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研究

2016-11-04 05:44黄祥忠任冬青郭新春
北方药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奥沙利原发性肝癌

沈 炜 黄祥忠 任冬青 高 峰 郭新春

(江阴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江阴214400)

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研究

沈炜黄祥忠任冬青高峰郭新春

(江阴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江阴214400)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接受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照组给予80mg/m2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给药基础上加用20mg/m2吡柔比星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76.7%(33/43),观察组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93.0%(40/ 4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13/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9%(15/4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增加。

原发性肝癌 奥沙利铂 吡柔比星 介入治疗 联合应用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临床研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人数较多,五年生存率较低,具有起病隐匿、前期症状不明显、发展快速等特点,因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甚至远处转移,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介入治疗是临床常用的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癌生长,而且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1]。本文主要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6例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诊治并接受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4.2±5.9)岁;临床分期:15例Ⅱ期,28例Ⅲ期。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3.8± 6.3)岁;临床分期:14例Ⅱ期,29例Ⅲ期。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条件:①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符合诊断标准;②KPS评分不小于70分;③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无禁忌且可以耐受手术;④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本次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条件:①存在严重肝细胞性黄疸、肝外肿瘤转移、大量腹腔积液等;②具有精神障碍类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③治疗期间联合运用手术、射频消融等其他治疗方法者;④治疗期间更换灌注药物或转院治疗者。

1.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前常规进行血液、生化、心电等检查,麻醉满意后,使用Seldinger技术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完成后将血管鞘放入,经鞘内将8mg昂丹司琼和5mg地塞米松注入,在导丝的配合下于肝总动脉内置入RH导管,连接高压注射器造影完成后,对肿瘤的体积、位置、数目等情况进行确定,在肝总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对照组给予80mg/m2奥沙利铂灌注治疗,碘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观察组给予80mg/m2奥沙利铂灌注治疗,根据肿瘤情况将适量碘油与20mg/m2吡柔比星混合成均匀乳剂,对肿瘤供血血脉进行栓塞。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

1.5观察指标

1.5.1疗效:①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且维持时间不少于4周;②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肿瘤体积缩小不少于50%且维持时间不少于4周;③稳定: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缩小不到50%或增大不到25%;④进展: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5.2不良反应: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1.6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数据包,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应用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疗效: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76.7%(33/ 43),观察组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93.0%(40/4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贫血、乏力、脱发、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30.23%(13/43),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5例,发生率为34.9%(15/43),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X2=0.2118,P=0.6453)。

3 讨论

介入治疗对无法行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且疗效确切,但不同地区对于行介入治疗时药物的选择不尽相同。奥沙利铂是一种抗肿瘤作用较广的铂类药物,临床研究证实,对多种实体瘤均有疗效,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奥沙利铂进入机体后,与肿瘤细胞DNA产生作用,抑制其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2]。吡柔比星属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为进入细胞后快速分布于细胞核,阻碍核酸合成,使肿瘤细胞终止在G2期,不能进行至细胞分裂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度高等优点[3~4]。两药合用介入治疗,可以在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且无明显增加的不良反应,说明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联合应用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介入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增加。

[1]于志海,成科,王海涛.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326-327.

[2]刘家贺,于全成.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5):743-744.

[3]乔彬彬,虞希祥,王舒婷,等.TACE术中灌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4):349-353.

[4]谢勋鹏,陈萍,张莉莉,等.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0):2138-2140.

R735.7

B

1672-8351(2016)10-0058-02

猜你喜欢
奥沙利原发性肝癌
长时间停用奥沙利铂再次使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丁俊晖与奥沙利文的亦敌亦友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