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自强:一直在探索差异化经营

2016-11-07 14:43
电影中国 2016年5期
关键词:巨幕影厅会员

电影中国:我们对影院发展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我们目前有6个合约,加上目前在运营的4家影院,明年会开到10家。并且我们有自己的基金公司,资金不成问题,未来会不停的拓展,我觉得影院高速发展的势头不会持续太久,可能到2018年跑马圈地的过程也就走完了。

电影中国:不少影院都开始建设自己的平台系统,在这方面有没有考虑?

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总部网络管理的平台系统,硬件外包给其他厂商,软件由我们自己写,针对这一部分我们有专门的IT部。虽然没办法和那些大影院比,但对于小影院来说,我们算是做得比较完善的。

在售票方面,我们会引导观众在我们的会员微信系统里购票,不是会员的,也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购票。

电影中国:这样的话,在价格上相对于电商平台,票价会有优惠吗?

会便宜2-3元。比如我们是40块给到电商,我们在自己的微信系统也是卖40块,但是电商他们是要加1-5块,通常情况他们至少会加3块钱,这样我们的价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对于票补,我们现在也会找电影发行方拿一些票补资源。所以其他平台有的票补,我们也会有,但可能没有它们那么丰富和频繁。比如一部片我们会有一次票补,我们就把它转成会员的优惠额度,这样就很快地把会员集中起来了。有点像迷你的第三方平台。

电影中国:APP的推广效果怎么样?

推广效果还可以,像我们天安店影院开业没多久,微信绑定有3000多个会员了,这和周围的观影群体是有关系的,观众是相对比较时尚和年轻一点群体。现在我们的微信上会有9.9的贴补、19.9的观影,平时的会员价全是30块钱,最低的一个官方要求价格。像猫眼在不贴补的情况下,会比30块这个价格高很多。所以,在没有贴补的情况下,肯定是我们自己的客户端的价格是最便宜的。

电影中国:面对那些大院线会收购一些小院线的趋势,在未来是会一直坚持做连锁影院还是会考虑收购这个选择呢?

我们的团队考虑过保持我们影院在10家左右的体量,做成我们的10规模型的连锁影院,同时我们也会去发展我们的加盟商。如果在10家以外,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扩充的话,我们也不排除和大院线进行合作。

电影中国:其实现在大家都在说拿项目挺难的,比如一个地铁上面盖出一个商场,有十几家影投公司就冲过去,那我们项目是怎样拿到的,拿项目的标准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做的影院都是做的标准影院,就像我们最早的石厦项目,是因为它地段的原因我们才要的,因为它其实是非标准影院。而后期我们签的所有项目都是标准影院。

最大优势是我们是主设计方,我们做出来的文件拿去给别人看到时候,别人会非常的有兴趣,会认可我们的专业性毕竟我们做影院设计已经做了13年了,这是相对于其他影投公司最大的优势。同时我们又成立了我们的基金公司,可能后期的资金也不是问题。

电影中国:其他有些项目是不是主动放弃的?

一定会有主动放弃的,因为觉得不合适,比如有的比较远、不规范或者有的租金太高。我们同时还参与社会上的招标,比如万科和中海的项目都会对外公开招标。现在还有一些家族企业的开发商,他们一定会自己招投标,我们和他们合作的机会就特别大。因为他们既要看你的设计和施工品质,又要看你的运营管理能力。至于你的租金和社会关系有多深厚,可能并不是他们最在意的。所以,设计和管理能力相对来说使我们的优势。

电影中国:在影院设计和建设方面,你的感受应该很深,这几年变化很大,那些传统的单纯放电影的影院越来越少,大家都把目光放到卖品方面去发展,能谈一谈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现在的影院已经走向小型综合体的一种模式了,就是影院为主体,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已经有这种模式出现了。比如韩国的CGV,他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了。去年我们去了韩国CGV的总部,和CGV的人交流了一下。他们的1-3层楼是影院后产品的延伸和餐饮,而4-9楼层楼就是放电影的地方。他们的每个影厅都会和商业去结合,它把每个影厅都包装成一个主题影厅,比如洗发水主题的影厅,和我们的冠名有点相似,但我们的冠名没有别人做的那么透彻。我们冠名可能就是挂个牌子而已,而他们设计的会让这个品牌互动的比较深,在细节内容方面做的更加人性化。

电影中国:现在大家都在说要做多元化的影院,您对于多元化经营怎么看?

