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评吴天明电影《百鸟朝凤》

2016-11-03 07:02唐蓉青
湖南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焦三爷百鸟朝凤天明

唐蓉青

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评吴天明电影《百鸟朝凤》

唐蓉青

2016年5月6日,由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上映。这部影片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它讲述了黄河岸边的唢呐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无奈。该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华表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被称为“良心之作”“诚意之作”,在影视圈快餐、泡沫、垃圾文化盛行的今天,实属难得。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用唢呐演奏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然而,吴天明导演将它用到电影里,其曲调却饱含着一股哀伤之情,既催人泪下,又发人深思。

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从艺之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毅之情。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难度很高,一般人很难学到,只有具备相当的艺术天赋,并且勤奋努力、不怕吃苦者,才能真正掌握,吹奏出美妙的乐曲来。

电影开头讲述的是一位老父亲游本盛带着他年幼的孩子游天鸣离开自己的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拜师焦三爷学唢呐的故事。镜头从茫茫群山缓缓推开,铺展到平坦而开阔的水村平原。焦三爷便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唢呐大师。在那里,婚丧嫁娶都是要吹唢呐的。尤其是白事里,吹奏的唢呐档次分为四台、八台与百鸟朝凤,由低到高,档次越高,不仅请唢呐匠的价钱越高,而且反映逝者生前的品德也越好。少年游天鸣在吹唢呐上并不是天赋最高的,他的师弟蓝玉应该说比他更有天分,但游天鸣靠的是日复一日、不惧骄阳烈日、不畏瓢泼大雨的毅力,掌握了吹唢呐的基本功。在那场无意造成的大火中,焦三爷看见了虽然天赋不是最高,但却舍身从大火中抢出师弟蓝玉的唢呐、受了委屈却不作声的游天鸣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少年游天鸣无疑是一个逐梦者,他最终吹奏出与活灵活现的百鸟鸣叫无异的天籁之音,用后天的努力和刻苦实现了他的梦想。

我们在影片中处处能感受到因德而众望所归的价值取向。

影片一个重要的情节是焦三爷选吹奏《百鸟朝凤》这个曲子的接班人。为什么选了游天鸣而不是蓝玉?焦三爷的解释是因为游天鸣的那滴眼泪。从影片开头至结尾,主人公游天鸣的眼泪是贯穿全影片的一个重要的线索。细数电影中导演给游天鸣眼泪的镜头,许多地方都值得推敲:焦三爷因为游天鸣心疼父亲摔倒而流出的泪,破例收下了这个天赋并不是最高的弟子;在大火中,游天鸣被师傅误解掴掌而忍住的眼泪;在师傅演奏《百鸟朝凤》成为绝唱时,游天鸣眼眶饱含的眼泪,等等。在这里,眼泪代表的并不是软弱,它不仅体现了游天鸣对艺术的热爱的赤子之心,更是体现出了善良、孝顺、坚忍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种美德,在焦三爷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电影的最后,游天鸣在焦三爷的墓前独奏百鸟朝凤,焦三爷的亡灵徘徊良久终于离去。回顾整个影片,最有张力、最富表现力的角色非焦三爷莫属。他外表严厉内心却极为善良,为了唢呐瑰宝而奉献了全部身心,这像极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已故的导演吴天明。已近七十二高龄的吴天明导演为修改剧本闭关一个月,时常一边创作一边流泪。他苦心孤诣的身影,难道不正是影片中焦三爷为守护唢呐鞠躬尽瘁的模样吗?电影里焦三爷在酩酊大醉弥留之际说了一句话,唢呐不是为别人吹响,而是为自己吹响。我们从心底里敬佩电影所表现的这种传统文化守护者的角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唢呐等传统文化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得以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我们在影片中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受到的种种挑战,进而引发我们对其传承、保护与发扬的深思。

