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词语樊篱,直砥词语内蕴

2016-11-01 21:29许明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策略

许明霞

[摘 要]词语的体悟与品析必须紧扣具体可感的语言情境。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具象思维,明晰核心词语的内在质感;进行想象拓展,体验核心词语的独特美感;进行多维揣摩,开掘核心词语的丰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词语教学 词语内蕴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5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词语是基本的语言单位,更因为其是链接汉字与句段篇章的媒介。很多词语看似貌不惊人,但如果放置在相应的情境之中,就会闪耀出动人的情韵与光辉。因此,词语的体悟与品析必须紧扣具体可感的语言情境。

一、具象思维,明晰核心词语的内在质感

词语的感知需要建立在情境唤醒的基础上,教师要借助自身教学语言、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综合手段,将文本中所蕴含的情境开掘出来,引领学生将身心意识全部浸润其中,主动去体悟意境所呈现的效果,借此深入、立体化地感知词语的内在意蕴。

如在经典童诗《秋天》一文中,诗人王宜振运用了“井井有条”这个成语来表达秋天庄稼成熟之际的田野状态。运用这个词语以形容秋天庄稼的错落有致,对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秋天庄稼绚丽多彩、整齐有致的画面。学生豁然开朗,纷纷意识到诗歌中的“井井有条”一词展现了一幅层次清晰分明、色彩绚丽明艳的画面,就好像是被柔美的秋天梳理过一般。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死扣字面含义感知词语的大意,而是引领学生将自身的原始经验与多媒体课件的整体画面整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形象化地感知了画面,更将词语所承载的价值意蕴展现出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想象拓展,体验核心词语的独特美感

文本语言原本就是一组僵硬枯燥的文字符号,如果缺失了读者的联想,这些承载价值意蕴的文本语言就失去了其可感的生命活力。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生硬枯燥的符号转化为可感的画面。这样,展现在学生思维意识中的就不再是孤零零词语符号,而是一幅幅亲切可感的鲜活图片,更是令所有读者都神往的内在意境了。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描写《草原》一文中的景色时,连续运用了“翠色欲流”“流入云际”两个动态感十足的词语。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提出了这样的疑惑:“绿色为什么能够移动呢?而且还能流动到天的尽头?”显然,要解决学生这一困惑,仅仅进行词语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联想拓展:我们眼中所看到的草原整个都被绿色所覆盖。忽然,一阵风儿吹来,所有绿色的植物都随风摇摆。这样的景象就如同一阵波涛,不断地涌向远方,一直延伸到天空交接之处。

正是在这种主体性联想过程中,学生所感知的已不仅仅是词语的表面大意,词语中的“欲流”“流入”等动态感也逐渐展现了出来,词语所表达的意境之美也就完全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之中了。

三、多维揣摩,开掘核心词语的丰富内涵

很多经典文本中的词语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奇崛无比。学生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感知这些词语所承载的价值意蕴以及所形成的表达效果。此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学价值,引领学生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对这些词语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从而形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教学效果。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其经典文本《珍珠鸟》一文中,着一“探”字来展现小珍珠鸟天真可爱的个性,展现了冯骥才作为一名大家在遣词造句中的深厚功底。教师引领学生以想象的方式揣摩小珍珠鸟在“探”时的具体状态,然后适时引领学生对小珍珠鸟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进行补充,最后引导学生在角色互换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地感知与揣摩,从而丰富了学生对“探”字的内在体悟。有的学生从动作入手,认为“探”的过程是缓慢的,小珍珠鸟的头在伸出来之后,还东张西望,窥探着这个对于它而言非常陌生的世界;有的学生从小珍珠鸟的神态入手,想象它的眼睛微闭,黑黑的眼眸转来转去;有的学生从内心活动入手,以小珍珠鸟的视角展开想象:“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好神奇啊!”……

纵观整个过程,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对文本中的核心词语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与体验,开掘出丰富的价值意蕴,有效拓展与补充了词语的内涵,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应紧扣词语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在细心品味、深入感知的过程中,探寻、开掘出词语所表达的丰富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效益的真实体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