我们一直在探索差异化经营,让影院不止是放电影。我们现在有咖啡、书吧和一些VR的互动,另外还新设了一个健康互动体系,面积在300平米左右,类似与跑步运动游戏活动的区域,主要目标就是把影院人气带动起来,把影院盘活,而不仅仅限于看电影。

另外,我们在规划一个比较大的IP平台,在我们现有的客户端的基础之上,把这个平台扩大化。让我们的会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面做更多的事情,因为有了粉丝和会员这个基础,他们买一张票也是买,多买一个小公仔也是买,就是这样慢慢的积累。

再来说电影后产品,其实我们也摸索了很多方式方法,影院自己做电影后产品势单力薄,所以我们和刘德华的公仔团队合作,把天安店设定为总部旗舰店,所有的公仔都在这里,只是每个月的主题会不一样。现在我们手上有10多个IP,刘德华的这个是最成功的。

电影中国: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激光,有很多影院都在尝试,请谈一下对激光的看法。

我们南山店会考虑和科视合作做一个厅的激光尝试一下。长远来看,激光可能会比传统的氙灯光源更有优势,但激光也会有一个色衰的过程,看影院能运用多久。这个大概过两三年大家才会有一个最后的结论吧。像今年的BIRTV展,大家看到的都是激光机,这就像最早的数字机代替胶片机一样,是大趋势,只是在于大家怎样加快或者减慢这个速度而已,激光肯定会作为一个替代品和过渡期。所以现在后期我们选的设备都是可以改造成激光的设备。

电影中国:现在杜比影院用杜比巨幕,RealD推出的LUXE品牌,大地也有自己的品牌,现在除了最上面的 IMAX和中国巨幕普及的最广的两个品牌外,别的影院也在推自己的品牌,这点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自己的项目我们肯定会用我们自己的ZMAX。因为这个系统组合后,我们认为还是比较成熟的,特别是有了天安这个成功案例后,就更有信心去把它做好。像IMAX和中国巨幕的系统,当然是有它们自己独特品牌的优势,但我们的可能是性价比优势,在价格上会远远低于IMAX的价格,但和中国巨幕相差不会太大。因为我们也想达到一个很好的视听感受,这和中国巨幕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而且目前做出来的感官也非常类似。

电影中国:对于4D你是怎么看的?

4D可以做部分尝试,不会是一个主流。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4D还是有点太“倒腾”。目前我们是有一个项目是用4D的,在南山那个项目。因为我们是想做一个比较大的差异化的改造,所以我们用了一个厅的4D设备。南山店(后海天虹)最后会让你感觉到很多样化的体验,我们把ZMAX、激光、4D、杜比全景声和沉浸音都放进去了,除了3折屏,目前市场上最新的和最有号召力的我们都投入进去了

电影中国:你对票补的看法是什么?今年票房受票补缩减的影响非常大。

票补会越来越少的。比如像博纳他们自己发行的影片肯定就会做一些票补的活动,毕竟博纳影城是他们自家的影院。但对第三方的票补会越来来少。所以现在我们极力在推我们自己的会员系统。原来的会员系统是被摧毁的一点都没有了,现在我们逐渐在重建我们的会员系统。把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体验带给我们自己会员,因为这一块才是产生一个持久经营的观众群体。

现在票补变少了,所以大家都变得很悲观,今年年初600亿的目标几乎已经实现不了了,然后影片的内容和质量也一直上不去,那你认为整个的电影市场还好继续往上走吗?

往上走是必然趋势,只是走到慢还是快的问题。比如现在票房不好的情况,其实对国产影片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电影如果自身太平庸,不可能靠票补来拉动票房;那如果每一个都是《泰》《港》这种片子,大家都去看,如果每一部都是“美人鱼”,就都有市场号召力了。

猜你喜欢
巨幕影厅会员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总局将组建“人民院线” 专厅播放主旋律电影
IMAX遭遇中国“替身”:国产巨幕欲虎口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