这部电影没有过于夸张抒情的的表演,有的只是低沉如吟诵的娓娓道来,在四季交替星河变换之下,社会的变革悄然而至,时代翻天覆地。曾经声名远播、响彻四方的唢呐,被大多数人吹得底气全无;洋乐器的侵入,似乎要将唢呐推入历史河底。在这场唢呐与摩登器乐的拔河比赛中,焦三爷和游天鸣们好像在孤军奋战,让我们对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保护、发扬光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华夏五千年历史,孕育出高山流水,也孕育出唢呐这一门民间艺术。它不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愉悦消遣,不只是令人舒心的片刻休憩,而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在乡村白事之中,更是鉴定逝者生前道德水准的尺子。焦三爷代表的,是老一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保护者,是坚定不移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人。电影最后,观众看到的焦三爷,是早已将生命与唢呐联结在一起的颂唱者、传道者。而游天鸣代表的是新时代的继承人,是在日渐浮夸的世风下秉承信念岿然不动的接力者。他们两种人,传承的是同一种信念。

然而,这种坚持与保护,却受到了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相比游天鸣,起初同是焦门弟子、有着极高艺术天赋的蓝玉最后却远走他乡,做了打工一族。和他一样的,曾在游家班吹唢呐的人,有的被金钱所诱惑,有的在浮躁时代的蛊惑下怀疑起唢呐的价值,他们所代表的,便是那些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的人。

影片里有一个镜头令我尤为震撼,也十分感动,即在最后吹响《百鸟朝凤》时,焦三爷因肺癌晚期体力不支在演奏唢呐的过程中口吐鲜血,染红了唢呐管口,但他还继续吹奏。这时候导演给的镜头是群众的表情和反应——老一辈的人无不感动落泪报以庄严而悲恸的神情,而那些年轻一辈却好似带有些许不解,他们被焦三爷的义无反顾所震慑,却不解焦三爷为什么要拼以生命来完成最后的唱响。我想,这恰好是现在年轻一代中某些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刻理解与深厚感情的人与保护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一辈人之间的一种写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将其视为生命一般重要的无价之宝,而一些年轻人却不解他们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呜呼哀哉!

联系到这部影片自身的遭遇:《百鸟朝凤》公映后,虽然获得张艺谋、陈凯歌、徐克等名家的推荐,但首日票房只有28万元,首周票房只有154万元,排片比只有约1.2%。5月12日,63岁的电影制片人方励在万般无奈之下,通过网络直播公开下跪、磕头,请求院线增加《百鸟朝凤》的排片。方励的下跪、小众电影的发行甚至唢呐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引起电影业内外人士激烈论争,成为一个公共事件。这时,院线才应声而动。至5月19日,票房累计超过4800万元,排片超过12%。如果没有制片人——这个头顶白发的长者一跪,我们能在电影院看到这样一部令人动容的经典之作吗?它本该拥有的光芒,或许就被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3》、《超脑48小时》等一系列美国大片所湮没。而那些美国大片爆米花电影好莱坞制造,又能为我们留下什么呢?但恰恰是它们,在某些“精英”的鼓吹下,渐渐占据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灵。这种对年轻一代的文化争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高度关注与重视吗?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

唐蓉青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副教授、二级演员,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硕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湖南省艺术联考播音与主持、表演专业评委,获国家语委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证书。

曾在电视台担任播音员、主持人十余年,主持的栏目《新闻联播》《金宵八点》等多次被评为优秀栏目,采编、配音的人物专题《母亲的日记》等获第五届全国好新闻奖二等奖、第五届省级好新闻奖一等奖。

担任高校播音与主持、表演等专业课教学工作以来,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湖南赛区成人组冠军和最具语言魅力奖、“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湖南赛区金奖和银奖、“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全国总决赛银奖等,培养的学生先后加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经视等多家媒体及专业艺术院团。

猜你喜欢
焦三爷百鸟朝凤天明
降火
白马湖的春天(小说)
联墨双馨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百鸟朝凤]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百戏人生
我心目中的吴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