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2016-11-03 10:44李玉斌李爽武亚男姚巧红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网络学习空间调查研究

李玉斌+李爽+武亚男+姚巧红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沟通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网络交流分享平台。“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网络学习空间的持续建设与普及应用。可见,如何有效地应用它已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当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能力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以期为教师有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帮助。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64-05

一、引言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基础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提倡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深化应用,以此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1]

近年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数量急剧增长,当前已有一些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成果发表,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分类、建设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应用上,而对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能力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影响着教师教学调控和教师的自我学习等。因此,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尤为重要,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概念分析

虽然网络学习空间早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但对其概念还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祝智庭等人(2013)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中指出,网络学习空间包括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他能为不同角色实体(机构、教师、学生、家长等)创建在线身份,支持他们之间的交互联结,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记录教与学的过程和保存重要的信息等。[2]

王世曾(2012)在《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研究》认为,个人空间是指利用软件制作的或者利用相关网站提供的平台建立的,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展示个人工作、学习等内容的网页。[3]

佟钰(2013)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提出,网络学习空间是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4]

综合以上专家学者的见解,本研究认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主要是指教师在网络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反思与评价等。

从内容上看,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包括:编写教案与备课、设计与分享教学资源、培训与研讨教学过程、布置与批改课后作业、互动交流与答疑、教学日常的总结与反思。

从功能上看,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具有:资料的存储与管理功能、沟通与交流功能、信息展示功能、通知功能等。所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网络空间环境下进行的学习、教学、交流与管理等活动的一种综合应用能力。

三、研究设计

1.问卷依据与构成

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所以,本研究主要依据姚巧红副教授于2016年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第2期中发表的文章《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5] 中提出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的五个维度: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支持服务、专业发展。这五个维度是姚教授在基于对文件政策与重要文献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确立的,并利用调查问卷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研究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力进行了测量,编写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问卷”,共计28题。问卷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网络空间学习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调查;第三部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自我能力评估调查。

问卷主体部分全部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的测量形式,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从低到高依次记为1-5;所得分数越高,表明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能力越强。

2.问卷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的一线教师,他们来自全国各省市小学或初高级中学,对研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02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3.13%。

3.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为确保问卷能够有效地调查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且语言能够较为精炼准确地表达问题,在汲取专家的意见后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初步论证。在本问卷中主要采取内部一致性(Cronbach系数)信度评估方式,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问卷中五个测量维度的总体α系数为0.969,大部分维度的α系数均远高于0.7,检验结果达到了高信度水平,表明了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的信度甚佳,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对本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KMO的值为 0.88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1183.477,由于KMO的统计量大于0.80,呈现的性质为“良好的”标准,表示变量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Bartletts球形检验也已达到0.05显著水平,说明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因此,变量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共同性估计值的高低可以作为项目分析时筛选题项是否合适(保留)的指标之一,[6]分析数据可知,题项的共同性均高于0.20(若低于,可考虑删除该题项),所以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前,首先对样本中变量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进行了检验,数据的Q-Q分布图如图1 所示,数据分布呈现正态分布。

利用SPSS的统计描述方法对本次调查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基本情况统计

经过初步的统计,受调研的95名教师中,83名是女性,12名是男性;年龄分布比所占人数最多的是:25-30岁;教龄统计分布数据是:5年以下的占34.7%,6-10年的教师比例44.2%,11-15年教龄的占16.8%,16年以上的有4.2%;教师所教学科分布比例为:文科占63.2%,理科占30.5%,艺术类的占5.3%,其他为1.1%;所有教师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有27.4%,所有教师中参加校级培训的有57.9%。

2.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力的五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获得了每个能力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用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在五个维度当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个人展示,均值为2.44。在T12中调查教师在网络空间中,展示个人信息、提升个人形象是否有必要时,43.6%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

由此说明,当前教师已能够运用网络空间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大部分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特长、文艺作品等放在空间供大家欣赏,这对学生来讲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课程教学是五个维度中分数最低的,分数为2.07,这说明教师没有高效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不强,教学改革意识不高,还不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7]可以方便教师的备课,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方便师生的沟通和学习。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对问题“你经常用网络空间备课吗”的调查中,55.8%的教师选择了“偶尔”,45.3%的教师在他们的空间中,认为“偶尔”整理并使用空间内教学资源满足自己的教学。

由此可知,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学资源的查找、整理与应用方面能力不足,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率不高,网络学习空间对教学暂未体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3)协同互助、支持服务、专业发展这三个维度的分数相差不大。网络空间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环境和条件。

在协同互助维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与其他教师、学生或家长进行沟通,说明网络已经成为教师及时分享信息和意见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已能够掌握及应用。

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也都能够利用空间进行资源共享、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记录教学活动等,只是次数相对较少,还应不断加强,全面高效地享受空间带来的便利。

