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探究,殊途同归

2016-11-09 09:09廖光明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廖光明

笔者曾多次教学过《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探究活动中,会根据学情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教互学,顺利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理解掌握并实际应用。

【教学片断一】

教师布置每个学生课前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课堂上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操作:(1)谁能把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比一比,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试着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的小组展示汇报:

生1:我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由此我知道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每个三角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我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沿长方形的对角线也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归纳:我们用的“分割”的方法。“底×高”求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割成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它的一半,所以再用“底×高÷2。”

【教学片断二】

教师给学生准备了操作材料:每组都是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强调操作指导:请小组长分好工,任选一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操作完成后小组交流:拼成的图形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底和高分别有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的小组展示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我们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同样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反思】

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所以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探究过程中,必须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不同层次的操作方案,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

教学片断一是用“分割”的方法。继承了上一课时的思路,但又不完全相同,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从而达到了探究目的。虽然探究性不够强,但是能为“双拼”提供铺垫作用。

教学片断二是学习用“双拼”的推导方法。它为后续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基础。可是当我们再静静地思考一下,在这节课中学生真就理解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么证明呢?如果采用这种探究方法前,探索了“分割”的方法,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片断一和片断二两种方法是互为补充的两种不同思路方法。

第二,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都具有一般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每种方案都提供了各种有代表性的图形,提供各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去探究,从而使得出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第三,这一课时还要做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教学片断中,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不断争辩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四,课堂中合理把控时间,提高探究效率。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做好操作指导,提出的探究问题要有明确性,操作方法要有指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效率。

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的探究,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教学片断一和教学片断二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推导过程:一个是由合到分,一个是由分到合,殊途同归。

教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有自由空间的,学生体验了“再创造”的乐趣。学生在开放的探究方法中,用不同的方法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就好像走了不同的路线都能到达同一个地方。因此,数学学习中,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同样重要的。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小长方形找朋友
谈拟柱体的体积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巧替换,妙解答
找图形
寻找图形中的比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