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探讨

2016-11-08 02:51刘巍
国际商务财会 2016年9期
关键词:汇率风险管理工程

刘巍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业市场日趋饱和,国内大型建筑承包商纷纷把目标转向海外市场,而“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给大型建筑业国企提供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政策指引。以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为首的数十家建筑业龙头在新型市场国家已经取得了瞩目成绩,然而,在这一市场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汇率风险就是其中不可避免但又影响深远的风险之一。本文以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为重点,结合自己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和查阅的相关资料,就该行业面临汇率风险的成因、现状进行分析,力图为建筑业防范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6

随着我国“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落实,国内相关企业积极主动,顺势而行。在此潮流中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表现活跃,尤其是大型国企越来越显著地把业务重心由国内向海外渗透、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竞争。在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迅猛。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投标、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分包、提供劳务等过程中由于涉及至少两种货币之间的交割,加之收付款时间不匹配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面临汇率风险。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央行结合全球经济及我国贸易现状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可以说,自2005年起,人民币已经不再只是单一地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三元悖论”显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之间具有替代关系。事实确实如此,自2005年“央行不再进行常态式外汇干预”起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主要货币)累计升值逾25%,如图1所示:

从大方向看,人民币处于一个加速升值的过程中。在过去十年中,升值幅度相当大,这不可避免的使得收款期较长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蒙受巨大的汇兑损失,严重侵蚀其预期收益。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 100.7亿美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4914),2016年按照这十年的简单平均年升值率2.5%计算,那么极端情况下,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将面临接近341亿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但是,无论是从几十年的理论研究还是国内外国际贸易公司的经营实践来看,汇率风险虽然不可避免,却是可控的。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对这些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弥足重要。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接触到的行业数据和行业报告,对汇率风险管控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帮助中国建筑行业管理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一、我国建筑行业海外业务发展状况

国际上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大型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开始试图踏入海外市场,该阶段承包的项目合同额一般不大,处于一个摸索期,先入带动后入。

第二阶段,国内承包企业逐渐积累经验,有了比较稳定的国际客户群,开始承接大型国际工程项目,但是国内的项目份额还是占大部分。

第三阶段,国内承包企业转型为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占据了比较大的国外市场份额,国际工程承包的工程主要来源于国外的工程项目,并且在长期承包工程的国家成立海外子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时,承包方式也由单一变得复杂起来。

按照上述的阶段划分,我国建筑行业大致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自2000年之后更是取得长足发展。

2000年,中国正式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加以重点推动。此后,商务部牵头有关部门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两优贷款、政策性金融保险、设立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推进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设立中非基金、中东欧合作基金等对外投资合作基金、政策性银行及中信保等官方信用机构扶持等方式有力地促进走出去业务发展。

在2015年,中国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建设的步伐。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这些国家战略为我国“走出去”的排头兵——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中建、中交建、中电建、中铁、国机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业央企在此期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卓越成绩。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2014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名录中,我国内地企业上榜65家,占企业总数的26%,上榜企业共实现海外营业收入8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营业总额占全球海外市场的17.2%。在国际工程承包这一领域,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专业性强、涵盖行业广并且可以与国际上有实力的大承包商竞争市场份额的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队伍,并且由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赢得了客户及当地人民的普遍赞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长期客户群。

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方式也由原来的土建分包跨向了工程总承包,形成了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承包(EP)、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公私合营模式(PPP)等多种模式,工程项目量、项目总额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区域市场方面,我国的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发达国家的业务占比较少,但这也是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筑业需求旺盛,迫切需要有实力的大型国际承包商组织施工造成的。根据《全球建筑预测2025》报告,发达国家在全球建筑业占比由2005年的65%降到了2012年的48%,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率还将继续下降1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的比例将上升到63%(如图2所示)。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汇率风险的形成必然需要三个要素:本币、外币、时间。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承接的项目绝大部分以外币(通常为美元)作为合同约定货币,而这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全部外币收付,最后都需要折算为人民币,作为企业经营成果和业绩评价的依据。而作为建筑承包企业,其从中标到交工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由于外币收付、本币折算,就形成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汇率风险。具体包括:

1.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交易风险

(1)合同价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投标到中标会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汇率波动较大,那么一旦企业中标,则投标时的合同价就已经受到了汇率波动影响,这个风险称为合同价交易风险。

