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2016-11-03 23:32王珺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王珺艺

摘   要:香港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造梦厂,一直以来都被冠以“东方好莱坞”的美称。自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立了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港人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形态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思考自身乃至香港的前世今生。期待、迷茫、焦虑等情绪糅杂在一起,促使香港人开启了一段“自我探寻”和“文化认同”的旅程,并涌现了大批独具时代感、地域特色的电影作品。

关键词:香港电;九七情结;自我探寻;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125-01

一、“九七情结”的概述

在大陆举国欢庆《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的同时,香港却陷入一片迷茫,甚至有港人怀着一种“大限来临”的恐慌,企图逃离香港这个“消失的空间”,这些对于九七回归产生的强烈而无意识的情感,被称为“九七情结”。正如卢琳所说:“九七时代,香港成为了各种意识形态角力的场所。流行文化契合着时代脉搏, 电影文化在商业追逐中也影射着港人‘九七心态。” ①

板块碰撞出新大陆,香港回归导致的这一场思想碰撞,为众多电影工作者捕捉和运用,他们以或明或暗、或直白或内敛的手法创造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关于回归之后港人“九七情结”的想象图谱。

任何类型电影的产生,或是相关主题内容的表达,都和当代当地社会趋势、文化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九七回归时期的香港影坛也涌现出了大批反映历史转折时期下,香港民众对于未来的不可知,对于身份认同的困惑和自我探寻的矛盾,②“电影作为最易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关香港民众和‘九七心态这一客观现实,自然不可避免地被电影所擷取。”

二、电影中“九七情结”的具体体现

陈可辛在《甜蜜蜜》中就已经开始显露出港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纠结以及对于“九七回归”到来的迷惘不安,李翘为了融入香港的所作所为,正体现了“想要生存下去,必须靠自己拼搏努力”的港人精神;王家卫在《春光乍泄》中对九七回归有隐喻的思考,影片中两位主角的关系就像香港与大陆——回归前很寂寞,回归后依然无法排遣寂寞;陈果则在《去年烟花特别多》中讽刺的表达回归这一事件的明确之下,边缘人物对回归后何去何从的不明确;许鞍华在《投奔怒海》中,疏离而冷静的展现了港人的担心——九七回归后自己是否会如影片中越南人的结局一样,投奔怒海;关锦鹏导演的 《胭脂扣》中,如花寻找十二少也可以看做是港人对于香港历史的寻找,那五十年之约照应的便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改变的承诺。

身处回归之际,香港电影人都无奈而执着的表达着一种质疑、缺失和宿命论的集体无意识。“‘九七回归时期的电影体现出来的香港意识和香港经验,也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观照方式。如果仅仅拘泥于香港电影文本本身,是无法充分考察香港电影的文化身份特征问题的。我们必须把香港电影放在与它有密切联系的多元文化语境中,来审视“九七”回归时期香港电影的文化身份特征。”③

如果说《岁月神偷》令人在浮躁的空气中再次触摸到了久违的属于香港的感觉,那么说明一座城市也终于找回了它那被岁月偷走的味道,这是港人在怀旧叙事中小心翼翼的找寻身份归属,《哪一天我们会飞》借追忆青春梦想隔靴搔痒得表达港人本土文化身份认知的焦虑,那么《树大招风》就是直截了当地将港人的“九七情结”和认同危机赤裸裸的呈现出来。画面以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为开头,止于1997香港回归典礼,电影浓缩了十三年间三个港人内心的惊涛骇浪,它将影片中三人的经历引申到九七回归后亲人朋友之间会产生分歧隔阂的担忧、对大陆文化政治的强硬和集权的害怕、以及对香港政府在回归后将带领港人走向一个什么方向的疑虑。

在一个转折变化的“九七回归”大背景下,香港回归即将迎来20年,近20 年来的香港电影,也包含了这个东方大都市方方面面的风貌与人情世态。可在这20年中,香港人依旧遭遇着后殖民传统与中华本位之间的矛盾冲突,香港电影亦在九七回归后的文化融合与磨合中起起落落,东渐西被的身份归属感令香港电影中的“侠义、道义、拼搏”等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游刃有余的结合,但高产量低质量的合拍片却令香港电影呈现江河日下之势。九七年的主权让渡,是香港历史的分水岭,也是每一个香港人生活的分水岭。

三、结语

相比回归之初,香港电影多将“九七情结”以愤怒不安与逃避现实的形式呈现,二十年后的“九七情结”中,则多了一份平静的失落与怀旧。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即使“九七回归”已经完成,但“九七情结”并不会消散,且会不断注入时代元素,历久弥新。

回归已将近二十年,香港电影也经历了起起伏伏,合拍片作为一种文化融合、商业运作的新形式,占据了如今电影市场不少的份额。一个时代的终结必然令人扼腕惋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天下大和”是必然趋势,香港电影文化必定会克服阵痛不断与内地融合,最终汇入大中华文化。所以我们要抱有宽容的心态,告别一枝独秀,迎来百花齐放,香江才会长流不息。

注释:

①卢琳.九七香港的影像书写——陈果电影论[D].济南:山东大学,2005.

②黄望莉.电影中的香港“九七情结”[J].文化月刊,1996(11):33.

③刘忠波.“九七”回归时期香港电影的文化认同[J].唐山学院学报,2007(01):2.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