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甚至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肝外可导致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关节肌肉疼痛、唾液腺炎及其他部分结缔组织和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发生[9]。急性感染期患者如未能在3个月内治愈,则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攻击破坏肝或其他自体细胞并导致损伤[10]。随着病程延长,这种自身免疫性损伤反复作用,其结果之一是肝脏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逐渐发展经肝纤维化到肝硬化、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因此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演变中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是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发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HCV-RNA阳性患者其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HCV-RNA阴性患者(P<0.01),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指标高于阴性患者(P<0.01),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发生与HCV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11],与王蓉等[12]报道一致。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13]。此方案对低滴度自身抗体的HCV患者疗效较好,但干扰素治疗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已存在的自身免疫反应,特别是高滴度自身抗体的HCV患者[14-15],可能因为无法忍受强烈的不良反应而停用干扰素。本试验显示,在经过48周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生化和血清学完全应答的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应答不良患者自身抗体却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随HCV水平降低或清除,患者体内亢进的自身免疫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或终止。因此,HCV感染者自身抗体及病毒载量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自身免疫状态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反应是丙型肝炎致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丙型肝炎的发展、转归、免疫损伤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覃益华.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115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32(4):1292-1293.

[2]赵平,王江滨,焦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现象及自身抗体分析在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097-2099.

[3]林华,林亦可,林丽容.莆田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5):72-73.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5]Czaja AJ,Freese DK.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ogy,2002,36(2):479-497.

[6]钟运华,庄俊华,赵蓉,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7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275-279.

[7]张宏宇,朱珍,徐昕,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6):2032-2034.

[8]邓纪望,蔡燕玲,何以雅.不同荧光模式ANA、ASMA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慢性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47-148.

[9]张路,冷晓梅,刘正印,等.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相关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分析[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2,6(1):24-29.

[10]冯婷,刘霞,王鹏,等.沙利度胺缓解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86-89.

[11]李文淑,赵景民,周光德,等.HCV 感染者自身抗体对肝脏损伤的影响[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0):5969-5973.

[12]王蓉,耿秀蓉,覃沙,等.自身抗体在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2):253-256.

[13]张泽敏,于兰芳,李一鸣,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7):1005-1009.

[14]潘闻,张世斌,王贞彪.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776-2777.

[15]李新华,张爱秋,曹春蕊,等.慢性丙型肝炎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86-887.

温先勇(1964-),副主任技师,本科,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研究。

·经验交流·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6.033

R446.62

B

1671-8348(2016)26-3704-04

2016-03-18

2016-05-26)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免疫性肝炎
《世界肝炎日》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