(2)材料采购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通常采取境内采购、境外建设的方式组织施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购材料时所支付的币种与业主最终支付的币种不一致,那么就存在着成本支出人民币,收入收取外币的问题。这一风险称为材料采购交易风险。

(3)机器设备准备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在中标之后,企业会迅速准备组织施工所必须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是企业自有的,也可能是企业在国内租赁或者采购的,但无论如何,这些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都是以人民币入账。企业自有或者采购的机器设备以人民币计提折旧,租赁的则以人民币支付租金。这样的本外币差异称为机器设备准备过程中的交易风险。

(4)项目融资交易风险。这一风险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从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么借款币种为人民币,而从业主方取得的收入为外币,借款到期日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还款,使企业面临着融资方面的交易风险;另一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取得与合同约定货币一致的货币资金,在最后折算为人民币过程中,企业也会面临融资方面的交易风险。

(5)当地币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签订的合同中可能会含有一部分当地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可能会留存一部分当地币进行日常收付。但在这些新市场国家中,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地币的价值起伏不定,如果当本地币升值,那么企业业绩面临交易风险。

2.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折算风险

目前,国内大型建筑商基本上都采取了在境外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境外项目的承包,在报表日或者工期结束之后,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外币折算为人民币就会导致折算风险。只要建筑商承接海外项目一般都会面临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风险、利润表风险。折算风险是对已经发生的汇率影响的一种现时测度,是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的账面反应,这种账面损益在子公司未清算之前一般不会影响母公司总体的现金流量。

3.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经济风险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指的是由于非预期外汇汇率变化引起企业外来纯收益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集中于项目融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济价值可能会因为意料之外的变动而受到影响。经济风险很难被准确识别和计量,对于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来说,汇率变动引起的是对一些环境变量的长期性影响,因此其在长期、中期、短期经营中都会存在,这一点有别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另外,在建筑承包领域,国际上通用的是FIDIC合同,因此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企业应对FIDIC合同有足够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在履约过程中与业主及分包商产生纠纷和麻烦,这也是经济风险的一方面。

总而言之,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以人民币计算时可能会增加,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成本(包括设计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和安装费等以及公司的管理费、财务费和保险费等)都会上升;另一方面是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收到的工程款兑换成人民币以后其金额会减少,即收入减少,如此一来将会使得美元债权下降、国外资产缩水,项目利润降低。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现状

汇率风险影响着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近十年来的人民币升值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日益显著的汇率风险。但事实上,汇率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国内建筑企业显然有些后知后觉,目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对于汇率风险的重视,但就当下状况来看,汇率风险管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2005年以前,我国实行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随时间推移不存在汇率浮动的状况,汇率长期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企业基本上不会面临汇率风险。而且大多数企业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只要依靠其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因为汇率风险管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减了企业利润。

再者,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提出之前,大型建筑央企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并不重视,在国内各大建筑承包商瞄准海外市场时,又急于占领海外市场、争夺工程项目,根本没有把重心放到汇率风险管理上。

2005年汇改之后,我国1 375家上市公司中约有971家企业产生了汇兑损益。从上市公司汇兑损益看汇改的影响,其中,约有70%的企业发生了汇兑损失,比汇改前受损企业的数量增加了约10%;并且企业汇兑损失的金额高达19.3亿元。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更是无一例外的收到波谲云诡的汇率风险的打击,这一现象与其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有着直接关系。

2.国际工程项目承接子、分公司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互相联系

目前国际上的中国建筑承包商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大型国企,这些大型国企体量巨大,旗下的子公司、分公司数量庞多。国外项目的投标以总公司名义进行,但是合同细节的协商、组织施工则是由子公司、分公司展开。比如中国建筑旗下就有专门指导海外业务的中国建筑海外事业部,此外中建八个工程局也有自己的海外事业部;中电建旗下有着中电建国际工程公司,另外中水建和诸多地方电建工程公司也有自己的海外部。

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各建筑企业纷纷放开子企业对外经营权,鼓励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策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头领导的情况,管理相对混乱。而且子企业的海外部规模往往较小,在这较小规模的海外班子中很难形成高层次的汇率管理团队。由一般财务人员兼任的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也因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缺失,而丝毫不加防范,或仅仅流于形式,在资本运营、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投资融资管理与风险管理工作等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3.尚未形成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他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察等内容,需要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全局安排。但对于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来说,由于踏入海外市场的时间较短,加之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董事会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专职的风险管理团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汇率风险监控与预警体系,没有设立汇率风险警戒值,企业经常仅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完备的企业汇率风险评估体系,在识别、评估、应对速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容易重复遭受汇兑损失的打击。

