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略与军民融合

2016-11-08 06:02毕京京
中国军转民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强军军民大国

■ 毕京京

大国战略与军民融合

■ 毕京京

习主席导演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充分体现了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有效平衡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大国,什么错都能出,但是战略绝不能错,什么出了错都能挽回,战略出的错不能挽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崛起的大国,如何很好的平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战略。

习主席导演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充分体现了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有效平衡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大国,什么错都能出,但是战略绝不能错,什么出了错都能挽回,战略出的错不能挽回。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崛起的大国,如何很好的平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战略,这里我谈四点认识与大家讨论交流。

第一,军民融合关乎大国之兴衰。安全和发展如鸟之两翼,是大国立足之双基。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强势,实现经济上的崛起;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实现军事上的崛起,这是确保大国成功崛起的两大支柱。军事崛起必须考量其可持续性,不具可持续性的军事崛起只会把国家带入万劫不复的经济灾难。冷战时期,苏联动用大量的人、财、物搞军事现代化,其军事技术曾经领先世界,但苏联僵化的体制严重阻碍了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渗透,加之持续过渡的国防投入,致使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社会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军事崛起严重拖累了国家现代化进程,最终导致苏联的失败。而当时与苏联对抗的美国虽然也耗资巨大,但由于比较关注军事崛起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注重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和溢出,很多军事技术最终都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因此,大国崛起强军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但要极力避免强军对国力持续上升形成的过度拖累和负担,这是最低底线体现的要求,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强军对综合国力的多重提升和拉动,比如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投资、扩大就业、推动经济结构高位一体化等。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始终以苏为鉴。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大国,也是同周边各国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纷争,更是一个万众崛起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国。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也是国家由大向强向前的重要支撑。同时发展依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强军只能是渐进的、适度的、自主的和防御的。我们不会卷入与任何国家的军事竞赛,我们只有而且必须通过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消除军民之间的体系壁垒和封闭隔离,跨越资源配置上的此多彼少的零和博弈困境,在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始终保持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兼容发展。

第二,军民融合关乎军队之强盛。军民融合的核心要义是统筹、开放、共享和交流,这无疑是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场深刻革命。今天要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把目光投向整个国家和社会,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大体系,注入先进的理念,吸纳新出的力量,汲取优质的资源,走开放式、融合式的发展路子,这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了一条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发展路子。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二元分离,军队是军队的,民用是民用的,既浪费资源也不能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整体效益不高,比如,军队一些领域存在分段投入,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优质的社会资源难以被国防和军队建设所用;军工垄断、市场封闭的格局尚未根本打破,一些民用先进技术和产品难以快速为军队吸纳和利用;一些部门和单位搞小而全、大而全的想法根深蒂固,很难摆脱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发展惯性等。军民难以融合不能形成合力,背后有深层文化根源。传统上,中国的国家特性是农耕文明,自给自足,各自为重,小农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发展的封闭性。曾有美国军事专家讲,中国的兵器工业不是一个一体化的国防工业基地,而世界军民融合的趋势基础是船民文化,那是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沉淀出来的,合心合力,同舟共济。我们今天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构筑大国国防,建设海洋强国,网络强国必须推动军民深度融合,走融合建军,融合强军的发展路子。

第三,军民融合和国际竞争是胜负的规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一国军民融合发展成效不能自己和自己比,还必须置于国际竞争的层面来考量,看谁能赢得国际竞争的动态主动权,这一点至关重要。强国之所以能够称强,关键在于当世界技术形态发生重大转换之际,能够适时转换本国的技术基础,并以引申于当代的物质技术力量为基础,构建强大的军事力量。今天我们谋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决不能仅限于资源上的优化和节约,更重要的是提升本民族的创新能力,建立强大的创新驱动机制,使国家两大建设的融合登上时代之巅。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断出现,各大国都在抢先进行创新战略。当前世界大国围绕军民融合创新展开的激烈竞争实质是对未来20-30年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发展主导权的争夺,其背后是理念的交锋、体制的竞赛。体制政策更具先进性和适应性,更具变革能力,更能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来凝聚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力量,支撑和孵化能引领未来发展潮流的颠覆性创新。在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如何先于对手,利用先进的军民通用技术获得军事优势乃至国家竞争优势已成为关乎我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课题。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我们从模仿跟随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式发展的新境界,在激烈竞争的世界比拼较量中赢得战略主动。

第四,推动军民融合重在实现国家统一。既然军民融合战略如此重要,我们如何使之成为变革行进的宏大战略,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新近出台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从体制、机制、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组合发力,综合施措以实现国家战略利益。要强化国家意志,牢固确立国家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强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把有利于国家主体和长远利益的军民融合有效转化为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的内在接力,形成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合力。四川作为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承担着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法途径的重要任务,开展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实验探索,希望很好加以总结,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作出贡献!

毕京京,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军衔。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强军军民大国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强军路上
大国气象
强军 强军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走在强军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