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急性阑尾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6-11-04 05:44马建平
北方药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甲硝唑阑尾炎

马建平

(阳煤集团第三医院普外科阳泉045000)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急性阑尾炎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马建平

(阳煤集团第三医院普外科阳泉045000)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室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3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 急性阑尾炎 围术期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位居外科急腹症首位[1],主要表现为阑尾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感染。其发病机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目前认为主要与阑尾腔阻塞和细菌感染等有关。急性阑尾炎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抗菌药物保守治疗不佳时,与其他类型阑尾炎治疗原则相同,手术切除病理阑尾,术后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属于Ⅱ类切口,术后易并发感染[3]。正确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我科室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对急性阑尾炎进行感染预防,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室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2例。所有入选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岁,集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排除妊娠、哺乳期及保守治疗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排除对喹诺酮类和硝咪唑类药物过敏者,排除肾功能不全者。对照组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6±5.7)岁;病理分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2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21例。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2.5±5.9)岁;病理分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2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理分类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方法:所有入选者行阑尾切除术,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术前0.5~2h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术后d2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1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术前0.5~2h时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2g,甲硝唑注射液0.5g,在术后d2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1日2次,甲硝唑注射液0.5g,1日2次,静脉滴注。持续应用3d。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用药期间,对照组有3例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观察组有2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行特殊处理在治疗结束后好转。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以青少年人群多见,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脐周或上腹部疼痛,6~8h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体格检查可见麦氏点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等。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根据病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者反复发作的一旦确诊需立即行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属于Ⅱ类切口,加上手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部位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的全身性感染。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几率[4]。但是广泛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会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增加用药风险,加重患者经济负担[5]。目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中术野所受污染程度有关,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脆弱拟杆菌等。脆弱拟杆菌为厌氧菌,大肠埃希氏菌是需氧菌,属于条件致病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与厌氧菌并存时可致病。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甲硝唑具有较强的抗厌氧菌活性,二者联用对于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这一观点。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联用不会增加药物危险性。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黎萍,郑齐超,李雄.急性阑尾炎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对照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4(12):748-749.

[2]赵轶国,印建中.成人急性复杂型阑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5):338-341.

[3]于永进,耿兴荣.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0):300-301.

[4]张郁.干预前后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1045-1048.

[5]孙大华,杨艳琼.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临床影响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旬刊),2014,11(9):17-18.

R656.8

B

1672-8351(2016)10-0103-01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甲硝唑阑尾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妊娠合并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