4.避险性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有限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是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常用的避险策略,发达国家汇率避险市场发育较为完善,市场上避险产品繁多。我国由于浮动汇率制实行时间较短,加之长期以来大型国企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避险不加重视,所以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有限。具体表现在:衍生品市场发育不健全,买断式回购、远期债券交易和汇率互换的流动性弱,商品期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发展落后;我国避险产品(目前仍旧主要是掉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即期外汇买卖和外汇期权买卖)种类十分有限,行业对于这类产品的使用普遍存在着使用不足的现状。

三、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汇率风险的存在已经给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了重大的汇兑损失,并且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运营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汇率风险的管控,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提出建议。

(一)企业整体方面

1.加快公司化改组,拓展服务边界

我国大型对外建筑承包商体量庞大,通常总公司旗下有着上百家二三级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分公司又往往试图独立承揽海外项目,这就造成了1+ 1<2的效应,分公司实力有限,与总公司旗下的设计公司、咨询公司在设计、咨询等方面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很多建筑国企的海外公司就有很多家,这些下属公司存在着大量工作内划分不明确、重复工作、浪费资源的情况。

因此,总公司可以通过将工程公司、设计公司、咨询公司等不同类型但又相关的公司合并、重组,将存在着大量工作交集的公司进行合并,组建成新的综合型的公司集团,既能够节约资源,又能够得到更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比如,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的二三级公司就从几年前的600多家精简到200多家,节约成本的同时,整合资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我国对外建筑承包商应该向发达国家有实力的承包商学习,转型为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交付业主使用的过程服务咨询,集设计、施工、建立、咨询于一身,在国际市场形成一股合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兼并国内外咨询设计公司,迅速提升自身的服务结构和层次,拓展工程企业的服务边界。

2.汇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对于汇率风险的管控,尤其是总公司的下属国内公司不能仅靠财务部进行风险管理。应当建立直接对董事长或者分公司子公司总经理负责的管理团队。

(1)完善组织结构

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参照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般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风险管理部口、内部审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元等。一般情况下,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集团公司会统一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着重要做的工作。亦即在总经理办公会下设立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公司的外汇风险管控。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当来自于财务部门,此外,其他业务部门也应当派出精通本部门业务的成员加入进来。

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应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定期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近期汇率状况分析,汇率管控方案制定、执行情况,并根据总经理办公会的反馈,进行调整或者改进。这样就使得风险管理团队独立于其他部门,专门负责汇率方面的工作,确保预期收益的实现。

(2)加强团队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要提升汇率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工作培训、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懂合同法、财务、工程技术、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做到核心成员掌握建筑业发展规律、熟悉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掌握财务知识,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金融产品管理能力;通晓FIDIC合同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谈判技巧。

3.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全程性的体系,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团队不能只将着眼点置于风险预警方面,而应当贯彻于外汇风险管理预警、外汇风险识别与评估、外汇风险应对、外汇风险监督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在汇率预警方面,财务人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结合市场分析数据和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借助比例分析与数学模型,选取企业国际化程度、财务状况、企业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影响因子,观察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形成一套合理的预警机制。

在汇率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风险管理团队要逐步积累经验,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基于市场环境、政治环境,随企业可能遇到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为公司是否承担这份风险提供有益帮助。

外汇风险监督和评价方面,风险管理团队应当根据已经制定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定期进行评估,判断其根据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是否依旧合理有效,并形成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并根据办公会的反馈进行实时调整。

(二)风险管理团队层面

1.运用多种内部方法

(1)加强现金管理

减少换汇次数,争取自然对冲。企业应该尽可能将收到的当地币或者美元用于对外支付和投资,因此海外子公司根据日常收付情况,存留一部分当地币,尽可能做到企业自身的外币资产恰好能够支付到期的外币负债,实现同种货币的收支平衡,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提前或延期收付法。汇率管理团队应当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外汇的升值或者贬值倾向,从而做出提前或者延期收付的决策。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利用福费廷、出口保理、净额结算等方式降低应收账款汇率风险。

福费廷又称包买票据,是指在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下,出口商将由进口商承兑开户行担保的远期票据,无追索权的卖给包买商。出口保理,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国际贸易中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担保、贴现以及账户管理的综合性服务产品。

