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系列报道三十七 流转土地打造产业链实现大“变身”

2016-11-08 06:20/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入社制种产业链

■ 文 / 刘 春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系列报道三十七 流转土地打造产业链实现大“变身”

合作社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延伸出制种、育秧、收割等四条产业链,效率是传统种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 文 / 刘 春

“现在,种庄稼成了件‘动动嘴’的事,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紧张地‘跑断腿’啦!”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村民梁加才说,他承包了300余亩土地,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以前找农机都得提前预定,还得天天跟着人家在地里跑,稍微一放松就被别人抢跑了。自从有了洪泽县三河镇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只要一个电话,农机就会开到田头,提供播、耕、收等一条龙服务。”

因适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要求,祥发农机合作社目前已经实现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合作社,成长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大“变身”。

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

农机手正在为成员提供插秧服务

祥发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4月,主要从事土地流转自主经营和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现有成员236户,流转土地1.58万亩,服务面积20万亩,成员年平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

在刚刚成立时,合作社的业务主要是为成员和其他种植户提供农机承包服务,但在实践中,合作社负责人和成员逐渐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合作社提供农机化服务,但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难以实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才是农业发展的出路。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必须开展土地流转,建立自己的基地。

从承包服务到土地流转,合作社迈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步伐。2011年,合作社开始利用农机资源优势,较大规模地流转土地。初期,土地流转困难重重,一些种植户不理解、不信任等诸多问题,让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变得艰难。

但合作社的负责人们坚信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理事长梁加祥一直都这么认为,“只要这件事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做好!”2012年,他带头以850元/亩的高价向农户流转承包土地,在较高流转费用的吸引下,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逐渐打开了局面。

为了流转更多的土地、进一步实现规模效益,合作社创新股份合作模式,除了带农机入社和带资金入社两种模式外,又增加了带土地入社模式。成员带土地入社,既增加了合作社种植基地的面积,又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务水平。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带土地入社,目前带地入社成员的土地面积已经占到全社土地流转面积的1/3。

流转土地延伸出四条产业链

土地流转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但要保持效益与发展同步,关键还要依靠科技。因此,合作社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延伸出制种、育秧、收割等四条产业链,效率是传统种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产业链制种提升效益。以前,合作社种植的种子一直由南京沃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降低种植成本,从2013年起合作社开始打造“制种链条”。由三河镇政府招商引进南京沃丰种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淮安万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三河镇四坝村,该公司在为合作社提供种子的同时,还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为了制种,合作社配备了自己的烘干机和种子精选流水线。水稻、小麦收割后,经过烘干、筛选、去杂后定包,万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目前,合作社的制种规模达到了5000亩,一季麦子、一季稻子,每年能为合作社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

产业链育秧降低成本。2014年,合作社占地40亩的一期育秧大棚建成,6台育秧流水线秧苗播种机、7台育秧机也购置安装到位,工厂化育秧变为现实。所谓工厂化育秧,是指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是一项新兴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育秧成本低、质量好、节种省工等优点,单位成本降低20%以上。当时合作社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育秧大棚120亩,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已经建成,其他两期随后陆续开工建设,第二年相继建成。建成后,与露天育秧加在一起共270亩,可满足2.5万亩地的供秧,年收入达200万元。对于育秧这项技术,四坝村村民陈万祥这样评价:“我在合作社担任农机手,秧苗都是合作社培育的,不高不矮,放入秧箱种起来很方便,一个人一天种100亩没问题。”

产业链收割提高收益。为提高收割效益,合作社于2013年购置了10台高性能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清选、秸秆切碎抛撒、装袋等作业,含杂率低、损失率小。同时,合作社已有的22台普通收割机也全部更换了秸秆粉碎机,确保收割茬口控制在10公分以下。当年,合作社就实现了在本地收割3万多亩,跨区收割近7万亩的良好业绩,收割价格比别人低10元/亩。目前合作社的收割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涵盖所有服务的耕地。

合作社的育秧流水线

产业链储藏增加收入。近两年,合作社兴建和租赁仓库6处,面积达2600平方米,并购置了烘干设备,每年可贮藏粮食4000吨,解决了粮食存放难题。此前,农户因存粮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造成粮食损失严重,储藏问题的解决在粮食减损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规划“三步同时走”发展战略

随着四条产业链的初步形成,合作社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到2013年,承包的土地就达到了如今的1.58万亩,加上保姆式服务的土地,目前合作社的服务范围超过三河镇土地种植面积的1/3。

规模变大了,激发了合作社强劲的发展动力,下一步,合作社将在强化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投资300万元新增一条粮食加工生产线,对粮食进行深度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让成员得到更多的实惠。

从长期来看,合作社规划出了“三步同时走”的发展战略:一是拓展产业链,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生态园、农家乐等,合作社希望,以后不仅为种植户提供粮食生产服务,还要在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方面有所建树;二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入社制种产业链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筑牢产业链安全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