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香芋让成员生活红红火火

2016-11-08 06:20尹文娟蔡冬生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建昌香芋金坛

■ 文 / 尹文娟 蔡冬生

红香芋让成员生活红红火火

■ 文 / 尹文娟 蔡冬生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芋头:“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芋头在清朝就深受大家喜爱。在江苏省金坛建昌,早在400年前,这里的红香芋就被作为贡品用于每年岁末向朝廷进贡。“建昌圩里话农桑,鱼跃蚕壮芋头香”就是建昌红香芋的掠影。

红香芋,因微露红皮、口味香甜而得名,建昌因天旺湖、夜潮土,成为红香芋生长的温床,这里种植的红香芋细腻粉糯,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坛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注:金坛2015年撤市设区,合作社还没有变更名称,所以还叫金坛市,文中合作社有的荣誉也是撤市设区前获得的,所以有的名称都还是金坛市)就立足当地红香芋这一优势产品,从事红香芋种植、芋粉加工、销售等。

市场激流稳发展

借助建昌400多年的红香芋种植历史,以及建昌距离常州凌家塘批发市场仅50公里的优势,天然好的产品口感加上靠近市场,为合作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优势也有不利之处,随着江西、浙江、苏北、山东等地的芋头进入批发市场,价格仅为合作社红香芋的1/3,与合作社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市场的直接冲击并没有让合作社气馁,理事会成员共同应对,决定不打价格战,在转型升级、品牌建设上下工夫。

红香芋生产基地

合作社主要抓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合作。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开展红香芋促早栽培、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品种提纯复壮和红香芋粉新产品开发等多项技术攻关,从而提高产出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后聘请大、中专毕业生6人,并在本社农民队伍中培育出具有专业技能的红香芋种植“土专家”5人,真正发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效应。三是科技培训。每年开展红香芋种植技术培训15期左右,参训2000多人次,不仅有“土专家”登台现身说教,还聘请合作单位的专家、教授前来讲课,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四是扩大销售渠道。针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合作社积极扩展销售渠道,先后在南京市、常州市、金坛区以及长荡湖和茅山旅游风景区建立红香芋销售实体门店,每年增加红香芋销售30万公斤—40万公斤。从2014年开始,发展红香芋电子商务,开设红香芋淘宝店,在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平台设立店铺。产品的覆盖面由原来的省内为主一下子扩大到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产品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倍至7倍,销售价格也比实体店提高20%左右,让合作社初尝“互联网+”带来的实惠与甜头。五是注册商标。因建昌为地名,无法作为商标名称,合作社就以谐音“健倡”为商标进行注册。同时,为了确保红香芋的质量与品质,合作社自2011年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红香芋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扫描追溯码,就能准确了解红香芋的种植过程、施肥、用药情况以及加工日期、检验信息等数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消费的可靠保障。如今,“健倡”已被评为常州市知名商标,同时,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展览会,提高品牌知名度。

合作经营带民富

合作社坚持“合作社+基地+成员”的经营方式,坚持做到“四统一、一集中”,即: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集中对外销售。截至2016年6月底,合作社发展成员211户,其中少数民族成员43户,红香芋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香芋5000余亩,芋农通过种植和交售红香芋,亩均收入7500元—8000元,净效益每亩可达4000元左右。

合作社尤其关注少数民族成员和贫困户成员。对于少数民族成员,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和激励办法,主要为“三优先一提高”,即:优先技术培训、优先小额贷款、优先产品收购,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对于个别特殊困难户,采用“收购上门、帮扶到户、特殊关照”的精准扶贫办法,除了多方给予优惠以外,年底还给予特殊困难家庭2000元—3000元的困难补助。通过合作社的帮扶,34户少数民族芋农种植总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展到如今的128亩左右,亩效益由原来的2000多元提高到如今的8000元—8500元。蔡甲村的少数民族陶富仙,入社前只有0.4亩地,入社后,通过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在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下,大大提高了红香芋的交易量,种植面积也达到了3.5亩。合作社先后获得了“金坛市少数民族致富示范点”和“常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精深加工增效益

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也遇到了难题:建昌红香芋肉质黏糯、口感润滑、香味独特、营养丰富,但目前子芋的销售势头良好,母芋口感较差,以致几乎无人问津,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013年,通过金坛统战部和常州九三学社的牵线搭桥,合作社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技术合作,针对母芋的可食性差、含有较多草酸钙、具有刺激性涩味等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大量的科学试验,不仅在实验室取得成功,而且制定出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研究方案。

合作社产品包装

2014年,合作社筹资200多万元进行厂房改造和设备购置,进行芋粉精深加工项目,初步建成红香芋粉加工生产流水线,年加工芋粉产能可达500吨。2016年6月,合作社红香芋粉的初级产品已经成功上线,但终端成品还需要进一步调配、检测和定型。终端产品如若成功,将可新增产品销售收入750万元,每亩红香芋可在原先效益良好的基础上再增收1600多元,芋农通过母芋交售每亩增收600元—700元,而且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

转型升级登高峰

“攀得半山休道远,还须健履登高峰。”虽然合作社取得了良好发展,但合作社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将集中精力继续创新发展,引领成员增收致富。

一是继续抓好红香芋品质。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树立“健倡红香芋”的品牌。合作社将继续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抓好红香芋品种提纯复壮,保持品种领先的技术优势。

二是推进红香芋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将继续坚持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在管理机械、田块选择、行间设计、作业管理、园区道路及沟渠配套等方面形成规范化的建设标准,以顺利推进机械化作业,并通过技术培训在基地上示范推广。

三是抓好红香芋粉精深加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已建成芋粉加工生产流水线、质量检验室的基础上,集中发力,攻坚克难,争取尽快使芋粉冲调系列终端产品批量生产、上市,形成合作社发展新亮点。

〔作者单位:尹文娟,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蔡冬生,江苏省金坛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2015年4月,金坛市撤市为区,合作社注册名称仍为金坛市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

猜你喜欢
建昌香芋金坛
“V”字形‘早金酥’梨在辽宁建昌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香芋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临武县香芋品种比较试验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
《红楼梦》与“香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