福费廷和出口保理方式可以使企业提前收到货款,在如今人民币总体升值的现状下,利用福费廷,尽早回收货款,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占用时间和占用成本,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汇兑损失。

净额结算。海外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和国内的上级公司产生大量的应收应付项目。这些项目的支付会造成资金在不同国家流转的情况,加剧了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敏感度。因此,通过将子公司的不同债权债务进行抵消仅用净额进行支付和结算,就减少了资金的实际支付数,降低了汇率风险的影响。

2.运用外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风险

(1)使用货币远期

货币远期是指客户与银行之间签署的,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在规定的交割日期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可以分为有本金交割的远期外汇买卖(DF)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买卖(NDF)。在不考虑信用风险条件的套期保值工具中,远期合约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该交易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锁定了当期成本,确定了未来交割的远期汇率,在与银行交易时,无需支付手续费,就合同规定的远期汇率与当期汇率间差额进行交割。另外,虽然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但在美联储维持美元低息的情况下,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结汇价格通常高于即期,这样,通过货币远期的方式,企业就可以锁定汇率风险,降低财务费用,较少汇兑损失。

(2)使用货币期权

自2011年4月1日起,企业便可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办理人民币外币期权业务。货币期权是一种关于权利的买卖活动,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期权费,并在未来某一约定时间,按照约定汇率购买或售出某种外币。

在企业未来收付汇不确定、未来汇率走势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货币期权就可以将汇兑损益置于一个可控水平,将汇兑损益锁定在期权费范围内,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汇率风险。

(3)使用货币互换和外汇掉期

货币互换指的是交易双方根据实现约定的协议,在未来某一约定期限,相互交换不同的货币和利率债务的行为。货币互换的双方互换的是货币,但是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约定日期用货币B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A。

货币互换过程中,首先风险管理团队要识别现存的现金流量,确定已存风险;然后匹配现有头寸,现有头寸被另一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头寸抵消;最后创造所需的现金流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便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了中长期汇率风险。

而外汇掉期则是将两笔金额、期限、利率计算方法相同但货币种类不同的交易进行调换,同时也将不同的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同货币互换类似,外汇掉期也能起到较少汇兑损失、控制汇率风险的作用。

(4)购买汇率风险保险

投保货币风险保险指的是进出口企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给专门的外汇保险机构,当企业因为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时,就会得到保险公司补偿的一种业务。通过购买汇率风险保险,企业就将汇率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但是,保险公司会根据市场条件、项目情况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赔偿范围,如果汇率损失超出这个范围,那么超过部分保险机构不再负责。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控制汇率风险,但是也确定了索赔额的上限,因此风险管理团队应该将这种保险作为一种保底的方式,而不应作为外汇风险管控的主要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Dickson R C,Markin J S.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in E. coli of a yeast gene coding for beta-galactosidase.[J]. Cell,1978,15(1):123-130.

[2]Srinivasulu S L. Strategic Response to Foreign Exchange Risks[J].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1981,16(1):13-23.

[3]Aghion P,Bacchetta P,Rancière R,et al. Exchangeratevolatilityandproductivitygrowth: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9,56(4):494-513.

[4]Edwards S,Yeyati E L.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s shock absorber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5,49(8):2079-2105.

[5]Khan M A,Qayyum A.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Pakistan:RoleofMonetaryFundamentals[J]. JournalofEconomicCooperation&Development,2011,32(2):67-96.

[6]Bradley K,Moles P. Managing strategic exchange rate exposures: evidence from UK firms[J]. Managerial Finance,2002,28(11):28-42.

[7]马勇.浮动汇率机制下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58-59.

[8]冯素冰.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汇率风险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0(5):25-27.

[9]Jorion P. 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s.[J]. Journal of Business,1990,63(3):331-45.

[10]Stulz B R M. Optimal Hedging Policies," The[C]//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0.

[11]刘超.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实践者的视角[J].金融论坛,2005,10(4):20-25.

[12]王成善.中集集团汇率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13]张正平.汇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原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社,2009.

[14]蔡可佩.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海外电力项目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5]张兆孔.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33(9):55-58.

[16]佚名. 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及完成营业额企业排名出炉[J].中国勘察设计,2016(3).

[17]谢娜.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8]朱银林.汇率风险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9]何花.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3.

[20]王雅男.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2.

[21]姚萍. JC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2]马才华,田淼.金融工具在防范国际承包工程汇率风险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1):106-107.

猜你喜欢
汇率风险管理工程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