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迪士尼”——“90后”林英达的奋斗与梦想

2016-11-08 06:20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具小孩子迪士尼

■ 文 / 本刊记者 双 槐

打造农业“迪士尼”——“90后”林英达的奋斗与梦想

■ 文 / 本刊记者 双 槐

林英达是福建省厦门市下店里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1990年出生,在农业圈里是一个年轻后生。但他做合作社已有6个年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且正在谋划自己的梦想——打造农业“迪士尼”。

一亩胡萝卜赚三四万元?原来是理解错了

2008年,林英达的父亲在厦门集美区后溪镇租了100亩地,将土层拉走后做砖厂,由于没有建设手续,被勒令停止。面对这个局面,全家人都很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英达到了翔安区,发现当地种了很多胡萝卜,就询问菜农胡萝卜一亩能赚多少钱?菜农告诉他一亩能赚三四万元。林英达眼前一亮,决定将100亩地用来种胡萝卜。说干就干,2009年,林英达花二十来万元调土回填砖厂。他的一位大伯开玩笑地说,你花这么多钱,是要种钻石吗?当得知他要种胡萝卜时,完全不能相信。

合作社的水果西红柿

地里种上了胡萝卜,但林英达不懂技术,于是成天带着茶叶去请教老农。到收成了,林英达发现,原来是一亩胡萝卜能卖三四万元,自己理解错了。他感觉整个头都大了,好在当时市场不错,胡萝卜价格上涨,一亩地算下来能赚七八千元,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于是,来年继续种胡萝卜。

2011年,林英达承接了当地政府一个大棚项目,建大棚补助60%,先建后补,第一期建了2万多平方米,总投入400多万元。大棚种了一些叶菜,比如上海青,那一年风调雨顺,露天种植的蔬菜长得很好,因此蔬菜价格很便宜,一斤上海青才卖1元多,请一个农民采菜一天工钱是120元,一个农民一天就采七八十斤,等于白送给他了。

怎么办呢?经过分析,林英达认为,只有发展反季节品种,走采摘园的路子,才能充分发挥大棚的优势。因为不管市场如何,只要有人来采,就能卖上价格,还可以减少人工成本。2012年,林英达决定改种小西红柿,选择了金玉满盘、绿宝石、黑灰这些漂亮可爱、口感不错、市场上稀有的品种,厦门市消费水平较高,并且对小孩的教育和饮食比较注重,小西红柿比较适合小孩吃。林英达认识一个叫朱成福的种植户,西红柿种植技术不错,于是和他商量,由朱成福负责技术,利润双方五五分成,如果亏了算林英达的,还给朱成福一个月开3000多元工资,结果两人一拍即合。

小西红柿卖15元一斤?合作伙伴不敢相信

在集美区,当时林英达算是第一家做采摘的。他的小西红柿大棚离市区10公里,从高速路口出来就能直接抵达。

当时,小西红柿市场价2.5元/斤左右,朱成福打算卖2元/斤,因为采摘省了人工成本。林英达却说不行,要卖15元/斤。对此,朱成福表示不敢卖,因为他从来没卖过这个价格。林英达告诉朱成福,市场上只有我们有这个品种,价格完全由我们来定。但是,“他是一个传统的种植户,那个弯拐不过来”,林英达好说歹说,朱成福才答应试试看。结果,第一天朱成福就卖了几千元,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除了价格,林英达还叮嘱朱成福,客人来采摘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小西红柿没有喷洒任何有毒农药,用的都是可以直接喝的生物制剂,施的是有机肥、农家肥,客人擦擦灰尘就可以直接吃。另外,小孩子要边采摘边给他们讲解,比如生长周期是怎样的,如何开花结果等,小孩子长了知识,大人也觉得蛮有意义。这样,经口口相传,来的人不断增多,一天的人流量达到了三四百,基本上都是带着孩子来。“我跟客人聊天,60%—70%的人告诉我之所以来,是想让小孩子懂一些农业知识。”林英达说。

