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PP模式助推“双创”“四众”经济新动能

2016-11-03 09:22马耀通毛鸿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排位科技进步动能

马耀通 毛鸿艳

摘要:为了研究甘肃省科技信息服务在发展经济新动能中的助推作用,研究提出运用PPP模式使社会公众得到更高质量的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结合甘肃省2013~2015年人均GDP、GDP总量和科技进步综合指数的全国排位及与发达省市的对比,得出甘肃省科技信息支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下的“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动能;科技信息资源;双创、四众;“一带一路”;PPP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7-0007-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7.004

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创新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通过PPP机制引进民间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供给,可以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使社会公众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科技信息资源通常是指在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科技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等。2014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了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而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双创”的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动力。一个民族的繁荣,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对于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甘肃省来说,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等项目落地生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甘肃省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老、少、边、穷”区域较多,GDP、人均GDP排位都在全国后面,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不到位。如何在科技信息资源支撑下,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发展甘肃省“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经济新动能,是甘肃省经济解决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研究探讨提出用PPP模式发展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1 甘肃经济、科技水平

2015年甘肃省与全国31个省直辖市中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上海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经济、科技状况见表1。其中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为49228.73元,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包括万人中R&D(研究与发展)人员数、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国家级成果奖项数及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几十项指标,能较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水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2015年GDP排位31个省区中27位,人均GDP位于31位,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排位19位。8省区GDP、人均GDP及科技进步指数排位、相关性分析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省区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排位与GDP、人均GDP排位基本一致,这也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GDP、人均GDP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科学技术去拉动。然而甘肃省例外,尽管科技进步水平排位却在全国中间,但GDP、人均GDP排位都在全国后面,GDP、人均GDP排位及科技进步水平排位相关性值是所有比较省份中唯一一个大于10的,达到15,说明甘肃省科技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国民生产建设中,科技对GDP、人均GDP贡献明显不足,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

甘肃省2011~2015年GDP数据如表2所列,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4年甘肃省经济增速都在10%以上,但2015年较2014年GDP总量呈负增长,甘肃省“调结构、去产能、转新业、促升级”政策全面凸显在GDP总量中。

2 甘肃科技信息资源现状

科技信息资源是记载科学技术活动或科技知识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及技术档案等。甘肃省目前已有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甘肃节点、甘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甘肃科技决策支持平台、甘肃科技成果信息推广平台等一系列科技信息支撑平台,各种科技机构日益完善,可以满足“产、学、研”的无缝对接,甘肃省创新高地建设状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甘肃省有足够实力科技信息全覆盖,开展“富民”行动优势明显。另外,甘肃省在全国领先水平领域如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固体润滑、生物制品、重离子治癌、有色金属材料、冰川冻土、荒漠化防治、制种等,但在甘肃省内的大型科研机构如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等主要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对甘肃省地方科研信息的提供及生产力转化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确保更多的科研信息资源向“民用”倾斜,更多的科研信息为甘肃省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下的“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经济新动能发展的基础。用PPP模式将社会资本融入到科技信息资源的获取中,可先让社会资本筹建智库公司,将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项目、科技孵化项目、对甘肃省地方建设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先行过滤,选用创新性企业、产业园区孵化,产生效益后分成。

3 甘肃科技信息助推经济新动能的措施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对GDP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超过80%,以色列高达90%。“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对GDP贡献率超过55%,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GDP贡献率达到60%。甘肃省“十二五”期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3%,低于全国水平,表明甘肃省科技转化明显不足。为了更进一步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发展甘肃省“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经济新动能,新举措包括:

第一,面向科研创新前沿,构建科研服务新模式。面对甘肃省交通信息闭塞的实际政府可探索采用PPP模式建立云数据科技信息资源库,将科技以地级市为单位提供给需要的创新企业及个人。云数据以数据资产为核心,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整合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设施与资源,是现代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大数据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应用的示范平台。高质量地有效供给科技信息资源,使公众(特别是创业、创新者)能方便、快捷获取。

第二,加大科技孵化,创造科技支撑条件,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甘肃省利用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冰川冻土、荒漠化防治、制种等全国领先水平领域的优势,建设一系列科技孵化基地,做大做强领先科技产业。

第三,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全面升级。甘肃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优厚,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过去靠挖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提高GDP变为资源的深浅加工,凸显科技力量,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度及附加值。

第四,抢抓“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发展甘肃省经济。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发展优势与全球合作愿景,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大举措和抓手,为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利用甘肃省各种创新高地,科技引领,依靠科技创新支撑“一带一路”黄金段的甘肃省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科技创新已成甘肃经济增长主引擎,在“十二五”发展期内,甘肃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研究针对甘肃省科技进步指数排位19而GDP排位27、人均GDP排位全国倒数第一的实际,阐明甘肃省科技信息资源不能有效供给公众,提出用PPP模式解决的方法。研究为处于“一带一路”黄金地段的甘肃省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平台下经济新动能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财政税收 与资本市场,2015,20(1).

[2] 赵伟.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价值传递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

[3] Edmund phe.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代理国家繁荣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 徐黎丽,王悦.“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黄金段” 作用的发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3(2).

[5] 刘伟平.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N].甘肃日报,2016- 01-23.

[6] 31省GDP总量排序新调整.中国经济网[EB/OL]. http://www.ce.cn/,2016-02-18.

[7] 区域创新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网[EB/OL].http:// www.chinainfo.gov.cn/,2015.

[8] 甘肃省科技进步指数统计.甘肃省科技信息网[EB/ OL].http://www.gsstc.gov.cn/kjtj/index.php,2015.

[9] 段明莲,吴悦,张宇红,等.现代信息检索[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李兰兰.中国及其31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11]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科技统计年鉴2015[M].兰 州:甘肃科技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编号:1504ZKCA075)。

作者简介:马耀通(1978-),男,甘肃庆阳人,甘肃省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助理研究员,供职于《甘肃科学学报》编辑部,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情报信息。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排位科技进步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我刊影响因子及学科排位再创新高
我刊影响因子及学科排位再创新高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康康日记
2014年云南科技进步水平排位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