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4年63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11-04 05:44庄淑娴黄惠娇
北方药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注射用我院静脉

庄淑娴 黄惠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药学部漳州363000)

我院2014年63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庄淑娴黄惠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药学部漳州363000)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014年我院上报的63例严重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严重ADR类别、预后情况、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63例严重ADR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4.92%,抗微生物药物占32.61%,全身性损害占41.22%,静脉给药占60.87%。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及抗肿瘤药物,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慎重选用静脉给药的用药途径,在静脉给药后30min内,应高度警惕严重ADR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 用药安全

做好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有利于促进临床安全用药,及时发现一些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本文对我院2014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63例严重ADR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掌握我院严重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避免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从国家ADR上报系统查询到2014年1~12月漳州市医院上报的ADR报告共516例,根据国家ADR级别判断标准,严重ADR报告63例,占全年上报ADR报告例数的12.21%。新的严重ADR报告18例,占全部严重ADR报告例数的28.57%。

1.2标准:根据《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第六十三条规定,严重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1.3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用2016版WPS表格对63例严重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严重ADR类别、预后情况、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63例严重ADR报告,性别分布:男性39例(61.90%),女性24例(38.10%),年龄最小2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52.46±18.43)岁。51~60岁人群严重ADR例数最多,共16例(25.40%)。各年龄段发生严重ADR的情况详见表1。

表1 严重ADR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2.2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63例严重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根据17版《新编药物学》[1]分成13类(因联合用药,药品统计数大于63种,共9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排在前两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详见表2。

2.3严重ADR的累及系统分类和临床表现:63例严重ADR报告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按《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2]分成8个系统。(由于有些严重ADR累及多个系统,故严重ADR临床表现例数多于严重ADR上报例数)。ADR的发生频次以全身性损害为最多,共54例(41.22%)如发热、寒战等,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共24例(18.32%)如皮疹、瘙痒等。严重ADR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详见表3。

表2 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表3 严重ADR的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2.4引起严重ADR频数排序前8位的药品及临床表现:引起严重ADR频数排序前8位的药品分别为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四种抗结核药,临床表现以肝功能异常为主;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注射用奈达铂、注射用奥沙利铂等三种抗肿瘤药,临床表现以骨髓抑制为主;别嘌醇片,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

2.5严重ADR的类别及预后情况:63例严重ADR报告,危及生命共38例(60.32%),其次为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23例(36.51%),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2例(3.17%)。经过及时抢救和治疗,好转38例(60.32%),痊愈25例(39.68%),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2.6不同给药途径与ADR发生时间:63例严重ADR报告涉及92种药品,静脉滴注有52种,静脉注射4种,静脉给药共56种,占总涉及药品的60.87%,其中37种药物静脉给药后30min内出现严重ADR,占静脉给药药物66.07%;口服给药药品31种,占总涉及药品的33.70%。其中21种药物连续口服给药1周以上发生严重ADR,占口服给药药物67.74%;肌肉注射4种,局部注射1种。

3 讨论

3.1老年人ADR监测与用药安全:与既往文献报道相同[3],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63例严重ADR报告中,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22例,占总数34.92%。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生理方面,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受影响,ADR发生率升高;老年人往往身患数病,合并用药情况多,更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心理方面,老年人记忆力、听力均减退,易出现多服、误服、重复服药,用药依从性较差。应尽量消除引起老年人发生ADR的人为因素,坚持“熟悉、少数、小量”等用药原则,确保老年人用药安全。

3.2引起ADR药品种类与抗结核药的用药安全:在63例严重ADR报告中,引起ADR的怀疑药品,最多的为抗微生物药物共30种,占总品种数32.61%。抗菌药物ADR多见,与抗菌药物应用范围广、种类多有密切关系。引起严重ADR频数前8位的药品,有4个为抗微生物药物,主要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口服抗结核药。结核病常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不间断用药半年以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ADR,特别是肝功能损害等严重ADR,从而影响结核病的防治。结核病治疗中出现严重ADR的原因有药物方面的因素,也有机体方面的原因。医患双方要了解药品使用情况,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对治疗中出现的ADR,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ADR,使病例能够坚持完成治疗。

3.3抗肿瘤药物的严重ADR情况与防治措施:在63例严重ADR报告中,引起ADR的怀疑药品,排第二位的为抗肿瘤药物共19种,占总品种数20.65%。引起严重ADR频数前8位的药品,有3个为抗肿瘤药物,主要是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注射用奈达铂、注射用奥沙利铂。抗肿瘤药物严重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髓抑制。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有骨髓抑制的ADR,而且抗肿瘤药物多为两种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化疗,ADR存在叠加的可能。我院临床科室在患者化疗前,会为患者制定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预处理方案,减轻患者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减少了胃肠道系统毒性。在患者化疗前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抗肿瘤药物的骨髓抑制情况。再次化疗时,定期检查血常规,提前进行干预,可以避免严重骨髓抑制等严重ADR的发生。

3.4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在63例严重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上述损害以发热、寒战、皮疹、瘙痒等为最常见。可能原因有:①以上这些临床表现均为患者主观感受或辨识度较高的客观症状[4],患者容易自己主动诉说,同时医护人员也比较容易观测到。②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血流丰富,具有免疫功能,出现ADR时,药物成分对人体而言就是一个“外来者”,免疫系统会最先做出反应。人体体表面积大,无论是出现皮疹,还是感到瘙痒、疼痛,都容易被发现。

3.5给药途径与ADR发生时间:静脉给药后30min内发生严重ADR较多,这与张娟等[5]观察到的结果一致。可能因静脉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静脉注射液的制作工艺与用药途径关系密切,故要求医师在用药时,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护士及家属在输液初始半小时内加强监护,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干预,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别嘌醇片等口服药因慢性病,需长期用药,严重ADR容易发生于用药一周以后,提醒临床医生加强对长期用药的口服剂型的用药监测,特别是肝肾功能的监测,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3]何霖,何金,曾琼瑶,等.我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158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6):3673.

[4]盛长城,谢娟,王清忱,等.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24(8):491.

[5]张娟,侯东彬,王登峰,等.武汉市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45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3):2331.

R95

B

1672-8351(2016)10-0170-03

猜你喜欢
注射用我院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