2012年春节,林英达将小西红柿5斤、10斤地包装起来,拿着去拜访朋友,没想到朋友们回头就打电话来问还有没有,帮我准备几十箱。他们告诉林英达,过年免不了走家串门,一箱小西红柿就二三十元,吃的时候不会弄脏手,特别适合做伴手礼。于是,林英达将小西红柿5斤装箱,50元/箱对外销售,结果不断有客户打电话来要。

合作社能统一品种?改变人的思想没那么容易

2010年,厦门市下店里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有218户成员。谈及为什么成立合作社,还得从胡萝卜说起。当时,林英达还在种胡萝卜,利润也不错,但他发现,翔安区的胡萝卜收购价更高。原因在于,翔安区80%—90%的土地都种的是胡萝卜,收购商收完这家就接着收下一家,直接出口到国外,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而集美区这边只有林英达一家种胡萝卜。

于是,林英达决定领头成立合作社,带动整个后溪镇农户种植胡萝卜。当时后溪镇的种植品种不一,有的种水稻,有的种水叶菜,效益不如胡萝卜。但是,林英达发现,要改变农民的思想没那么容易,他们根本不听你的,大家还是各种各的。怎么办?林英达决定转变思路,将合作社作为一个服务平台,为成员提供自愿服务,不再介入成员的生产经营。

具体来说,合作社主要提供了以下服务:一是划出一个地方,成员可以把农家菜拿到这里卖,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所有农产品都需要检测,合格后才能入市。这里的价格比市场上高很多,比如说春菜一斤可以卖10元,很多来采摘的客人,顺手带回去几斤农家菜。二是开展技术培训,针对当地的蔬菜,告诉成员要怎么种植,有时也开展营销培训,包括互联网。三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为成员降低生产成本。

几年来,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成员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凝聚力开始产生了。“合作社以前是虚的,现在变实了,开始拧成一股劲。因为大家知道,这个平台一旦垮了,就什么都没了。”林英达感慨道。

2015年,为了充实合作社的种植品类,合作社与厦门大学的学生合作,引进种植了多肉植物。多肉植物非常漂亮,也是适合“懒人”种植的品种,比如半个月浇一次水就可以,得到了年轻客户和小孩的喜爱。合作社还定期开办多肉植物种植课程,很多家长都会购买几盆多肉植物,让小孩子回家自己动手种。小孩子到了学校后,会向其他小孩子讲自己在养多肉植物,于是别的小孩子会告诉自己的家长。看见来了陌生的小孩,林英达有时会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很多小孩都说是在学校听同学讲的。

农业也能玩?打造农业“迪士尼”

如今,合作社基地面积达到300多亩,但林英达认为,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厦门农业根本没法跟北方的规模农业相比,必须拿出自己的特色。厦门的强项是客源大,消费能力高,但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农业。因此,林英达萌生了新的想法:打造一个以农业为主题的游乐园,让客人用玩来懂农业,提供采摘、吃、住等服务。

在游乐园里,一切都是最原始的耕种方式,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玩”。比如客人可以牵着一头牛,支付十几元钱,自己亲自下田耕地,合作社成员在旁边进行指导,也可以用原始的农具挑水浇地。合作社成员在获得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免费的人工。

林英达还打算建立一个农耕用具博物馆。很多传统的农具在城市里看不见,但在偏远地区很多,根本没人要。林英达打算把这些农具收集起来,供游客参观,每种农具旁边设一个知识栏,有工作人员做介绍,这些农具是做什么用的、如何使用。有的农具非常有趣,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比如操作一下抽水的水车,现代人用水龙头已经习惯了,对水车如何将水抽上来充满了好奇。2015年,林英达请人从江西农村带来一件蓑衣,结果很多人要花钱买。

“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当初也是从卡通做起的。可能我的想法还比较简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是第一步不走出去,就没法设想第二步如何走。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加我们合作社的微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农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农业。”林英达最后说。

猜你喜欢
农具小孩子迪士尼
古代农具“奇妙夜”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
去迪士尼畅游幻境
农具史话:耒耜、耧车
藏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