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实际水平分析

通过教师自我能力的评估,了解到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实际水平。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各个能力维度的自我评估值均值主要在3(好)与2(一般)之间,五个测量维度的实际水平评估值都低于3。

由此可见,尽管当前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但是并未达到网络学习空间的能力要求水平。我们将五个能力维度的自评均值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如图2),分数最低的是课程教学。

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自评分数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维度得分较低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水平的自评分数也较低。可见,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能力方面已刻不容缓。

4.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与教师基本信息的差异性分析

对教师的基本信息与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五个维度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经检验,教师基本信息各因素整体检验F值均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均未违反方差同性质假定。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在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调查样本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在学历方面,本次调查样本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有8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13人,可能由于被调查的教师学历大部分集中在“本科”,进而造成差异性不显著。学校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其他,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方面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即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不与教师所在的学校层次有关。

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虽然不与教师所在的学校有关,但是数据表明却与学校的性质有关,学校的性质,即所在学校是否为乡、镇重点,区、县重点以及省、市重点。数据如表3所示。

从上述方差分析摘要表中知悉:除个人展示外,均达到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学校性质的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上有显著差异存在。

5.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能力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五个能力维度的共线性问题。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Pearson的相关系数|r|≥ 0.8时,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教学与支持服务这两个能力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8,支持服务与协同互助两个能力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818,这两组能力均呈现高度相关。

由此说明,具备较高网络学习空间支持服务能力(信息支持、技术支持、情感支持)[8]的教师,他们在课程教学或协同互助这两方面的能力也会相对的较其他教师强一些。所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仍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以使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层次的融合。

6.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预测作用及贡献分析

为了弄清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几个层面对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能力是否有显著的解释力,研究其联合解释变异量的多少,我们需要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中,采用强迫进入变量法(Enter法),因而五个预测变量均会进入回归模型中,其进入顺序依次为“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专业发展”、“支持服务”,被选入的自变量顺序与自变量对校标变量的重要性无关(结果见表5)。

Durbin-Watson检验统计量可以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自我相关,当DW统计量数值愈接近2时,表示相关系数愈接近0,表中Durbin-Watson的值为1.902,说明数据没有异常点。由于采用强迫进入变量法,只有一个回归模型,因而R2改变量等于R2统计量0.687,所以五个预测变量共可解释“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效标变量68.7%的变异量。

从表6可以看出,五个变量的容忍度(允差)值大部分在0.200附近,VIF值均未大于评价指标值10,表示进入方程式的自变量间多元共线性的问题不是很明显。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的标准化回归模型是: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0.043*个人展示+0.278*课程教学+0.283*协同互助+0.192*支持服务+0.135*专业发展。在回归模型中,五个预测变量均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 效标变量有显著的影响,“课程教学”与“协同互助”的Beta系数绝对值较大,说明这两个预测变量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有较高的解释力。

五、结论与建议

1.抓住重点,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能力

通过对问卷整体的描述性分析可知,教师年龄分布比所占人数最多的是25-30岁,即新教师或者说还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所具有的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稳定,对如何组织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掌握的还不够,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网络空间教学方面还存有抵触心理。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与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利用空间进行课前准备等,但数据反映出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教学能力”维度分数较低,效果表现欠佳,还未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

因此,教育管理者对这方面应高度重视。首先,要不断强调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来优化当前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各层次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战略地位的深度理解,加强教师紧迫感。其次,组织开展有关网络教与学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与整理能力。

2.建设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频数

从差异性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只与学校的性质有关,即重点院校中的教师相比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要高一些。

对于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频数类的题项,教师们的选择绝大部分都在“偶尔”这一选项上。可见,应用次数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由于重点院校会随着三通两平台政策的出台而相应地制定一些制度、采取一些措施去激励教师持续应用。虽然新鲜的事物总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如何长期持续地关注下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络学习空间激起了教师网络空间应用的热情,但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及政策的支持,教师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流向于表象,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外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形成一种习惯,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丰富教师培训内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能力

当前,大多数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有着积极的认识,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支持服务维度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技术支持、情感支持。可见,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中,仍需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培训。

教师们对于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已基本掌握,但在较复杂的网络应用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整理与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此外在网络空间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方面也比较薄弱。

从基本信息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调查中的所有教师均参加过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培训,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却仍不理想,所以应改变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

近些年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采用的是专家报告、教师笔记记录的方式,或者是集中培训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这种培训方式不利于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与学系统的掌握。因此,我们要丰富当前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卢蓓蓉.规划之年看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6):5-8.

[2]祝智庭,管珏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3]王世曾.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40-142.

[4]佟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吉林省教育社区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3(12):26-29.

[5][8]姚巧红,武亚男,李爽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4-28.

[6]赵姝淳,孙曙辉.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4):52-55.

[7]李小胜,陈珍珍.如何正确应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J].统计研究,2010(8):105-108.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网络学习空间调查研究
对中职物理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